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堂思维空间 注重核心素养养成

2021-01-21 20:29章琴芳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章琴芳

摘要:教语文,不应仅仅止步于认知领域,更要看到学生的完整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语文教师以课堂为抓手去努力实践,拓展语文课堂思维空间可以通过注重文本、关注生活、重视评价等有效途径去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注重文本;关注生活;重视评价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以来,当下全球的趋势和21世纪教育的重点,都在引领广大教师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1]核心素养是个人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通过学习有关核心素养的教育文件,再结合语文学科领域专家对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拓展课堂思维空间,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注重文本

既然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那么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定位和分析。语文教材就阅读量而言,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食不抱”的,但其始终贯彻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那是不容置疑的。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每一个单元都兼顾到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第一单元《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都具有“民俗文化”的元素,而主题又不限于民俗文化。除去主题探究外,课文的语言之美同样值得驻足。结合单元写作任务“学习仿写”的要求,我将仿写对象确定在了《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上。通过组织学生细读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的经典片段,学生充分讨论后分析出该场景描写的亮点: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的特殊的比喻用法、铺排的运用、典型细节的刻画等。然后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朱鹮》,并向学生介绍了舞蹈《朱鹮》设计者的灵感来源。学生发生啧啧赞叹的同时,我就鼓励他们像刘成章那般用诗化的语言来写下这动人的场景。学生的仿写作品我略举几例:

生1:

表演开始了。台上的舞者们轻轻踮起脚尖,时而腾空跃起,时而轻盈落地。每一个舞姿都十分优美,每一个舞姿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每一个舞姿都是婀娜多姿的柳条在扭动,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陶醉在美的意境中,令人叹为观止。

雨露一样,是婀娜的舞姿;花朵一样,是美丽的微笑;星星一样,是闪耀的双眼。舞台上,爆出一场多么绚丽,多么璀璨,多么光彩夺目的舞蹈啊!

生2:

她们高贵的头颅仰了起来,一歪,像极了一群在野外戏耍着的活泼灵动的朱鹮,充满流动感的服饰摆动着,像是被阳光照射得波光粼粼的水流,一跃起,便沉醉了,迷陷了,飞扬了。每个舞姿都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令人叹为观止。

生3:

每一个舞步都被赋予意义,每一个舞步都轻盈美丽,每一个舞步都轻巧伶俐,每一个舞步都是意境与姿态的完美重合,每一个舞步都像极了优雅的朱鹮,每一个舞步都使人惊讶于她的端庄和灵巧,令人叹为观止。

跃起!是张开的双翼!

落下!是饮水的优雅!

蹦跳!是活泼的打闹!

我也向学生出示了自己仿写的一段:

伴随灵动的音符,是无数根纤细的手指,是无数个羽毛的头饰,是无数粉红的裙摆,是无数紧绷的足尖,飘逸的舞者俨然成了一群轻盈的朱鹮,喝水,觅食,飞翔,挠痒,给观众带来感官盛宴的同时更带来了生命的呐喊:

摆脱濒危的绝境!

拥抱重获的新生!

享受永恒的自由!

回归诗意的栖居!

这类仿写,学生积极性很高,精彩的片段不断涌现,再加上老师的参与,似乎更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經典篇章里的仿写对象自然是学进去了,更重要的是自己也牛刀小试,且获得了成就感。快乐之余,鉴赏力和创作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关注生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然过去。全球化时代,世界紧密联系,我们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并要习惯于思考,不人云亦云。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合乎逻辑直接决定了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3]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有意识是地提升其语言表达水平。

在甘肃白银山地越野赛事件发生后,我借助《南方周末》等比较权威的传媒平台向学生介绍了这一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并在当天布置了作业:用100至200字发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这里我摘录几处学生所写的内容:

生1:

……竟然有21人遇难,仅从结果看,主办方就失职;而根据事件经过看,主办方占主要责任,在赛道中,主办方未配置足够补给站,来给参赛选手足够保障,主办方未提前准备额外装备。当天气异常,主办方应及时停止比赛……这次事件真是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只希望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

比赛过程中天气变恶劣却仍然举行比赛。还有就是没有全程跟随运动员,这使得运动员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而导致死亡。这次的山地马拉松事件也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充足的准备。

生2:

这次悲剧,给马拉松赛事敲了警钟——再火热,也不能背叛了“运动”的初心。

这次悲剧,尽管事故是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而起,但举办方的准备不足,应对不力,预案不到位等问题,都成了舆论质疑的靶心。同时也提醒了大众,跑马拉松的健康风险不容低估。

生3:

造成那么多名选手死亡的原因,当然有工作人员的疏忽,但我认为最致命的因素是这些选手们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他们应该向那些知难而退的选手学习,此处不是在传播半途而废的思想,而是当你再面对复杂环境时,需要思考值不值得冒这个险。迎难而上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是盲目地前进。还要记住,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无法想象,也无法对抗的。

生4:

關于此次事故,我个人认为主办方和组委会有一定责任,他们未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环境调查,若说是高原气候变化无常,难以预测,情有可原,但他们确实未做好万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沿途的补给站设备也并不到位。并且在赛前他们也未检查参赛者携带的装备是否齐全。

其次,参赛者自身也有一些原因,因前几次比赛顺利进行,所以这次比赛很多参赛者并未做好万全的准备,装备也不齐。大多数参赛者在降温时选择返回,但少部分依旧前行,死亡的多是这些人。虽说极限运动是挑战、超越自我,但毕竟生命是起点,应先关注自身的情况。

从收上来的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是主流思维:认为马拉松事件,主办方理应担责。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能冷静客观地分析,关注到“极限运动”,甚至关注到“生命”。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能不被“大潮”裹卷,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且敢于表达。而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可以借助课堂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锻炼自己思维的机会。

三、重视评价

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的语文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且评价的主体大多是老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意义大大受限。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尝试评价角度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例如在八下第四单元的“演讲活动·探究”里,我安排了模拟演讲、撰写演讲稿、演讲比赛三个环节,并借助《课堂作业本》等资料设定了评价标准,且为每一个活动都安排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模拟演讲,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呈现自己对《最后一次讲演》片段内容的模拟演讲并用上“自评”和“他评”两种评价方式,“他评”是由小组内的成员来完成的。模拟演讲采用的评价表是:

撰写演讲稿,我布置给学生,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撰写演讲稿与演讲比赛一起形成了一份评价表格,也组织了学生们自评和他评,表格如下:

总分

“他评”是由班中五名同学组成的评委团来完成的。现场演讲,现场给分,课后取平均分。再把统计出来的平均分告知到每位学生,让他们各自填在演讲稿的后面,并写下了本次活动的感悟(写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亮点和不足、他人的亮点)。

最后收上来的演讲稿显示:学生们的文字稿中有很多的修改痕迹。为了演讲时展现自己更好的素养,大家的写作态度比以往都更上一层楼了。同时,无论是评价自己还是评价他人,大都中肯。无论评价的是他人还是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审视过程,有助于自己的提升。也因为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平时学业上不太起眼的学生也会有高分的项目,能够借此重拾信心。而且,收获来自同龄人的肯定比来自老师的肯定往往更让学生有成就感。

一个学生想要获得全面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基本的追求,认知领域也并非全部。正如绍兴教科院莫国夫等人提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学科思维,更需要有教育学的思维,看到语文教学的底部是儿童的全人发展。语文教师的角色理解要从‘教语文’升级到‘如何用语文育人’的探索者。” [4]

参考文献:

[1]孙国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1(05).

[2]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

[3]黄振宇.语言思维双驱动 核心素养稳提升[J].文学教育,2021.05

[4]李敏 李辉.语文深度学习是一种整体性学习——李敏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5)上.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