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进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推广普通话一直是一项重要任务。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正式启动。高校一直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直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普通话在高校校园内的推广。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话能力;提升路径
引言
中国普通话的推广经历了70年。小学普通话学习基本上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到和说普通话。但是,根据我们对应用型大学语文文学的观察,至少有半数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学习,以确保他们在毕业前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所要求的二年级a级水平。此外,应用型大学的汉语语言文学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普通话是否符合标准,与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应用型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本文试图分析本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更新普通话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话口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大学运营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渐丰富。随着学校教学平台的拓展,教学方法也随之创新。在新教学背景下,新普通话课程标准對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普通话教学在以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寻求更多创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普通话课程教师面临两种情况:第一,他们有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但没有参加普通话测试员的专业培训;第二,虽然我参加了相应的测试人员培训,但我缺少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师在教授普通话课程时,往往一个视而不见,另一个视而不见,主要表现为:一些没有机会参加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的教师难以将实际测试内容和技能纳入整个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仍然是课程的关键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普通话的形成和发展、普通话发音原理等理论知识,大部分在进行口语训练时结合“发音部分”和“发音方法”。参加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的教师将在培训过程中积累许多评价技能和经验。但是,如果长时间缺课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过度纠正”的情况。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传授测试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问题培训的比例过大,这也削弱了普通话基础框架的构建。
二、本研究的依托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长线专业,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纯知识型的人才,专业人才的运用能力较弱,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而毕业生的就业面也趋于狭窄。改革势在必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立足传统积淀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校所在地为泉州,泉州是海西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众多,为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和创意灵感。为传承和保护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需培养大量具有深厚汉民族及闽南文化底蕴的高素质应用型文科人才。项目组结合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实际,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所急需的语文教学能力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入手,以“教师职业能力方向”中的普通话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契合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华语言文化发展的实际。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提升的相关路径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定期培训,重点辅导
这些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困难的老师,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一般由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进行一对一辅导,根据他们普通话的缺陷制订策略,定向纠正,虽然许多教师经过多番努力,通过了考试,但大费周章,消耗了大量精力。尤其是一些高端的专业人才,如果把宝贵精力浪费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上,或者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合格影响职称评定,拖慢个人前进的脚步,太令人惋惜。考试成绩最好的往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他们因为开设普通话课程,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取得了好成绩。我们应当为这些亟须达到一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的专业教师开设绿色通道,让他们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样,较早地开展定期培训和重点辅导,如在学期初就统计本学期要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老师,一对一分配测试员进行定期辅导,在学期末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样培训时间长,老师有长时间练习,避免“临时抱佛脚”,成绩当然会更好。
(二)做课程考核
一方面,高校普通话口语课有助于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理论知识,纠正当地发音,掌握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们期望通过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课程学习。因此,课程考试应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础,注重能力测试。多模态评价方法不仅是多评价方法,还强调了听力、说话、身体性能调查等各种信息反馈渠道的使用。评价和反馈应贯穿普通话翻转类。例如,网络统计系统对学生上课前的任务数量进行评估;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素描、跳跃和舌破碎机互相评价。评价学生听普通话的能力和模仿能力,采用课后同步应用程序;采用学习平台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计算机测试等。该多模式评价方法将评价与教学相结合,这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的及时评价和反馈。
(三)普测宣传组织工作落实到位
应用型大学应加大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积极营造“人人学习普通话,人人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养成校园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今后学校将继续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和测试工作,充实教师,完善普通话课程,增加学校“智慧树”“八桂课堂”等网络课程平台上的普通话教学内容,丰富普通话学生的学习资源;搞好全国普通话推广宣传周,组织校园古典阅读,举办竞赛,用美国语言讲课,激发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让学生高兴认识普通话;根据应用型大学学生的特点,推进普通话语音学习应用,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个性化补习普通话测试的新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提升的新途径,适应新时代“四个自信”背景下的语言文化趋势,可推动部分地区普通话理论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本地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的提升,为普通话的综合教学及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更有效地推广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部分地区普通话教学效果低下的情况,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育人水平,对其他语言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秀玲.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评《汉语言文学知识》[J].中国高校科技,2021(04):105.
[2]张正荣.需求导向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4):113-118.
[3]鲁美艳.浅谈如何突破高校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难点——以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例[J].新西部,2019(15):156-157.
[4]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宁夏大学,2014.
[5]孟建安.高校师范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体系的建构——以肇庆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0,31(06):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