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彬
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对提问的类型、方式、技能、态度等方面认识不足,对提问不做精心设计,课堂上随意提问,则会降低提问的有效性,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我们通过对一堂课的“观察-反思-再观察-再反思”,探讨和研究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
一、试教问题分析和修改建议
(一)第一阶段:初步探讨,发现问题
近日,由笔者执教小学英语五年级以My New Friend为话题的读写课。本课教学目标是:(1)能熟练运用描写人物性格外貌的词汇。(2)能听说读写单词e-pal和honest。(3)能听、说、读、写句型“He/She is good at...”,理解篇章意思。(4)能熟练的询问和描述网友的外貌、性格和特长。
【教学过程】
1. Revision
T: Who’s your friend? What’s he/she like? Is he/she quiet? He/She likes...?
以微信头像图片为奖品奖给回答问题学生所在的小组,图片背后写有一些单词,供小组活动时使用。
2. Presentation
T:You have many friends. I have a friend,too. Who is honest in our class? 教师出示一段视频呈现单词honest。
T: I have a honest friend. Her name is Alice. 教师利用单词卡片呈现单词honest,同时让学生看图片描述Alice的外貌和性格。
教学He/She is good at ...
T: Alice likes math very much. She’s good at math.通过简笔画的逐步呈现,猜测Alice擅长的其他项目。
教学“e-pal”
1)T:Alice is good at computer. She is my e-pal. I like honest e-pals. Do you like honest/old...e-pals?
2)利用课件呈现一些人物图片T: Here come some of my e-pals. Now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nd guess who he/ she is.
3.读写练习
1.出现John的头像。T: This is John. He has a new e-pal. Who is his new e-pal?
Please listen.
2. Students read with the tape.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注意句子的停顿和升降调.)
3. Fill in the blanks
4. DIY Zone
Group work: T: John has a new e-pal. Alice wants to have a new e-pal. Can you find an e-pal for her?
【听课反思】
仔细分析会发现在这次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堂提问以机械性问题为主,占总问题数的80%。
2.问题的提出以直接呈现为主,创设问题情境较少,且情境创设太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
3.当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师期望的答案时,教师急于重复问题或催促答题或转向他人。
【改进建议】
通过这一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减少Free talk中机械性问题过多对学生语言输出的抑制作用。教师提问后及时并中肯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
(二)第二阶段:二次实践,深入反思
在通过上述处理后,我与同伴进行了第二次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发现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比如:回答问题的常是一些优等生;有时教师提问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沉闷;教学过程中过渡不够流畅,用作过渡的问题太少;有些问题因范围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Who is honest in our class? Who is good at...in our class?教师提问所使用的语言不能为多数学生所理解。如:在学生听录音了解John的新网友前,教师提的一个问题:Who is his new e-pal?
因此,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1.教师要进一步掌握学情。不同的问题,应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属于知识巩固性的问题,以基础差的学生作答為主;属于创造性的问题,以优生回答为主;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为主,使多数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在教学时,可在各环节的连接点上设问,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
3.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与开放性,把握难易的适度。同时,还要注意一定的开放度,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三)第三阶段:再次实践,体验成功
1.课堂呈现的问题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
由于采用了与学生知识和能力相适合的启发探究性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如:把女孩的名字由Alice改为 Kathy,让学生根据名字的每个字母猜测女孩的外貌和性格;在操练“She/He is good at... ”这一句型时,让学生猜测明星和老师的特长。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的回答更具创造性。
2.问题的呈现强调情境的创设,过渡处的适时提问突出了知识的整体性。
教师充分利用简笔画、Guessing games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更专心地去学习。而且在各环节的连接点上适时提问,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3.教師给予学生的信息反馈更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
教师除了运用语言之外,还运用了眼神、表情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反馈。在语言运用上也更具激励性和启发性。
二、磨课启示
这次磨课过程是提问的设计和方式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1.应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好机械性问题、激励性问题和启发探究性问题的比例。对于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利用机械性问题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适当设计具有激励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运用启发探究性问题促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联系生活经验,使不同的声音或不同的思维冲突形成强有力的刺激,从而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使英语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2.应充分发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适时呈现问题。呈现问题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直接呈现问题能较快的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它缺乏铺垫,缺乏变式,容易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呈现要力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问,也可以利用目前社会热点来设置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经常表现出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3.有效提问需要有效评价。针对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坚持答案的多元性。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采用描述性和发展性评语,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理想,也可以就回答问题的勇气、声音的洪亮等进行鼓励,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也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另外,终结性鉴定和判断性结论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