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圆”的世界走进“圆”的世界

2021-01-22 05:56叶梅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小学数学

叶梅娇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数学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和法则等需要背诵的内容,以及教师布置的大量数学题目,都使得学生觉得数学课堂非常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在解不出较难的数学题目时,产生了畏难和抗拒的心理.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教师只重视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以及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而没有重视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生活、人文气息传递给学生.本文以“圆的认识”这一课为例,简要分析教师应当如何从新的视角,采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圆的世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课堂分析

“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原理,感受到数学知识中的生活、人文气息.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关于圆这一部分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习的图形都是关于直线图形的,学生在学习了圆这部分内容后,就开始逐渐了解平面上曲线图形的相关知识了.根据数学教材来分析,“圆的认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向学生阐述圆的三要素:圆心、半径、直径;第二部分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画圆.教材中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引入,是先为学生列举了几个圆形物体,并让学生对着这几个物体开始描画.当学生对圆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再开始为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圆规的用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不少圆形物体,例如篮球、足球、硬币等,所以对圆形物体肯定不陌生.学生根据这些见过的圆形物体就对圆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会有很多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但是并不能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也不会正确画出一个完整的圆.相较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分析能力都提升了很多,但还是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很多小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总是会觉得枯燥,学习数学时感觉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认识关于圆形的实物,再逐渐过渡到图形上,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师在开展“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在等大的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裁出圆形的纸片,再将纸片对折,观察纸片上的折痕,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发现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三者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开展教学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圆的认识”教学策略

(一)教师应当在课前设计知识导入环节并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将上课之前的导入环节重视起来,因为教师如果将这一环节设计好,并合理地运用起来,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學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在上课之前设计导入环节,创设出一些特定的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很多小学生可能在课下时间玩得不亦乐乎,当上课铃声响起后,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无法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导致这一整节课都处于松散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在设计导入环节和创设情境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教师将导入环节设计得很有趣,情境创设得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可以勾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产生了兴趣后,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应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注意运用设问的方法,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难度系数不可以过高,如果难度系数过高,很可能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加剧;第二,问题的设置最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为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会更加感兴趣;第三,问题的设置要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如果问题的设置偏离了课堂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出现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在情境中添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这样不仅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还可以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缓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难、抗拒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轻松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设计一个投球游戏让学生在课前玩一下.教师需要先准备多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和一个圆形无盖的盒子,然后将小球分给班级中的学生,如果学生过多的话,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再把盒子固定在一个位置,游戏开始时,教师先让学生站成一条直线,向盒子内投掷小球;投掷完这一轮后,让学生围着盒子站成一个正方形,再次向盒子投掷小球;这一轮进行完之后,让学生围着盒子站成一个圆形,再次投掷.等班级中的学生都体验过这个游戏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站成直线投掷更容易进球?还是站成正方形投掷更容易进球?还是圆形呢?”由于学生站成正方形和直线时,虽然有的学生离盒子近,他们好投球,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距离盒子较远的.所以,大多数学生肯定都会说站成圆形更好投掷.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更好进球呢?”学生就会想到“站成圆形时每个人与盒子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阐述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相关概念,这样逐渐地过渡到数学理论知识上,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游戏化教学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能进一步改善传统课堂中沉闷的氛围,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有全新的认识,实际上数学不仅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还有一些有趣的原理.如果深入学生也会进一步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教学

1.教师开展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中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对生活之中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过的现象进行观察,学生在看到这些现象时,可以联想到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在以往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当看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后,就会觉得数学知识的奇妙,然后就会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够更认真地完成各种数学学习任务了.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对圆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联想能力.这时教师合理地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元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大幅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很多生活之中的物体,使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比如球类物品、汽车轮胎、钟表表面和花盆的盆口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物体为学生举例,使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圆.教师举例的物品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是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者不难找到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比赛,来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已经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熟视无睹”了,所以教师要运用这种方法为学生提醒.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比赛:让班级中的学生说一些圆形的生活物品,由教师统计学生说出物品的数量,哪一位学生说出的物品最多,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并收到一个“冠军礼物”.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展思维、开阔眼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例教学,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的运用

由于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特点,比如以具象思维来思考问题,部分学生难以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提高兴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实例的运用,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强化对圆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习到的直接解决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圆相关的事物,圆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视频: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在播放视频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马路上的汽车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向不能做车轮呢?这时候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深入思考,由此,教师可以引出圆的核心内容:圆心、圆半径、圆周长等.学生通过回想和观察,会充分认识到圆的相关特性,也进一步明确圆的应用.这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关于圆的应用实例,并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请学生叙述.教师通过实例开展教学,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促進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3.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当在课堂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近几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可以使教材中的内容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科学、合理地将现代化教学工具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可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例如,以往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都是用圆规与粉笔的组合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的,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也使课堂教学时间在这上面大量消耗,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时候也会受到影响.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圆形画笔工具,很快地将圆画出来,节省了很多时间.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演示如何固定圆心、选取半径等.多媒体还有多种功能可供教师使用,使学生在明白数学原理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圆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圆规等规矩画出圆形.在动手画圆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圆的特点有更好的认识,比如圆的半径是数不清的,并且每一条半径都是相等的,实践操作可以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在“圆的认识”这节知识中,π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接触过π这一概念,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想使学生认识π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从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着手,比如圆的面积和周长都与π有关,周长和面积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在课下准备毛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3 cm为半径在纸上画一个圆形,然后用提前备好的毛线测量所画圆形的周长,然后用尺子测量毛线长度,最终得到圆的周长,测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圆周长与圆半径、直径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数据的比较和计算,学生会发现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与3.14相近,并且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为了验证这个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改变半径,多画几个圆形,继续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几次测量和计算之后,这一结论得到验证.教师将抽象的π通过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下祖冲之计算π的故事,不但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让其对数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养.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于贯彻落实核心素养非常重要,也符合社会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教师可以根据本文给出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少等因素,会存在态度不积极、理解不深入等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这几点策略,帮助学生大大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云霞.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融入数学文化的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0.

[2]王梦婷.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张爽.苏、沪、港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认识”比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4]周淑芬.数学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圆”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5]姚静.走进“圆”的世界: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课堂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119.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小学数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