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珍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大批的农民工开始向城市进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诞生。本文主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策略進行阐述说明。经过实际的调研,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应当保证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从而强化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创建美好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前言:根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统计可以得知,在当下的农村生活中,庞大的留守儿童数量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缺少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护,也缺乏健全的家庭教育引导,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容易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一、优化学校育人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阶段,不管是对学校还是教师来说都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学习以及思想上的转变,注重在教学中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找到集体的归属感,内心的情感得到有效释放。还应与家长以及带养人之间创建长久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彰显出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双向教学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念。发挥出留守儿童的主体性以及积极性,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发展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欲望,巩固教育的魅力。学校方方面面应当创建更加优秀的资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发展,从而为育人创建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可以创建“留守儿童档案册”,使学校以及政府对留守儿童给予高度的重视。例如:班主任应当记录好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以及家庭成员的情况,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定时沟通,强化情感沟通,从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二、学校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类的心理讲座
学生因为对心理状况的认识不足,往往会产生自卑、内向、消极、悲观等负面情绪,但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往往无法察觉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且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和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老年人对心理问题的掌握情况不清楚,从而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做出较好的应对。针对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应积极发挥专业的德育功能,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正确积极地看待已经产生的问题,并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帮助自己脱离当前的心理困境。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正因为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学校更应该站出来承担这份应尽的责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当前德育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整合身边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师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重点发展当前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正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开展心理疏导类的知识讲座,帮助每一位学生摆脱不良心理状况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
三、班主任和学生多进行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就是父母双方不在家,孩子并不能与家长一同生活的儿童。当前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常见,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收入并不算高,大部分的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得不外出打工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孩子与家中的长辈或者亲属一同生活。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并且也经常受到家庭、学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心理上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因此,应当保证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所以说,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才可以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生活,进而使学生可以向班主任说出自己的想法,让班主任明白学生的内心想什么以及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从而使班主任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由此一来,不仅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让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学生也愿意和班主任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进一步解决了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四、发挥教师的教学功能,将学生注意力带回课堂上
由于当前城乡经济结构面临巨大的改革,大部分家长为了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常常会夫妻双方都走出农村,流向经济发达的外地。这种现状虽然能够缓解家庭中的经济压力,但是会产生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年轻的父母都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农村的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与青壮年人口数量锐减现象相反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递增。夫妻双方外出务工,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交给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虽然减轻了外出务工父母的生活压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该阶段孩子正处于接受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但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留守儿童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伴随着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家长外出务工时往往无法将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场所,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选择将孩子托付给亲戚或自己的父母帮忙照料孩子,而父母的角色在这一阶段中是其他亲戚、朋友无法替代的。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爱护,将导致性格、心理上出现偏离与异常。并且由于农村学习氛围不够浓郁,留守儿童日常接触的一些大孩子,自身都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早早辍学,留守儿童与这些社会闲散人员长期接触,也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厌烦、消极的情绪,这种现象不利于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根据当前学生的性格特点,将趣味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各个学科的授课教师都可以在自身教授的学科中融入趣味教学的理念,使留守学生感受到所学科目的魅力,减少学生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抵触情绪。以小学体育课为例,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球类对抗赛,比如篮球、足球多人运动项目。在户外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运动规则展开详细的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两方对抗比赛,从而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提高课堂积极性。并在学生团队练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促使学生在放学回家后也能自发地组织球类运动比赛。这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也可以减少学生形成不良兴趣爱好的可能性,最终达到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回课堂上的教学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全面关爱留守儿童的发展。不能责怪留守儿童难以管教,也不能埋怨家长外出打工不管孩子。学校应当为留守儿童创建更加舒适和谐的发展环境,关爱学生,保证留守儿童的情绪健康、智力正常、人际交往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刘红艳,常芳,岳爱,王欢.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02):161-174+192.
[2]蔡重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