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忠友,郑荣珍
(1.集美大学 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福建省莆田体育运动学校,福建 莆田 351100)
集体球类项目具备竞赛时间长、运动形式多样、对运动员技战术及负荷要求较高的特点,同时也导致在集体球类的训练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锻炼运动员的负荷承载和体能水平.足球作为传统的集体球类项目,对场地要求及运用程度远超普通项目,也造成了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能与技战术相对割裂的情况,我国传统的足球训练往往强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塑造,忽视了队员专业竞技能力的培育,大量专业足球运动员“空有体魄”,却没有与体能素质对应的场地运用水平,缺乏在密集多赛制下调整技战术的灵活性,产生了大量负荷承载能力较低的足球运动员.这一现象也蔓延至儿童初学者及普通爱好者的足球训练中,单调的体能训练会造成初学者对足球项目兴趣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我国扩大青少年足球的应用,而且使得部分足球初学者错误认知足球训练的根本方向.
为了克服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割裂的问题,由五人制足球项目衍生而来的足球小场地比赛(Small Side Game,GMM)训练方法,迅速成为足球日常训练中广泛应用的先进训练方法,并受到了其他集体球类(例如排球、篮球)的重视,GMM训练方法是通过在面积小于正式比赛场地中进行训练的方式,同步增强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水平的方法.一方面,在小场地中,教练员的训练意图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更加便于教练员向学员教授高强度的冲刺、折返、投射、传球等技术项目,组织形式更加自由灵活;另一方面,运动员在远小于正式比赛场地的训练场地完成技术动作,所面临的防守压力和空间纵深更为严峻,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场地的训练也能够兼顾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使得技战术与体能训练有机结合.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足球SSG训练模式已经在国外足球学校与俱乐部中得到广泛开展,在我国的足球教学实践中运用仍然较少,鉴于国外足球训练具备更为深厚的传统积累,其所开展的SSG训练能否有效移植到我国的足球训练实践中来,仍然是有待观察和检验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学生运动员实践足球SSG训练的结果出发,梳理足球SSG训练对运动员负荷承载及体能的影响效果,进而判定足球SSG训练在我国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足球SSG训练已经广泛应用到国外足球学校与俱乐部梯队实践之中,本文以“small side game”和“soccer”为关键词检索国外研究发现,该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对象包含专业运动员与业余爱好者,从研究结果进行分类,国外研究主要关注了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足球SSG训练对运动员机体表现特征的短时影响.Vilar et al.(2014)的研究通过构建90 m2场地内的3V3足球对抗训练,分别采用1~4 min的练习间隔以分析足球SSG训练对运动员的机体影响,研究发现,参与者(均为专业足球运动员)的心率、血乳酸、主观用力感觉等级均发生显著上升,对参与者的短时有氧能力促进作用较明显,对长期有氧及无氧能力的促进尚不明确,这一成果有效说明了足球SSG训练兼顾体能培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Clemente(2016)的研究指出,足球运动员SSG训练能够有效促进短期跑动强度比例,训练强度正相关于运动员的运动后血乳酸(BLA)水平,说明运动员对SSG训练的接受程度高于传统训练,在SSG训练中能够倾注更多的强度.
第二个角度,足球SSG训练对运动员体能储备与技战术水平的长期影响.Silva et al.(2014)的研究制定了专业运动员、业余爱好者和无足球经验训练者3个组别,分别采用足球SSG训练培养3组运动员,研究结果表明,足球SSG训练对3组测试者的足球技战术理解水平均具备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对无足球经验训练者的技战术提升水平最高,专业运动员的技战术提升水平次之,业余爱好者的技战术提升水平最低,总体来说,足球SSG训练有助于实现足球运动员的长期技战术水平发展.
国内对足球SSG训练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以中文检索词“足球”“小场地比赛”进行检索后发现,我国学者针对足球SSG的相关文献约有121篇,累积数量大约为国外研究SSG研究的7.5%.国内的研究主要注重足球SSG训练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情况,研究相对偏重对足球SSG训练模式的介绍和推广,缺乏量化讨论SSG训练的实践价值.例如,周俊飞(2010)的研究介绍了YOYO训练模型,这一模式作为小场地训练中的重要方法,相比于12 min跑这类简单的体能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足球运动的专项体能.部义峰(2014)的研究简要介绍了足球小场地训练,认为这是一种简洁有效的训练模式,认为该类模式远离了刻板的训练与俱乐部辅导课程,使得足球初学者通过踢球认识到足球比赛的本质,通过真正的实践来学习足球技术,提高了他们的洞察力、交流能力.水祎舟,黄竹杭(2017)的研究设计了足球无氧能力训练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借鉴了小场地训练的精髓,设计了2种不同间歇比率的区域转换小场比赛无氧速度耐力练习,认为小场比赛的区域转换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耐力水平.陈亮,李荣(2017)的研究首次采用基于文献的Meta分析,解析了足球SSG训练的效果,研究认为,较小人均面积下进行的SSG训练负荷强度更高,每周2次以上的高强度SSG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有氧和短距离冲刺能力.上述研究从理论分析到量化分析,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足球SSG训练的优势,但尚未有研究直接开展训练实践,通过运动员实际运动表现的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对此,本文将首次开展足球运动员SSG实践,更加深入地探讨足球SSG训练的能力培养作用.
本文选取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员共30名,相关人员均有5年以上专业足球训练经历.受试者均接受18 min的1V1足球SSG场地训练项目,在医学测定时被随机分为两组:“负荷承载”检测组和“体能影响”检测组.每组15名受试者,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n=30)
本文采用SPSS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具体包括采用曲线拟合检验足球SSG训练强度对运动员符合承载与体能影响之间关系,出于发展不同氧代谢能力下技战术使用的需要,高强度练习单次练习时间短但重复次数较多,低强度练习单次练习时间长但重复次数较少,两者的总持续时间相对平衡有助于实现训练的技战术目标,因此研究设定运动员一组高强度训练的过程为4 min*3次1V1过人射门联系,间歇时间为3 min,总时间设定为18 min/2人.受试者每周开展5次足球SSG训练,训练持续时间为4周.由于足球SSG训练的人均场地面积小于标准场地,运动员对应的跑动距离(km/min)即为本文所需的足球SSG训练强度变量(Action Power,AP).
其次,本文需要通过运动员的机体表现测度运动员“负荷承载能力”与“体能影响”两个方面的提升情况.Hammami(2017)的研究中认为,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员的负荷承载能力可以通过测度不同周训练后的最大摄氧量(VO2man)进行表示,足球运动作为需要保持长距离奔袭的运动,运动员在无氧对抗后对氧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其总体压力承受水平.其次,该研究指出运动员不同周训练中的最大心率占比(HRmax%)能够表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体能影响因素,假定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出现较高的心率活动,说明对应训练使得运动员产生了较强的机体反应.
最后,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为了反映足球SSG训练强度对运动员两类核心能力的影响效果,本文建立了包含自变量与二次项的二元回归模型:
(1)
首先对基础实验数据中,SGG训练前后运动员核心能力对应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根据SPSS中的统计性描述过程可以得出如表2所示的核心能力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进行足球SSG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最大心率出现比例均有所增加,但VO2max的变化并不具备差异显著性,而HRmax%的变化则具备组内差异显著性.
表2 不同组别受试者训练前后的核心能力变化
为了进一步辨析SSG训练强度对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采用公式(1)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引入了二次项分析变量间的内生关系.对VO2max的检验结果显示,F=127.08,p<0.01,R2=0.692,具备较高模型精度,合并转换后的方程显示如下:
检验结果显示,足球SSG训练强度与VO2max之间呈现正的二次函数关系,即VO2max会随着足球SSG训练强度的不断上升而呈现出显著的“U型”结构,这一点印证了表2中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说明足球SSG训练存在一个最优强度水平,对此下文会另行讨论.
其次,对HRmax%的检验结果显示,F=101.46,p<0.01,R2=0.743,模型具备较高精度,合并转换后的方程显示如下:
检验结果显示,足球SSG训练强度与HRmax%之间为典型的正向关联,表明足球SSG训练可以显著增强参与者的HRmax%水平,使得参与者的体能水平快速得到提升.
由于足球SSG训练强度与运动员负荷承载能力间存在一个最佳水平,本文进一步纳入异质性相关的影响因素(场地规模和训练频次),并采用与上文相同的实验方法延长了4周训练,在这4周训练中.为控制场地规模因素,实验分别设置了1V1对抗条件下的足球SSG场地练习,场地规格分别为10 m*5 m、15 m*10 m、20 m*10 m,对应人均面积分别为25 m2、75 m2和150 m2.足球SSG训练过程中,由于场地大小的变化使得运动员通常难以在狭隘的场地中充分施展技战术,并引起差异性的生理反应和技战术表现,通过固定参与人数逐步降低场地规格,可以实现人均面积的降低,对足球进攻人员和防守人员而言,实现更小场地的球门技术,能够强化运动员的能力,不同人均面积下的SSG训练对应了不同档次的跑动比例水平分别控制了场地规模和训练频次;为控制训练频次因素,本文同样采用4 min*34次1V1过人射门联系,间歇时间为3 min,总时间设定为18 min/2人的高强度训练,但在不同周布置了不同组数的训练规模.从而进一步观察分组的足球SSG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负荷承载能力的影响,实证采用合并效应量的方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负荷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的亚组分析
综合上述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场地标准为75 m2/人之下时,SSG训练对运动员负荷承载能力产生了显著的统计学效应,而在人均场地标准达到150 m2/人时,研究的合并SMD值=0.384,95%CI:-0.17~0.49,p=0.051,说明此时的足球SSG训练对参与者的负荷承载能力的锻炼作用有限.
从训练频次的角度来看,当训练次数在每周2次及以下时,通过SSG足球训练并不能显著促进参与者的负荷承载能力.总的来说,足球专项能力训练过程中,参与者在频次较低、场地较大的SSG训练中并不能有效提升其负荷承载能力,将训练频次设置为2次/周及以上,训练场地控制在人均75 m2以下,才能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负荷承载水平.
本文对30名大学体育专业足球专项男生进行了4周的SSG足球训练,并随机分为两组测定训练前后的负荷承载和体能影响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进行足球SSG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最大心率出现比例均有所增加,但VO2max的变化并不具备差异显著性,而HRmax%的变化则具备组内差异显著性.第二,足球SSG训练强度与HRmax%之间为典型的正向关联,表明足球SSG训练可以显著增强参与者的HRmax%水平,使得参与者的体能水平快速得到提升.第三,足球SSG训练强度与VO2max之间呈现正的二次函数关系,即VO2max会随着足球SSG训练强度的不断上升而呈现出显著的“U型”结构,说明足球SSG训练存在一个最优强度水平,对此进一步设定了4周的亚组实验,亚组研究结果表明,将该训练频次设置为2次/周及以上,训练场地控制在人均以75 m2下,才能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负荷承载水平.由此认为,足球SSG训练的组织形式适用于我国足球运动的教学与培训环境,可以用于发展参与者的负荷承载及体能水平,但需要注意适当增强训练频次与控制训练场地大小,帮助足球运动员实现长期的技战术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