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梦丹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增强学生在未来学习与生活中主动发现新知、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生物课程是学生认识自然界、了解微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推动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笔者结合初中生物的教学经验,对合作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合作探究;科学分组;实践活动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出一定的知识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分析、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自主解答问题。基于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打破“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机会。另外,当前许多初中生对生物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未能在生物课堂上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合理运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完善学生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合作探究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营造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正值人生的青少年时期,此时他们活泼好动、思维灵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需要营造相应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阐述文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过于压抑。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合作学习的方式与自主探究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思考。通过设计合作探究活动,教师有利于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主动探索新知的气氛。在课堂氛围的感染下,学生将会增强探究生物问题的意愿,展现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突破重难点问题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会独立思考,当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难以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便选择放弃,最终导致遗留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合作探究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自主突破学习难关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过程发表各自的想法、汇总掌握的信息,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由此一来,学生便能成功解答一些重难点问题。
(三)有利于树立自主探究新知的意识
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实践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强化自主探究意识。以往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依赖教师,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述来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发现新知的学习意识。合作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自主发现新知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另外,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同学们展现出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感染学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强化自主探究的思想意识、展现主观能动性。
二、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结合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不同小组之间的整体实力差距较大,那么小组竞争等模式的应用也将毫无意义。当前,一些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为了省时省力,往往只是按照座位进行简单的划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针对此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在分析学生的能力差异、态度差异等要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交叉分组,尽可能保证小组间的实力平衡。另外,教师还需要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划分实验小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与操作奠定基础。
比如在分组前,教师可以收集班级学生之前的生物成绩,并对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教师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分组目标,按照“组间异质”的原则从每个层次中挑选几名同学组成同一个小组,使每一个小组中既有能力强的学生也有能力稍弱的学生。这样,教师建立的学习小组才会相对合理。在分好小组后,教师可以秉持自主原则,帮助学生选出各小组的组长,并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团体游戏,使学生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快速地融为一个集体。
(二)围绕教材核心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
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学习问题与任务,只有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引导,学生才会开始探究。當前,大多数初中生仍然欠缺自主质疑的意识与能力,难以从课本中提取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并归纳问题。因此,在初中生物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应当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生物问题,结合一定的问题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以问题驱动学生合作探究。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有利于为学生指明合作探究的方向,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弯路,对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在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围绕“生物能够净化空气”、“植物能够调节空气湿度”等核心知识,提出“生物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的例子有哪些”、“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回答。以第一个问题为例,学生在认清问题后,可以各自阐述观点,从影响人体感知温度的因素出发,思考植物能够给环境的温度、湿度带来的改变。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适当地设计实践类的合作探究任务
科学探究意识是初中生物的培养内容之一,与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密切相关。理论知识为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撑,同时生物实践活动又为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发现新知提供了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许多生物教师常常忽略实验的重要作用,将注意力完全放在理论知识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结合生物实验适当地设计一些实践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方案并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比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据实践方案合作完成实践过程。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先为学生准备好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回形针、酒精等器材,并提前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以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演示合作完成“夹放黑纸片”、“将天竺葵放置于阳光下”、“对叶片进行褪色”、“滴加碘酒”等实践步骤。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的现象发现“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知识。
(四)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与展示的空间
当前,很多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完全不让学生在课堂大进行交流,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合作,也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模式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自由,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分享彼此的观点、汇总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另外,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是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充分地展现探究成果,教师才能引领其他同学进行科学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设计学生交流、学生展示的环节,并通过多元评价完善教育工作。
比如在讲解《植物体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图片,设计“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分析植物体各部分器官的作用”的合作探究任務。在阐明任务内容后,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划分具体的任务,如某几名同学重点进行观察,找出植物体的根、茎、叶等组成部分,另外的几名同学通过翻阅课本、回忆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根、茎、叶等部分的功能,剩余的同学对获取到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讲解的方式站到讲台上展示探究成果,使学生掌握“植物体的哪些器官负责繁殖、哪些器官负责获取营养”等知识。
(五)通过师生互动推进合作探究的过程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自制力,常常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仅导致自身的学习效率较低,而且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另外,学生经常会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一些瓶颈,造成学习过程难以推进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发挥自身的监督与指导作用,与学生进行互动,适当地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中,以此来保障学生探究学习的高效性。在互动时,教师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更过地通过威信而非威严来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同时通过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比如在教学《土壤里的微生物》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落叶可用酒精消毒杀菌”等提示参与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借助“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落叶进行消毒杀菌呢?生:我们准备用酒精对所有的落叶进行消毒,并将它们分成两份”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
综上所述,生物是一门对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进行探究的学科,融入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落实。今后,教师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初中生物教学的地位,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融入课堂,推动学生在知识能力、探究意识、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娟.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9(7).
[2]杨亚平.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19(47).
[3]杨海霞.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J].新智慧,2019(12).
[4]杨仕敏.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J].饮食科学,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