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运用

2021-01-19 00:45张龙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张龙春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如何使用语文教材对小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呢?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很多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范文,值得教师在课堂中借鉴和使用。如何模仿固然有难度,但绝非不可逾越。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他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威力无比的“小宇宙”。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薛瑞萍说:“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字字句句震颤人心。“语文”中的“语”就是我们的口头语言,“文”就是平时的书面语言。简而言之,“语文”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这就需要语文课堂必须落实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要不要改革?答案是肯定的。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坚持在课堂中落实“读写结合”。无论是何克抗教授提出的“语文教学2-1-1模式”,还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单元统整”模式,我校语文教师始终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将课文进行大胆的剪裁、设计、统整,将课文学习、阅读与习作融为一体。下面笔者从平时课堂中的做法,以及在读写结合中反复的实践与思考,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中、高年段的运用。

一、重视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范例作用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针对中年段的学生如何从单篇课文提炼出写法。

(一)读写结合点——幻象

面对三年级的学生,笔者将读写结合定在“幻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融幻象于现实的“新童话”。当小女孩将火柴点燃的一刹那,一个濒临死亡的小生命立刻变得幸福动人,一个简单的故事立即变得厚重丰盈。

如何用幻象表现人物的心理?三年级的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大多能运用旁观分析的方式“直陈”人物心理,浅显地让人物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幻象折射内心的写法,不失是教给学生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其难点在于它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大年夜,小女孩因饥饿和酷寒蜷缩在墙跟。当她擦燃火柴时,微弱的亮光中看到了什么?”“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

“这些美好都是真实存在的吗?透过大火炉的幻象,小女孩心中的渴望是什么?”

“不是真实存在,却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幻象。”读幻象描写的片段,说说哪里写得精彩?

片段: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心理活动描写的经验中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们迁移练笔,简单尝试这种表现的人物心理的写法。学生在小练笔中这样写到:

走访春天的大山,我闭上眼仿佛看见春笋打着哈欠从土里钻出,一见我,又钻回土里去了。春雷一生气,怒吼几声:“出来迎客!”春笋才悻悻地从土里又钻出来,赌气似的越来越高。鱼儿从梦中惊醒,跳到岸上迎接我的到来,那跳跃的姿势像极了扭秧歌,仿佛听见春雨担忧地叫着:“快回去!快回去!”接着,春雨伴着好听的叮咚声……这时候,司机愉快的声音传来:“下车了!”

(二)读写结合点——虚实结合

笔者还尝试将六年级的《月光曲》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统整教学。两篇不同题材的文章,又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来写的?怎样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还是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主导,带学生深入到童话背后去感受它的“多面”性,将“悲惨”部分整合,改成一首小诗过渡: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你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

你在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火柴一次次熄灭……

小姑娘悲惨地死去,作者在故事的末尾写到: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看到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呢?找出具体描写幻象的句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古典的桌子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香气扑鼻的食物摆满了整张桌子,忍不住垂涎三尺!有了这些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一个带着眼镜的帅气的男生为自己的想象深感得意。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从‘这堵又厚又冷的墙’你联想到什么?”这个问题刚一抛出去,底下就炸开了锅:

“屋里的人烧着火炉,暖烘烘的,墙外的小女孩只感受到寒冷。”“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我很难受。火柴一灭,她面对的不是暖烘烘的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喷香的烤鹅,而是——饥饿;面对的不是美丽的圣诞树,而是——纷飞的大雪和又厚又冷的墙带来的恐惧!面对的不是疼爱她的奶奶,而是——带给她深深的孤独与万分痛苦。小女孩好像从美丽而奇妙的幸福天堂跌到了地狱的万丈深渊,这种巨大的体验反差带给她的只是更大的痛苦与失望。”

“这种描写手法就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我们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想象、回忆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的效果……”

紧接着,学习《月光曲》,找出虚实结合描写的部分,品读中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如何将写法迁移到练笔中?品读精彩片段感悟。

品读“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虚”部分更是要抓住细节描写,描写越细腻越容易使人感觉到像是真的。“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虚”的这部分可以以生活为原型,也可以超越现实,比生活更奇妙。

趁热打铁,走向课外阅读——选取莫泊桑的《项链》、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精彩部分,阅读并思考“作者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情达意”;然后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完成练笔片段。

学生练笔:我邀请了朋友给我过生日。看着窗外,我仿佛看到淋满巧克力奶油的蛋糕在冲我眨眼睛,它扭着香甜的身躯,上面的可乐糖啦、棉花糖啦、爽口香甜的黄桃啦、大颗饱满多汁的玫瑰葡萄啦,全都跳起摇摆舞来。哦!快看!可爱的轻松熊与布朗熊的生日帽飞起来了;香喷酥脆的黄油曲奇,各种精致的小点心,全部飞来了!它们时而唱歌,时而跳舞。最有趣的莫过于果冻小姐了,她也想跳舞,不小心——“吸溜”一下掉了!一条蓝色的彩带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蛋,又害羞地飘走了……冰箱自己打开了,昨天刚买的烤鹅跳了出来,摇摇晃晃晃地爬进锅里,还很自然地拉上了锅盖,煮了起来……“咳,那位同学,我注意你很久了。”老师提醒道,我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了。

所有这一切难道不皆是水到渠成的事?永远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方“小宇宙”,一旦爆發,将是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你会懂得语文就是阅读、就是交流、就是写作。统编版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文本为教师提供了范文,每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在练笔中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片断,让学生模仿运用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当然也能模仿写段文字或一篇作文,教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实地观看事物、理解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读写结合”在统编教材中的运用

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四年级《猫》一文如何围绕中心句把段落写具体,《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方法或者照应的写法,契诃夫的《凡卡》体会在习作中运用反衬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好的故事》可以扣住课文难点小练笔,可达到分散难点、加深理解的目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可以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展开练笔……

课文太窄、书籍太宽。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之间,没有眩人眼目的光怪迷离,不需苦心孤诣地钻营矫揉造作的情感。那一部部流传于世的书籍,就是一片丰厚肥沃的原野,只有在原野中肆意生长的花朵,才最能展示出最初的形状和颜色。眼前一条铺满了绿荫的小路,虽不宽敞,却足够让笔者带着学生踽踽前行,带着他们购买一张张书的“门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起去感怀《凡卡》,共读《鲁滨逊漂流记》;以《十六前的回忆》为窗口,走近《红岩》《红日》《铁道游击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