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一直坚持进行教育实践,最终提出了独特且丰富的教育思想,包括“乡村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并随着时代发展历久弥新。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积极引导学生,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探究当代信息技术教学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在契合性,促进两者的紧密结合,能够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文章立足这样的时代背景,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探寻信息技术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陶行知;信息技术教学;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02-03
作者简介:金露(1992.2—),女,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引 言
近年来,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课程。但该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才能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學质量的目的[1]。因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使学生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领域,信息化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其中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涯刚刚起步,学业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学校要着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2]。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让他们提前接触这种运用范围广、操作性较强的新技能,使他们具备查找信息、收集信息、探究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3]。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硬件条件较高且课程本身具有特殊性,加上我国当今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不平均的现象,这就导致许多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深入程度不统一,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层次也就不同。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知识学习较为枯燥,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教师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单纯教授知识,就会使学生忽视实际操作,而学习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会打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于其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4]。在小学阶段的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其课时往往被其他主科占用。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沫若对陶行知先生高度赞誉,曾评价其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曾对陶行知先生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广博而精深,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其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极为丰富,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三大理论。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化教育学者,他认为教育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进而改造生活;认为社会本身也是学校的一种类别,主张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力量;主张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最终都要统一于“做”。
陶行知先生始终坚持“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的观念。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中,他不断完善自己提出的教育理论,始终坚持教育应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主张将教学课堂搬到社会上、搬到大自然中,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当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生活化教育,教学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5]。
新课程改革也提出教育的生活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充分、细致的剖析。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做”的机会和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实现手脑结合,使学习变得轻松,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6]。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为基础,围绕信息技术知识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7]。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做好预习,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材料,了解与新课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PPT的制作”时,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准备自己家人的电子照片等资料,在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实操,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和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制作PPT“我与我的家人”。在学生制作PPT的过程中,教师无须进行过多干涉,只需要在技术和知识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出自己的个性风格。在PPT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并对制作者提出表扬。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被调动,实践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二)“社会即学校”:开展社会化教学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无论系统理论知识教学还是上机操作实践,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化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致力于探究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敢于把课堂搬出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信息技术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体会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8]。
信息技术教学与网络时代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在互联网上自主查找学习资料,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随时可获取性来优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知识探索充满兴趣。但是,在社会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与网络的接触加深,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避免学生在网络上开展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三)“生活即教育”: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师若是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就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9]。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实践,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途径,也是踐行新课程大纲要求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录制好相关的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空间,让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传统认知,即学习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主动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学习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设计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展现生活教育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扮演一个设计公司,让学生扮演工作人员,而教师则扮演客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让每个“工作人员”依照“客户”所提的要求进行设计。当他们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全员投票,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必然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创设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换言之,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事例,如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宇航员在神舟飞船上与指挥中心联系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这方面知识很感兴趣。通过学习这样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进而更有动力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同时,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信息技术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进而在后续知识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强化学习[10]。
(四)“批判精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所谓批判就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者是行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判别其中的好坏,明确其中的问题,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有着很强的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而陶行知认为死读书、读死书是错误的教学方式,继而提出了用教学法来替代传统错误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等丰富多样的教育模式,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11]。陶行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累积教学经验,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这种精神也为新时代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平等的教学服务和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陶行知的批判精神很好地引导了我国传统教学的优化和改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网络的认知不够全面,思维也相对保守,认为学生不应接触网络,并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对网络的态度过于消极。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陶行知的批判精神来审视这样的教学态度,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现网络的积极作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是不可否定的,教师要正确地认知问题,全面看待问题,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结 语
总而言之,陶行知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为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深入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契合点,合理运用“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来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陶小军.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真课堂:“教学做合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05):54-55.
陆旭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6):187.
徐敏.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考: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J].作文成功之路,2018(03):51.
崔继锋.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广西教育,2015(41):117-118.
王睿.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5(66):127.
田燕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浅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J].求知导刊,2015(14):63.
费千红.教学做合一: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锦囊妙计”[J].作文成功之路,2014(10):77.
甘海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J].学周刊,2013(28):141.
曾丽鑫.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探讨: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J].考试周刊,2020(45):11-12.
吴益青.陶行知“教学做”理论在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8):24.
陶小军.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真课堂:“教学做合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