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尉
(泰州市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 GIST)和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PGIL)是胃部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而PGIL是源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肿瘤病灶,为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2-3]。两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及预后却各不相同,故术前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经病理确诊的45例GIST患者及30例PGI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5例GIST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9~81岁,平均(58±10)岁,30例PGIL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55±8)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黑便、腹部肿块等。
所有检查均在SIEMENS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前患者禁食水6~8h,在检查前口服600~800ml温水。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各期扫描条件均采用: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层厚5mm,重建间隔1.25mm。先行平扫,后行三期增强检查,用高压注射器由手背或肘静脉推入碘海醇注射液,注射剂量为1.5~2.0ml/kg,速率为2.0ml/s。在注射对比剂后25s、60s、3min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动态扫描。
所有病例的图像处理及数据测量均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程度及方式、邻近器官的侵犯及远处转移。强化程度的分析主要选择肿瘤实质部分进行CT值的测量,感兴趣区(ROI)选取时应尽量避开钙化、囊变坏死、出血等部位,CT值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CT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CT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例GIST患者均为单部位侵犯,其中发生于胃底30例,胃体10例,胃窦5例;30例PGIL患者中单部位侵犯者为10例,多部位侵犯者为20例,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其中胃底8例,胃体25例,胃窦18例。
45例GIST患者中20例为均匀等或稍低密度,25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其中1例伴钙化,8例伴囊变坏死,平均CT值为(38±6)Hu;30例PGIL患者中25例呈均匀等密度,5例密度不均,平均CT值为(50±7)Hu,两组CT值平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两者均为渐进性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动脉期,但PGIL三期扫描CT值均明显低于GIST(见表1)。GIST 与PGIL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GIST 及PGIL两组CT值比较(Hu,±s)
表1 GIST 及PGIL两组CT值比较(Hu,±s)
组别 例数 CT值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GIST 45 38±6 56±6 65±4 70±3 PGIL 21 50±7 54±6 57±5 59±5 P值 <0.05 0.25 <0.05 <0.05
大多数GIST发生于50~60岁,40岁以下少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4]。PGIL男性发病率往往多于女性,以40~70 岁多见。GIST和PGIL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两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却大不相同。GIST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而PGIL大多采用局部放化疗,对其实施保守治疗,仅少数局限性病变采用手术治疗[5]。故早期正确诊断对两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MSCT对病灶的诊断也日趋成熟,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肿瘤的生长方式、钙化及溃疡等均有较好的显示,同时还可以观察有无邻近器官侵犯、肝脏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可以较好地弥补内镜及消化道造影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GIST以腔内或腔内外混合生长为主,边界清晰,易出现囊变、坏死[6],而PGIL表现为胃壁不同程度的增厚,密度较均匀,不易出现囊变、坏死。GIST多发生于胃底及胃体,较少发生于胃窦部,一般为单发病灶,而PGIL多累及胃体及胃窦,常为多发病灶,侵犯2个及2个以上部位。GIST大多数为富血供肿瘤,增强后肿瘤呈中等至明显强化,且具有渐进性强化的特点,而PGIL细胞密集血供少,几乎均呈轻度均匀延迟强化[7]。两者门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动脉期,且GIST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PGIL。
综上所述,GIST及PGI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本研究发现,MSCT对病灶发生部位、形态、强化方式等情况有较好的显示。GIST常为单发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PGIL常为节段或弥漫性增厚、呈均匀轻度强化。结合MSCT及临床资料可以更好地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