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辉,李 正,任泽俭
(1.东营市水利灌溉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257091;2.东营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东营257091;3.山东润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109)
东营市广利河、溢洪河从西向东贯穿中心城区,兼具防洪排涝和景观功能于一体,两条河流长度分别为46.1km、48.6km,流域面积共计878km2。2019年东营市对广利河、溢洪河流域内水环境实施了综合治理工程,河道防洪标准从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水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修复,水环境得到改善。
现状污水排水系统中部分管道属于合流制排水,污水管网存在淤积、倒坡、坍塌等病害问题,造成排水不畅与污水外溢,分流系统中的混接现象严重,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体制雨季溢流污染严重,部分污水直排河道水系。
城区污水厂污水产量与污水处理能力分布不平衡,导致一个区域的污水长距离输送至另一个区域处理,增加了污水输送系统运行费用和维护难度,出水水质标准无法满足水质达标的需求。
多座雨水泵站无法满足污水导排需求,导致雨季时雨水泵站中的混接污水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部分雨水泵站现状排水能力严重不足,易发生内涝。雨水管网存在淤积、倒坡等病害问题,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下降。
调查区内的大部分农田退水排沟,没有节制闸和处理设施,存在直排入河问题,导致河道水体污染。
部分河段河道(水系)淤积较重,淤泥致使底宽缩小和河底高程抬高,河道行洪断面受影响。内源污染释放加剧河水二次污染,导致水体发臭,影响了水体环境与河道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河道(水系)水源补给不足、地下水位高、蒸发量大、水体咸化,动植物栖息环境差、物种退化、生物多样性差、水环境生态系统脆弱,水系湿地自我生态修复能力弱。区域地势平缓,源头在无水源补给条件下水体流动性差,河道表层底泥长久积沉,底泥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区域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水动力条件差,换水周期较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东营市缺乏全市范围内的水环境综合监管平台,亟待建设立足全流域,兼具动态监测感知、智能排水调度、数字化管控等多功能的智慧水务平台。
新建广利河截污管线明泓闸至西一路,五六干合排西五路至广利河,沿河重力截污管线19km。对现状排水管道清淤521.2km、排水管网修复3.7km。
主要建设广利河流域五六干合排调蓄池1座(3万m3)、新建泵站(泵井)12座、改造提升泵站37座。其中,东营区新建1座调蓄池(3万m3)、新建4座泵站、改造提升11座泵站等;东营开发区改造提升23座泵站,新建一体化雨水泵井6座;垦利区新建泵站1座,改造提升污水泵站3座及周边配套污水管线。在五六干合排、东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及配套管网。
对全长16.5km的6条河道及全长11.8km的6条水系实施清淤,清淤总量达41.6万m3。
同时,新建提升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工程。主要新建五六干合排、零排沟湿地,对垦利区西郊人工湿地、溢洪河湿地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生态浮岛123处,安装曝气设备101台,河道净化一体机49台,重建垦利区吴杨闸等。
为了应对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减少污水溢流,以县区为单位,在相邻污水处理厂之间建设互通联调管网,包括新建西城北、西城南污水处理厂泵站连通管线3km,东营开发区东城南、东城北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连通管线20km,极大提升了污水处理的稳定性、安全性。
雨污分流包括:市政管网、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小区单位雨污分流754个。主要对广利河、溢流河及其支流、城市水系沿岸的68个小区实施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减少泵站排水压力,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
为加强管理,统筹调度,厘清责任,在各区分界断面和河流交汇处建设7个水位、水质视频监测站点。
通过“截污导污、控制径流、内源治理、能力提升、动力补给”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基本实现了广利河、溢洪河流域“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活力明显提升、流域内水环境明显好转”的总体效果。
坚持以雨污分流制为指导思想,做到统筹规划协调,治污与治涝兼并考虑,结合城区排水管网调查情况,优化设计合理的总体布局及管网布置,减少施工难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工程补充完善了道路雨污水管网,实现了污水截流、收集纳管,解决了污水直排、雨污混排难题,对存在淤积、倒坡、塌陷等病害的管网进行清淤、检测,具有严重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的管网采取修复和更换。沿河截污系统充当了河道“卫士”的角色,作为防止河道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城区初期雨水收集布置了调蓄设施,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调蓄容量,减少了径流污染,使城市内涝防治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市政排水设施功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大幅度降低了排水系统混流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污水收集率。
流域内污水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本区域远期(2030年)污水处理的需要,通过污水厂联调系统的建设,解决了区域内污水产水量与处理量不平衡的矛盾,降低了原污水收集输送系统运行费用和运营管理难度,确保污水厂检修时不出现污水收集处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的问题。
通过新建、改造截污导污设施,更换老旧破损设备,增设除臭设施,完善供电和自控系统,泵站恢复后的排水能力显著提高。现状雨水管网内错接污水和长期存留的积水可导排至污水系统,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了对河道(水系)污染。随着排水系统的完善和排水标准的提升,一改往年小区、低洼地带的雨季时道路成“河流”,广场变“湖泊”的常态,扭转了对交通出行、城市卫生、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严格控制农药、氮磷等营养物质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直排入河,加强指导和宣传,实现科学施肥、用药,终端新建拦蓄设施,利用湿地和一体化处理设施,通过控制农业污水入河流速、流量,延长了入河前滞留时间,消减了入河污染负荷。
流域内水体黑臭、淤积严重、过流能力降低的河道(水系)基本为劣V类,通过沿河截污、清淤疏浚、排口处理,内外兼治、严防严控,河道底部沉积的大量垃圾、黑臭底泥彻底清除,加强了河道蓄藏能力,提升了自我修复功能,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观赏性,初步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生态修复是水体长效运行和水质长效保证的最终举措。通过水生态修复措施,为城市水系注入了净化剂,加强了水体流动和复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抑制藻类爆发,构建了健康的水体环境系统,提升了滨水景观效果。
通过监测体系、网络系统、监控中心、应用平台的整体架构,实现了对流域内水环境管控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提升了城市整体智能管理水平,打造了先进的智慧水务工程。
中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东营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重要水环境治理工程。建成后水环境有了质的改善,水安全得到保障,市民工作生活幸福感提高,工程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改善水环境涉及面广,为长久发挥工程治理效果,在项目运营管理机制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