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莉,史政阳,侯晓俊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发生在产褥期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抑郁,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烦躁,焦虑,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幻觉[1],严重影响孕产妇健康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PPD 与普通抑郁症有相似的发病机制[2],有许多研究表明了抑郁症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另有研究表明,叶酸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有一定关系,使用叶酸或将其与抗抑郁药联合可用来改善抑郁症状[3,4]。但是,也研究认为低叶酸水平与抑郁症没有关系[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 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 是脑中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BDNF 基因被看作是抑郁症的潜在基因[6],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基因与疾病本身的关联,但结果并不十分一致。对BDNF 基因和抑郁症相关性的进一步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BDNF基因rs6265 位点的多态性[7],而关于BDNF 基因rs6 265 与PPD 的关系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与产后抑郁及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110 例 (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产褥期妇女220 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⑴均为初产妇;⑵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的标准;⑶新生儿正常;⑷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⑴产前有精神障碍者;⑵有妊娠期并发症、恶性肿瘤、免疫性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⑶有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1.2 实验方法 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检测:分别采取每个受试者血 2ml,使用苯酚-氯仿法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 PCR-RFLP 检测rs6265 位点多态性。生工生物公司设计合成BDNF基因 rs6265 位点 PCR 引物:正向 5′-TTTCT CCCTACAGTTCCACCAG-3′; 反 向 5′- CTCCAAAG GCACTTGACTACTG-3′。PCR 反应体系:1μl DNA模板,1μl 上下游引物,PCR 反应条件:98℃ 3 min预变性,继以95℃变性1 min,60℃退火45 s,72℃延伸 1 min,共 35 个循环;72 ℃再延伸 8 min。将 PCR产物于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确定扩增结果。扩增后,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 酶切体系 10μl:PCR 产物 5μl,Buffer 3μl,E-co72I 限制性内切酶4 U,后用双蒸水补齐。在37℃条件下孵育2h,进行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最后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对基因型进行分析判断。BDNF 基因rs6265 位点由酶切产生野生型CC、杂合型CT、纯合突变型TT 三种基因型。见图1。
图1 凝胶成像系统检测BDNF 基因rs6265 位点电泳图
叶酸水平检测:取各基因型观察组患者空腹时的肘静脉血4ml, 离心后分离血清, 在Roche E1 70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检测叶酸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 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 样本代表性采用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检验(P>0.05);两组 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2,P=0.005),且观察组 TT 及等位基因T 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C 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P=0.011;χ2=12.119,P=0.000;χ2=8.523,P=0.004)。见表2。
2.3 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比较观察组基因型CC 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基因型 TT 和 CT 患者(P<0.05);基因型 CT 和 TT 患者血清叶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比较
表3 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比较
PPD 通常在出生后6 周内发生,大多数患者可在3 至6 个月内自行恢复,但有些可能持续1 年以上或发展为慢性抑郁症,而约40%的女性会在另一次妊娠或其他疾病中复发[8,9]。目前,PPD 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临床上主要以预防为主。
BDNF 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突触可塑性中起重要作用[10],其分泌失调与情感障碍密切相关,有实验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 浓度降低[11]。压力可以导致脑部某些区域(如海马)中BDNF 的表达显著降低,而长期抗抑郁治疗和电惊厥治疗可以增加BDNF 的表达[12],因此,BDNF 与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尚缺乏相关研究证实。
鉴于BDNF 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本研究对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与产后抑郁及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基因型TT 和等位基因T 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C 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BDNF 基因rs6265 位点CC 基因可能与产后抑郁发生有关,具有C 等位基因的产妇可能比T 等位基因产妇具有更高的PPD 风险。而周英勇等[13]的研究发现,BDNF 基因rs6265 位点CC 基因突变为CT、TT 后,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减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故可以推测BDNF 基因rs6265 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低叶酸水平与抑郁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孕期补充叶酸可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14]。黄志华等[15]的研究也发现血清叶酸水平与PDD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CC 基因型患者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 TT 和 CT 基因型患者 (P<0.05),而基因型CT 和TT 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叶酸水平升高可能通过促进BDNF基因rs6265 位点CC 基因突变为CT、TT,从而对产后抑郁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DNF 基因rs6265 错义突变使蛋氨酸取代缬氨酸而提高BDNF 的分泌活性,而叶酸能促进蛋氨酸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提高BDNF 水平, 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综上所述,BDNF 基因rs6265 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产后抑郁易感性有关,同时可能与血清叶酸水平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