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敏
(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山东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有大型防洪排涝河道15条,干流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道1552条;建成水库6424座、总库容113.48亿m3,水闸5090座,泵站9396座;黄河、京杭大运河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穿境而过,南四湖、东平湖是全国知名的淡水湖泊。这些水域、水利工程,不仅发挥着防汛、供水、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凝聚着古今齐鲁人民丰富的治水智慧,蕴涵着巨大的文化、观赏、科普价值,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山东省20年水利风景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起步阶段(2001—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年)、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后)。自2001年设立水利风景区以来,建设国家水利风景区9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39处,共233处。其中城市河湖型117处,水库型59处,自然河湖型27处,水土保持型24处,灌区型6处。分布于全省16市108个县市区的河道、水库、灌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001年,水利部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在综合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利旅游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同年,山东的沂蒙湖(现临沂滨河景区)成为水利部命名的全国首批18处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2002年山东省水利厅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评价标准和工作规程,开展了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命名工作,2003年章丘白云湖等5处景区成为第一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到2007年,水利风景区达到29处,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1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2处。
以出台《关于加快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意见》、成立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发展领导小组为标志,山东省水利风景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与省旅游局、省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对水利风景区进行了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2年在水利风景区发展基础之上,全面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水利风景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影响力日渐提高,实现了快速发展。期间,新发展水利风景区180处,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69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11处。
2016年以来,针对水利风景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开发普遍、管理运营不善、效益偏低等问题,出台了《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复查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动态管理和复查工作,适度控制发展数量和速度,提质增效,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16年来,新发展水利风景区24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16处。撤销10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命名。
作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各地大力开展以河湖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水利风景区。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岸绿了、水清了、河畅了、景美了,河湖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好转,提升了城市品位,发展了旅游,置换了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从潍坊的潍河、弥河、汶河,到济宁的泗河、蓼河,再到临沂的沂河、沭河,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河流所经地区都展现出了一种清明上河图般的盛世璀璨。
山东境内治水历史悠久深厚,大禹治水、戴村坝、京杭运河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水文化遗产。水文化馆、水史馆、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水科普展示牌等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特色内容。同时,结合水利风景区科普设施建设,开展节水、爱水和水情教育活动,提升了公众对水情的认识和水文化的认同。泗水县泗水滨水利风景区,将历代名人游览泗水的诗文集中展现,形成了“川上诗文”景观。被誉为“中国第一坝”的戴村坝,通过遗物、模型、图片展示等,辅以高科技手段,向游客集中展示戴村坝的历史、价值、功能、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的灿烂文化,吸引了省内外大中小学生和游客。
水利风景区始终把水生态修复作为发展宗旨,根据河流水系分布状况、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水利工程布局特点,通过水系连通、水源保护、清淤疏浚、水量调度、截污导流等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不断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水土保持型的水利风景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整治,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变荒山秃岭、千沟万壑为绿水青山、瀑布相连。
20年的水利风景区发展实践证明,利用河湖水域及其岸线,挖掘工程、自然、文化等资源,由政府牵头、水利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模式已经形成,水利工程功能不断丰富完善,水利工程面貌不断改善,水利风景区的“窗口”作用不断显现。2017年省政府启动的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中,每一个品牌建设规划中都包含了水利风景区的身影。水利风景区还参与到全省旅游资源利用和保护、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临沂市通过水利风情小镇(村、园)的建设,拓展了水利风景区发展内涵,提出了水利服务业的发展新思路。聊城位山灌区通过建设水利风景区,把沉沙池区扬沙严重、交通闭塞、经济贫困的生态脆弱区打造成了聊城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旅游新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了方向,成为新时代水利风景区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将水利风景区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建设管理中与美丽河湖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水体干净、优质,水量充沛、动态,生态环境整洁、优美的标准要求建设管理,切实统筹结合河湖综合治理、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绿化美化、生态治理等,为群众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生活空间。
山东省水利风景区依托境内水系水体分布,已经形成了以河湖为主干,以各种类型水利工程构筑物及古代水工构筑物等为景观节点,沿河、沿海和环湖(南四湖、东平湖)的水利风景区框架。今后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聊城—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为轴的城市河道景观轴、京杭大运河文化风光带和半岛经济区、鲁中南山区丘陵区、鲁西南环湖运河区、鲁北平原区“一轴一带四区”空间发展格局优势,在半岛经济区以河道、水库和沿海防潮工程为主,优先打造独特的半岛城市水景,鲁中南地区更多发挥水利工程多、工程宏伟的特点,鲁西南地区要集中展示运河两岸和湖区水利发展成就及历史文化,鲁北平原区更多发挥河道、灌区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展示。当然,水利风景区景点的打造应符合水利工程防洪、排涝、供水等主体功能要求。
新时期水利风景区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加强监督管理上来。针对水利风景区发展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新要求,尽早修订《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完善水利风景区设立、认定、管理、保护、退出、撤销等机制。水利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定期对景区建设管理情况、景区功能发挥情况、安全隐患情况等开展自查,形成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利风景区的资源质量、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条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复查。复查发现不符合原认定条件的,不履行水利风景资源保护职责,导致水利风景资源质量明显降低或者景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按原认定程序予以撤销,维护水利风景区的品牌质量。
之所以称为水利风景区,区别于A级旅游景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其自身特点就是依托水利设施、河湖水域、岸线以及相关联的滩涂、岛屿、生物、建筑、遗存等水利风景资源,通过生态、文化和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给人们游憩、健身、康养或者开展科普、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水利风景区要通过挖掘水文化内涵、建设水文化景观,集中展现历代治水智慧和现代治水精神。通过水利科普场地、水文化展馆、水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展示水系变迁、治水历史、水利科技、水利知识,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水知识的普及和水文化的熏陶,增进对水的认识,对水利工程的认识,让全社会爱水、惜水、护水、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