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娜
摘要: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写作,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能让他们在文章中真情流露,当学生都能用心写作时,对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能起到一种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真情实感; 创意表达; 关注社会
经过一年的调查、实践、探讨,进一步认识到了我校现阶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就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结合实践,探索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指导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希望这可以为促进和保障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作文指导应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当下学生习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习作兴趣,所以,教师的指导应从出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开始,要使学生产生习作的欲望就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人、事、物,让学生立意源于兴趣。比如在以“我的妈妈”为题的命题作文写作时教师不要让学生对照着范文写,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妈妈,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和家庭做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来写作。或许没有了范文的参考,学生的写作框架和语言组织不是很好,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摸索,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不再写雷同文。
二、作文指导应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习作单元对于习作教学的要求为: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本组精读课《匆匆》以作者绵密细致的笔触,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抒发其内心的感受,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则按照“我”一天的心情变化,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我”的委屈和失望。在这两篇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我从“让真情自然流露”的角度,再次呈现了习作课《有你,真好》:
师: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少年崛起,这十一二年间,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可能是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可能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小伙伴,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那么这么多的人中是否有人,让我们发出过“有你真好”的感叹?在萧红的心里就有这么一个人。(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对于萧红来说有()真好,因为()。那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是否也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呢?你觉得有谁真好?
生:有妈妈真好,因为她不仅给了我生命,还把所有的爱也给了我。
师:你不仅说出了这个人,还简要说了为什么,真好!
生:有朋友真好,她可以和我一起分享心事。
师: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生:有警察叔叔真好,帮我们维护社会秩序。
师: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
师:此时在我们脑海中闪过的这个人,对大家来说,一定是意义非凡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可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说说这个“真好”的人,给你带来的感动吧。
从学过的文章入手,让学生有如何写这个人的初步体验,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回忆人物事件,由事及人,真情流露, 不應把重点放在堆砌辞藻上,而是致力于理性的真情实感中。
三、作文指导应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就当下小学生写作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意,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温儒敏教授说:“读书养性,习作练脑”。所以,想让学生的作文有创意,除了解开束缚,关键还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
不定义内容,不定义形式,让学生就自己的积累和所见所闻面对不同对象,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回归理性,摒弃套作、模式化也是我们教师指导习作的最终方向。唤醒学生习作的创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四、作文指导应注重习作讲评课
讲评学生作文,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身为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作文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要尝试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讲评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分析、修改。
赏析、修改、反馈,其实就是学生互评、自评、师评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作文其实就是教思考,重视讲评,重视讲评后的修改,是学生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写作,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能让他们在文章中真情流露,当学生都能用心写作时,对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能起到一种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霍云峰.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探讨.[J].学周刊,2016(26),232-233.
[2]吴佩丽.试议作文指导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6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