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访,马垒垒
(叶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200)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是一种前庭系统常见疾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发病较急,持续时间较长,随着病情不断恶化,极大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由于目前尚不明确VN发病机制和原因,临床上亦缺乏治疗该病的特异性药物和手段,常规治疗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类,具有良好的抗炎和缓解局部组织水肿作用,对改善VN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帮助,但既往研究显示单一用药临床疗效不佳,许多患者治疗后前庭功能并未完全恢复,且容易出现眩晕等后遗症[2]。甲钴胺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神经修复和营养药物。本研究探讨甲钴胺联合泼尼松治疗VN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V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治疗,男22例,女20例,年龄23~70岁,平均(44.91±4.67)岁,病程1~6 d,平均(3.48±0.53)d,病变位置在左侧者23例,右侧者19例。观察组接受泼尼松联合服甲钴胺治疗,男23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4.78±4.59)岁,病程 1~7 d,平均(3.54±0.57)d,病变位置在左侧者21例,右侧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叶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3]中关于VN的临床诊断标准,眩晕持续24 h以上,健侧有自发性扭转性眼球震颤,冷热试验显示半规管偏瘫;③无颅内占位或小脑病变;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发的听力下降或耳鸣;②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③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④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⑤近期手术史;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⑦恶性肿瘤;⑧精神疾病;⑨变态反应体质;⑩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神经营养、保护药物。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泼尼松片(颈复康药业集团赤峰丹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5020738)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甲钴胺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25),每次0.5 g,每日3次。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1 d。
1.2.2观察指标
1.2.2.1眩晕程度 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共40分,DHI评分越高,表明眩晕症状越重。
1.2.2.2前庭功能损伤程度 用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VADL)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程度,VADL评分越高,表示前庭功能损伤越重。
1.2.2.3半规管轻瘫(CP)值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冷热试验,先进行冷气(24 ℃)刺激,后进行热气(50 ℃)刺激,气体流量为8 L·min-1,刺激时间为40 s,间隔≥5 min。选取极盛期10 s的慢相角速度(slow phase angular velocity,SPV)值,计算患侧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
1.2.2.4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眩晕、眼球震颤等症状消失,冷热试验结果为阴性。有效:头晕不适明显好转,静息专题下无异常,但运动状态下仍有头晕等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冷热试验结果仍为阳性。将显效和有效计入总有效。
1.2.2.5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眩晕程度、前庭功能损伤程度及CP值治疗后两组患者DHI评分、VADL评分和CP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HI评分、VADL评分和C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评分、VADL评分和CP值比较
2.2 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用药后轻微恶心,未接受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进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和2.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0)。
VN属于外周眩晕型疾病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占所有前庭系统疾病的8.0%左右,其发病率仅次于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VN发病原因亦较为复杂,多数研究人员认为1型疱疹病毒的感染和再激活是诱发VN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前庭微循环障碍以及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亦与VN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4]。由于VN会引发中枢前庭正常代偿功能,使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故VN患者临床表现以眼球震颤、眩晕、平衡障碍较为常见,部分患者还存在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而当患者运动或体位改变时,临床症状会有所加重[5]。虽然VN不会即刻危及患者生命,但其会给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
关于VN的治疗目前亦无特效药物,病理学研究显示,VN患者存在神经节突触密度降低,前庭感觉上皮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提示VN的发生与轴突变性功能障碍和神经组织缺血、低氧性病变存在密切联系[6-7]。针对VN患者病理特点,临床上对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多以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泼尼松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炎症因子合成、释放,对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积极作用,故能有效缓解局部组织肿胀,从而改善患者前庭功能[8]。但单一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佳,较多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部分患者停药后还会再次发作,且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探讨甲钴胺片联合泼尼松治疗VN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甲钴胺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治疗后DHI和VADL评分均低于仅接受泼尼松治疗的对照组,表明两种药物联用可有效缓解VN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有效加快其前庭功能恢复。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维生素B12,与神经细胞具有高度亲和性,可有效促进神经细胞修复,还可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此外甲钴胺还可通过提高磷脂酰胆碱的合成速度发挥抗炎作用,与泼尼松联合应用可有协同作用,达到VN患者康复的目的[9-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两种药物联用不会增加用药风险,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泼尼松治疗VN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前庭功能,且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