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核心肌群康复锻炼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01-22 07:42孙法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肌群偏瘫上肢

孙法强

(信阳市中心医院 康复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幸存者中80%左右会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偏瘫较为常见[1]。偏瘫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其中上肢活动较为精细,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极大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证实,核心肌群康复锻炼可增强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2]。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sEMG-BFB)是一种用来调节肌肉功能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近年来被逐渐用于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本研究采用sEMG-BFB联合核心肌群康复锻炼,探讨其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信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卒中后偏瘫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51~77岁,平均(63.85±6.21)岁;缺血性卒中30例,出血性卒中18例;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22例;合并症包括11例糖尿病,23例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观察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2~76岁,平均(64.13±5.89)岁;缺血性卒中29例,出血性卒中19例;右侧偏瘫27例,左侧偏瘫21例;合并症包括8例糖尿病,25例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两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偏瘫侧别、合并症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经CT扫描确诊为脑卒中,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2)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沟通或认知障碍;②治疗依从性差;③心、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1.3.1常规治疗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

1.3.2对照组 接受核心肌群康复锻炼,包括Bobath球半桥、训练球腹部训练、平衡垫站立、躯干旋转训练,每次20 min,每日一次,每周5~6 d。持续治疗8周。

1.3.3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sEMG-BFB治疗,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加拿大Thought公司,MyoTrac),灵敏度为0~2 000 μV,脉冲宽度为50~400 μs,输出强度为0~100 mA。取卧位,将治疗电极片放在患侧肌腹附近,将辅助电极片放在肱二头肌外侧缘,将仪器灵敏度调整至检测阈值的80%,告知患者放松患肢,当患肢肌电信号强度小于检测阈值,仪器发出声光信号并播放音乐,以促使患肢进一步放松。之后患者在仪器辅助下进行肘屈伸练习,持续约30 min,在此过程中关注肌电信号变化情况,根据仪器提示做肌肉自主收缩、放松练习,在避免肌张力过度增高的前提下尽量大幅度屈伸肘关节,每周5次,每次30 min。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4.1上肢运动功能 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测评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包括手指、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肘伸直等33项运动,每项0~2分,共0~66分,评分越高表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强。

1.4.2日常生活能力 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ADL包括梳妆、进食、洗漱、如厕、洗澡、穿衣等内容,共10个条目,满分100分,<20分为生活完全需要帮助,20~40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1~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得分越高代表独立性越强。

1.4.3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级,等级越高代表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4平衡能力、步行能力 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总评分,BBS包括单腿站立、从座位站起、无支持座位等14个项目,总分0~56分,评分越高表明平衡能力越强;FAC分为0~5级,评分越高表明步行能力越强。

2 结果

2.1 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两组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分)

2.2 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Brunnstrom分级比较(n)

2.3 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治疗前,两组BBS评分、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BS评分、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BS评分、FAC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上肢运动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在其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进行康复锻炼,对于上肢功能恢复意义重大[3]。常规康复锻炼虽可一定程度减少跌倒风险,但难以恢复平衡功能,而核心肌群康复锻炼通过对竖脊肌、腹直肌、椎旁肌的锻炼,可增强人体脊柱、盆骨稳定性,改善平衡能力[4]。

sEMG-BFB是将两个电极片置于肌肉表面,通过记录肌电活动,采集肌电信号,可分析神经肌肉功能,并能预测神经肌肉病变特性,被应用于康复医学疗效、功能评价[5]。本研究使用的生物刺激反馈仪,巧妙结合生物反馈、肌肉电刺激,通过监测肌电信号强度,辅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者加强肌肉收缩,可增加对运动皮质信号的输入,避免肌肉萎缩,同时促使非受损区域发生变化,促进大脑中枢恢复控制肌肉的功能[6]。赵平平等[7]研究指出,在常规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sEMG-BFB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发现,采用sEMG-BFB联合核心肌群康复锻炼治疗8周后,观察组FMA评分、BBS评分、FAC评分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法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脑卒中患者由于颅内缺血灶或出血灶,引发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给予sEMG-BFB治疗,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构建,加速健侧脑细胞、病灶附近组织代偿或重组,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在治疗过程中,能使患者进一步了解自身肌肉活动,利于控制肌肉收缩,改善运动协调功能,增强步行能力[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sEMG-BFB联合核心肌群康复锻炼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这是由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后,可自主进食、大小便、穿衣等,自理能力增强。

综上可知,sEMG-BFB联合核心肌群康复锻炼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能更有效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肌群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