周春梅
(四川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在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高校各部门时常举行教研活动,教研不仅包含了博大的知识本身,还包含了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自身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教学方法,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关注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获得情况,但是很多民办高校课堂都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结合,老师依旧在课堂上主导,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改革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MOOC 项目的出现,无疑给高校课堂改革带来了曙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课堂需要讲解的知识,试验一段时间后发现,对于学习积极的同学,课前准备好课内需要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OBE 的理念验收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的方向,解决课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无疑给老师的课堂改革带来了有利的信号,可是对于学习消极和随波逐流的同学,被动的接受信息化教学无疑给老师的课堂改革带来了阻力,因此,如何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指导其进行个性化学习,如何高效果、高收益、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维度进行课堂改革,一直是高校教师们的奋斗目标和研究主题。
从教师和课堂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2],思想上要重视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改革,了解信息化教学优势,不能固步自封,改变己有淡泊的信息化教学理念,部分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将手机带入课堂,是无用功,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效果更佳,强行将交流的方式搬到手机上进行“人机”交互,大大降低了师生的长效联系,无法延续课堂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对课堂知识传授的效果不佳等。加上部分老师对信息化平台不熟悉,不规范,不肯主动探索研究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方法,充斥着为难情绪被动的去接触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替代传统教学方法,而在于更加有效的融合知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中[3],显得僵硬化、落后化,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输出,学生满堂听,接收到多少有效的知识无从验证,在另一个极端中,过渡的追求新技术在课堂上进行“精准教学”,让课堂变成了新技术、新科技的展示平台,而忽略了课堂知识的传授,本末倒置,没有与课堂知识整合的课堂信息技术都是变相的哗众取宠。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信息化技术的投入与教学方法低纬度融合,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更多是帮助老师们把作业流程或考试评分变得更加有效率,用新技术解决了以前教师课下评价的问题,没有达到传播知识、高效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实质性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与研究,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再进行改革,仍旧不够理想,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单方面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很重要是因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偏低,学生识别信息需求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甄别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4],学生在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信息输入,不知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处理与加工,学生怀有为难情绪面对每一门课程,加上高校的知识深奥难懂,信息量大,无法直观的形象的呈现给学生,还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索大量的资料进行弥补,加大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为了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过程中的技能,很多高校课堂开设了信息检索这门课程,但是该课程在很多高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利用,仍旧处于掌握如何搜索信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导致大部分学生信息检索课程高分,但信息素养能力仍旧偏低。
汇聚各学科优秀的教育教学内容,高校的教育教学得以实践,依托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供给,各高校可以充分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优先挖掘出一些常用的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汇聚成一个体系[5],围绕该体系结构精心准备、完善、更新,搭建出完善的学科知识信息平台,有效的将学科知识和信息化技术融合,课前共享给学生,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带动学生预习与认知,课堂验收学习效果,掌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课前思考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后,持续性的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后期加大跨学科知识融合力度,建立一定的跨学科资源平台,供学生扩展视野,扩宽思维,提供各学科的预备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将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设备搬进教室,更不是协助老师解决批改作业流程和考核流程,更多是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这需要各学科的老师结合教学目标,调整授课内容,不再以灌输式的传授知识,可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索引,建立起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网络素材、学科专用工具等,特别是各个行业发展现状的报告,让学生能够面向岗位、面向行业的进行认知学习,同时网络资源也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认知学习和探索的渠道,培养学生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6],遇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自主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思想指导行动,先树立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7],“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电子软件不断的升级与更新,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更新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认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以政策作为引导,以成果作为鼓励,开展信息化教学全面改革,在各自范围内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氛围,树立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好的榜样,促使老师努力钻研,崇尚探索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严谨治学,积极投身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把学习到的最新的知识和方法、最现代的理念传授给学生,保持学习姿态,不断实践中进取,坚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的理念,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教师更多是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对待每一个学科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改变了以前“因为所以”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状,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即能围绕学生主体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验收,又能根据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调整教学力度和维度,信息化教学将引导者和主体有机统一,引导者充分的结合学生情况,以高效的引导方式和提问技能帮助学生扩宽思维,围绕主体完成教学目标。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多方面的知识研究和技能准备,将“教师如何做研究”“课堂提问的智慧”“课堂管理艺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深度融合进课堂[8],提高了教师素养能力,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信息领导力,改变传统“讲”出来的知识点模式,改成“教师讲,学生说,小组论”的授课模式,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积极调动,主动接受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化课堂的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黑板和粉笔的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力解决电子教案、视频播放、特技演示的问题,教师将教育资源库里的信息有机的和讲解过程进行整合,将信息化技术充分的和知识结构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积极的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各方面的功能,专注于课堂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中,大多改革者都关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却对学生的学情缺乏足够的关注,学情的缺失,不能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性的解决知识点问题,在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诊断学情,通过诊断学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处理,突出学生的在某一点知识点上的难易理解的情况,掌控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针对性的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学与教”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推动了师生之间建立长效联系机制。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好学情,做好教学互动,是把控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信息化教学的推广,让老师掌握了教学环节中的各个数据,掌握了学生认为的难点。了解了学生是否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快速高效的完成了智能点名,实现了课堂中的多屏互动,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各种数据进行了自动采集等,新技术吸纳进教学中,变革了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室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条件,逐步向“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提供了基础和平台[7]。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信息化教学,对于打造高效的课堂及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方面有很现实的意义,强化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能更好地掌控学生学习效果,更有效的驱动学生学习内在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优化老师课堂教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还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进行课程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未来通过系统把各个终端数据连接,进行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打造高效、快捷、智能的“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