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娟,崔前辉,郭元勋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功能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高血压为心血管科常见疾病,与环境、年龄、精神、遗传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典型症状为颈项板紧、心悸疲劳、头痛头晕,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研究证实,颈动脉病变是导致高血压发生、进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主要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结构改变实现[2]。因此,早期明确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动脉结构,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诊断高血压患者全身动脉病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3]。本研究探讨CDF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男28例,女35例,年龄62~83岁,平均(72.45±5.13)岁,依照WHO/ISA标准对高血压分级:Ⅰ级28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选取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健康体检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3~84岁,平均(73.68±5.02)岁。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对象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高血压组均符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标准。(2)排除标准: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大动脉炎。
1.3 检查方法CDFI检查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EPIQ7),探头频率为10 MHz。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显现颈部,由胸锁乳突肌外缘实施横向、纵向扫查,依次扫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1.4 观察指标(1)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动脉内径。于距离颈总动脉分叉位置1.5 cm的管壁内膜处3次测量IMT,取平均值。IMT<1.0 mm为正常;IMT 1.0 mm~1.5 mm为内-中膜增厚;IMT>1.5 mm,管壁不规则隆起,凸向管腔的局部变化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血流最大剪切率(shear rate,SR)、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其中SR等于2乘以PSV除以血管半径。(3)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IMT、内径、SR、RI、PSV:颈总动脉两侧均未出现斑块为阴性,颈总动脉只要1侧出现斑块即为阳性,计算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斑块检出率。
2.1 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IMT、内径高血压组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IMT较健康体检组厚,内径较健康体检组大,斑块检出率[36.51%(23/63)]较健康体检组[12.50%(4/32)]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IMT、内径比较
2.2 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SR、RI、PSV高血压组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SR低于健康体检组,PSV慢于健康体检组,RI大于健康体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SR、RI、PSV比较
2.3 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情况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患者动脉内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患者斑块检出率[14.29%(4/28)]较Ⅱ级、Ⅲ级患者[39.13%(9/23)、83.33%(10/12)]低,IMT较Ⅱ级、Ⅲ级患者薄,RI较Ⅱ级、Ⅲ级患者小,SR较Ⅱ级、Ⅲ级患者高,PSV较Ⅱ级、Ⅲ级患者快(P<0.05)。Ⅲ级患者斑块检出率[83.33%(10/12)]较Ⅱ级患者[39.13%(9/23)]高,RI较Ⅱ级患者大,IMT较Ⅱ级患者厚,SR较Ⅱ级患者低,PSV较Ⅱ级患者慢(P<0.05)。见表3。
表3 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情况比较
高血压为常见中老年人多发疾病,可引发心、肾、脑等器官病变、损伤。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且血压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5]。颈动脉为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位置,能体现全身动脉硬化状态[6]。故选择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筛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状况,对临床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有积极意义。
血压升高会增加血流冲击力、血管内膜应力,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脂质沉积,随高血压病情进展,血管内膜损伤加剧,可进一步使脂质沉积,生成硬化斑块,进而阻塞血管腔,导致血管狭窄,发生心血管意外[7]。CDFI为预测、评估动脉硬化的常用方式,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特点,其应用多普勒原理,以超声定位为基础,利用电子技术可实现血管、心脏某一点血流频谱图的动态显示,同时可清楚显示动脉三层结构,因此能反映出颈动脉结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状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健康体检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IMT厚于健康体检组,内径大于健康体检组,表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发生变化。分析原因在于血压升高,颈动脉IMT厚度增加,会促使斑块形成,同时随血压持续升高,血流造成的血管冲击力会逐渐增强,进而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增加血管壁厚度、硬度,降低其弹性;斑块生成,可引起血管变窄,血管阻力上升,从而引发不同程度血管损伤[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高血压组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SR低于健康体检组,PSV慢于健康体检组,RI大于健康体检组,可见CDFI可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本研究发现,随血压分级增加,斑块检出率逐渐升高,IMT逐渐增厚,RI逐渐增大,SR逐渐降低,PSV逐渐减慢,提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IMT、RI和血压呈正相关,而SR、PSV和血压呈负相关。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结构发生改变,且颈动脉病变程度和血压分级间有密切关系,采用CDFI能反映出其血流动力学状况及颈动脉病变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对症治疗,预防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