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倩 钟宝英 金尚丽 谢丹丹
气压止血带是大部分骨科四肢手术必须使用的设备,但由于止血带使用区域的压力较大,且受压时间较长,因此该区域的皮肤损伤时有发生[1-2]。作者采用复方紫草油涂抹对四肢止血带使用区域皮肤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行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1~68岁,平均43.28岁;止血带压力350~500mmHg,平均418.35mmHg;止血带使用时间0.5~2.5h,平均1.32h。观察组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25~69岁,平均42.89岁;止血带压力350~450mmHg,平均420.91mmHg;止血带使用时间36~120min,平均77.4min。两组患者在各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骨科手术而需使用止血带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非下肢手术患者;(2)皮肤病患者;(3)合并心、脑、肾等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4)有精神病或痴呆症史的患者;(5)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止血带,下肢止血带固定位置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一次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为1.5h(90min),间隔放松时间为15min后再次使用。观察组固定止血带前,在止血带使用区域涂抹复方紫草油,其余程序与对照组相同。
1.3 疗效评价 (1)患肢周径的测量:手术当日在止血带上缘测量出下肢周径,并用记号笔作好标记,在术后第1、7天在相同部分测量出相应的周径。(2)疼痛评分标准:治疗后第1、7天,患者止血带使用区域的评估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疼痛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镇痛良好,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基本满意,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镇痛无效,患者有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3)患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测定:超声术前测定股静脉血流速度,术后第1天、第7天再次测定股静脉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独立样本的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肢周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肢周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周径比较[cm,]
表1 两组患肢周径比较[cm,]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第1天 术后第1天观察组 100 48.97±5.49 50.36±5.89* 49.47±5.53*对照组 100 48.24±5.27 54.15±6.85 53.29±6.27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止血带使用区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VAS评分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100 5.52±1.76* 1.75±0.37*对照组 100 7.35±1.84 4.26±0.73
2.3 两组患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3 两组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100 17.53±4.52 15.47±3.69* 17.47±4.42*对照组 100 16.39±4.21 12.26±3.15 14.26±3.47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20例出现皮肤发红,6例出现局部水泡,3例发生皮肤破溃,不良反应率为20.0%,观察组中7例出现皮肤发红,1例出现局部水泡,无皮肤破溃病例,不良反应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中已被广泛应用,是目前术中最常用的止血设备,EtienneJ Morel于1674年第一次将止血带运用在伤员的四肢外伤急救中[3]。JosePhLISter于1864年首次在四肢伤的急救手术中应用止血带,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4]。在1904年,Harvey Cushing是第一个将充气式止血带应用于在骨科手术中的医生,实现了人们在手术中人工控制止血带压力的期望[5]。美国2007年止血带使用指南的建议,医生护士对止血带持续使用最长时间选择的中位数,上肢是60min、下肢是90min,间隔时间是15min[6],然而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把握气压止血带的压力和时间问题,有时由于压力较大,压迫时间较长,难免会出现气压止血带使用区域的皮肤问题,如红肿、张力性水泡甚至皮肤破溃,临床上对于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有各种应对措施,但效果一般,中医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资料中作者采用复方紫草油涂抹止血带使用区域的皮肤,复方紫草油主要成分为紫草、冰片、忍冬藤、白芷。紫草性寒,味甘、咸,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属清热凉血类药,可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病[7]。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紫草的主要成分紫草素和乙酰紫草素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等作用[8];冰片味辛、苦,微寒;清香宣散,具有清热散毒的功效;忍冬藤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通络的功效;白芷的主要功效为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因此复方紫草油对气压止血带使用区域的皮肤起到了清热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通过本资料证实,观察组患者气压止血带使用区域的皮肤肿胀及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充分证实复方紫草油涂抹对气压止血带使用区域的皮肤保护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