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除了各种化学反应与原理,化学关系、实验现象也在教学内容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同性质的理论知识互相影响,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难度高、要求复杂的初中化学课程,如何导入新课,就成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还要针对新课的教学特点提出对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就初中化学教学展开论述,分析了新课导入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新课导入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导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8-0067-03
作者简介:葛强(1991.9—),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麾村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客观性。在导入新课时,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度过高或过低的教学互动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要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导入新课,教师必须建立多元化教学渠道,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
一、新课导入的难点问题分析
(一)知识盲区,学生没兴趣
新课的“新”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学阶段不同,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别。初始阶段的化学教学只要求学生认知、理解化学概念,承担着奠基任务。随着学生化学素养与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化学教学开始向着理性辨析、客观讨论的角度推进,教学难度逐渐提升[2]。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化学知识,保证基本的学习效率。但在当前导入新课的实践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是否具备化学学习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重视,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材内容。这就引发了新的问题: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与课堂上的资源素材缺乏互动,教师导入的新课内容属于“完全陌生的材料”。面对处于知识盲区的化学新课内容,学生很难保持学习热情,部分化学学习活動只能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开展。
(二)难度过高,学生不会学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素养与学习能力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优化化学教学[3]。初中生缺乏化学学习经验,化学思维尚未定型,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合理控制新课教学难度。一些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急于求成,盲目提高教学要求,希望借助高难度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设计了新的化学教学方案,但依旧没有抛弃“高难度挑战”的教学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学教学活动产生了抵触情绪,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也无法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学习要求做出回应[4]。在高难度知识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盲目加快教学速度,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可知,部分学生无法接受化学新知识,其原因可能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
(三)资源匮乏,教学难落实
部分化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只有依靠客观载体与实验的有机配合,才能全面理解相关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学习方法[5]。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各类教学资源导入新课,高效开展化学教学活动。但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青睐“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一方面,由于筹备教学资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担心所选择的资源未必适用于教学活动,因此在“与其犯错不如不做”错误思想的干预下,教师倾向选择千篇一律的方法导入化学新课,将课堂教学转化为一个讲解理论、分析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这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借助直观素材参与新课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这时教师所导入的新课只是学习难度更高的化学模块,而不是能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教学模块。因此,在主观情感上,学生并没有接受相关教学方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策略
(一)借助生活化素材导入新课
化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作为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素材导入新课,以此除去学生对化学教学活动可能产生的抵触感、陌生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这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优化教师教学模式。
以“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设计教学模块,向学生提出问题:“煤气灶在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火焰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学生可能想到的是“燃料”或“各种可燃气体与电流接触之后形成火焰,产生热量”等。随后,教师可设计新的生活实验模块,利用酒精灯模拟煤气灶,用灯罩盖住酒精灯后,火焰就会熄灭,向学生提问:“这说明什么?”学生观察该现象可以发现,燃烧需要有外界某种物质的干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多元化假设:燃烧需要外界气体的干预、燃烧需要温度的干预。配合学生给出的假设,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继续设计生活化实验,通过隔绝空气、控制温度等方式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思考燃烧与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物质的燃烧与气体有关。由此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哪种气体是影响燃烧的关键物质?有关教学即进入新一轮的探究中。此时,教师可导入新课,围绕“氧气”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探究氧气与燃烧之间的关系,尝试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整个新课导入活动围绕新课教学主题展开,需要学生思考“氧气为什么能够助燃”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
(二)借助互动式话题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很多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确定新课导入方法,并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他们更愿意学习有趣、实用的化学知识,教师直接根据教材确定的教学方法会破坏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意见,创新新课导入方式,借助互动式话题,用新资源、新问题、新活动导入新课,全面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
此处以“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为例。由于水是学生常见的物质,他们对水的性质并不陌生。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配合互动式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笔者提出互动问题“水有哪些性质”,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等方式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与课堂所学知识,学生对水的特点进行总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水能够溶解其他液体和物质;水能解渴……学生给出的答案众多。虽然这些答案与正确答案相距甚远,但是因为有了学生开口表达,课堂教学氛围明显发生了改变。随后,学生们开始尝试探究水的性质与化学特点,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这时,笔者导入新课:在微观角度认识水的化学特点,说明水的性质。此时,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对水的元素构成、化学结构进行自主剖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学新课知识时,教师不能将学生视为旁观者,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借此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三)借助已掌握知识导入新课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强调对学生理性意识、化学思维、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创新化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各个板块之间的教学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的环境。教师要积极整理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并在新课导入环节进行合理引用,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知识。
此处以“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的有关教学为例。在“性质活泼的氧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并意识到氧气是大部分物质实现燃烧的基本条件。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出新的问题:“除了氧气,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燃烧?”以此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用燃烧着的酒精灯设计实验方案,并提出假设:燃烧是可燃物所发生的行为,所以燃烧一定与可燃物有关。在提出假设后,学生进行实验,通过点燃可燃物、隔绝氧气等方式探究假设是否正确。接着,笔者针对化学教学要求提出新问题:“我们一般选择火柴、打火机等材料点火,这是为什么?”由此引入燃烧的第三个必要条件:温度。配合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学生可以构建由点到面的化学学习模式,有效培养自学能力。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较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要适时、合理地干预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方法,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化学学习任务。
(四)借助信息化技术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新课导入环节,信息技术表现出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6]。学生能夠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化学学习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等素材导入新课,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抓住新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趣味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互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以“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为例,笔者提出问题:“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后,我们用试纸测试了不同的物质,结果发现一些物质并没有表现出酸性和碱性,这些物质如何表示?”由于缺乏相关化学知识,学生将这些物质定义为“中性物质”。但在随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点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测试生活中的食盐、水垢等材料后,发现它们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酸碱性,这些物质应该如何表示?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该知识点中的测试结果,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在随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有关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些物质由酸和碱反应得到,但不属于酸和碱当中的任何一类。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名称、组成结构,帮助学生分析并归纳化学知识,如NaCl、NaNO3、CuSO4等。配合有关化学式,笔者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盐:“我们经常食用的盐就是氯化钠,我们使用的‘纯碱’叫作碳酸钠,也是一种盐。”通过分析盐的特点,教师随后可向学生提出互动问题:“这些盐有哪些性质?”借助信息技术延伸教学范围,教师可要求学生将相关实验方案、实验流程导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盐的化学性质。比如在学生收集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配合信息技术设计虚拟实验,对实验流程和实验原料进行归纳,并收集视频素材,掌握盐的化学性质,认知相关化学知识。
(五)借助实验探究导入新课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基本素材。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来说,化学实验将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这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化学知识的机会。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要设计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块,开发化学实验的价值,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展示化学知识,用具体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掌握新课中的相关化学知识。
教师要尝试借助实验探究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创新化学教学模式[7]。以“环境污染的防治”的教学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设计一个“微型环境”,展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学生提出可以用沙子、矿泉水等材料模拟环境污染问题: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水,投入废旧电池、矿渣、固体垃圾等材料,这便是我们所遇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准备一个大盆装满沙子,在沙子中倒入汽油、埋入垃圾,这便是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笔者继续深化实验:“对于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学生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对于水中、土壤中的大型垃圾,可以通过分拣、打捞等方式进行处理。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溶于水中、土壤中的废液、废气应该如何处理?此时,实验进入瓶颈,学生迫切需要掌握一种可用的实验方法。这时,教师引入新课知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根据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结 语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导入新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元教学手段,借由信息技术、化学实验、课堂互动等方式相互配合创新新课导入模式,使学生愿意接受新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自主学习、探究、归纳,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芳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管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7):79.
[2]行海峰.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N]. 发展导报,2017-11-03(026).
[3]张靖也.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方法[J].亚太教育,2016(02):132.
[4]严晓玲.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J].求知导刊,2015(14):109.
[5]周春艳.初中化学教学导入新课有效的几种方法[J].吉林教育,2012(07):65.
[6]吴秀玲.巧借导入助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52-53.
[7]张亚莉.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0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