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1-01-18 07:11王海英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肌力神经功能穴位

王海英

脑卒中是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亦是造成公众病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此类患者预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近年随深入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予以康复训练对促进肢体及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1]。闭链肌力训练是一种固定肢体远端,活动近端的康复运动,通过抗阻训练、等速肌力训练等可显著恢复运动功能[2]。穴位电刺激是以脉冲电流刺激神经的一种物理康复手段,可通过刺激穴位下神经末梢促进损伤修复[3]。本研究旨在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2.16±3.44)岁,病程0.6~5个月,平均病程(2.79±0.67)个月,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46±1.03)kg/m2,脑卒中类型:脑梗死37例,脑出血12例。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2.01±3.22)岁,病程0.6~5个月,平均病程(2.83±0.61)个月,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39±1.01)kg/m2,脑卒中类型:脑梗死34例,脑出血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脑卒中类型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居家康复上海地区专家共识》脑卒中诊断标准[4];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可听懂康复训练指令;患者、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原因诱发肢体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者;存在精神疾病史者;伴严重肝肾心功能缺陷者。

1.3 方法 常规康复训练主要针对患者病情特征进行,如:软瘫期予以床边被动运动、肢体功能位摆放、主动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①对照组加用闭链肌力训练。采用美国BIODEX S4型多关节等速肌力训练闭链附件实施闭链肌力训练,训练时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依次训练下肢、上肢,30 min/次,训练5 d/周。②观察组加用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闭链肌力训练同对照组。穴位电刺激:仰卧位,75%酒精消毒刺激部位,将博华医疗穴位电刺激治疗仪正负极电极分别置外关、手三里等穴位上,医用胶带固定,电刺激30 min/次,1次/d,干预5 d/周。两组均连续康复干预4周观察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判断标准: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89%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为无效。②两组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价运动功能,包括上肢运动功能(66分)、下肢运动功能(34分),得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③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生活质量,体能、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心情、个性、自理、社会角色、思想、上肢功能、视力和工作能力等,满分49~245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满分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Ridit表示,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SS-QOL、NIH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S-QOL、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9 41.36±2.41 54.59±2.38 21.26±1.83 26.75±1.69对照组 49 41.50±2.73 51.26±2.17 21.07±1.92 25.09±1.38 t 0.269 7.237 0.501 5.326 P 0.788 <0.001 0.617 <0.001

表3 两组患者SS-QOL、NIHS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SS-QOL、NIHS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SS-QOL NIHS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9 128.59±10.02 202.63±15.76 13.25±1.78 3.46±1.03对照组 49 125.74±11.98 179.55±16.68 12.79±1.80 5.11±1.17 t 1.277 7.040 1.272 7.410 P 0.205 <0.001 0.207 <0.001

3 讨论

近年受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各种因素影响,脑卒中患病人数有逐年增加,且年轻化趋势[5]。目前脑卒中康复期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以促进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是临床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闭链肌力训练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用康复训练手段,其能有效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患侧肢体使用能力恢复。但脑卒中所致肢体功能障碍病理基础复杂,涉及神经损害、神经传导异常等多个层面,临床长期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常规闭链肌力训练难以最大化获益[6]。穴位电刺激是基于人体经络学理论及神经电生理基础而提出的一种康复疗法,其机制是通过将特定电流经皮肤表面传输至机体内部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有学者研究证实,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应用穴位电刺激具有显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分析主要是因通过刺激外关、手三里等穴位能促进相关肌群收缩,同时能将皮肤浅感觉、运动感觉、本体感觉等信息冲动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恢复中枢运动控制功能,并再建正常运动模式[8];与闭链肌力训练具有协同作用,可强化肌群收缩训练及神经系统重建等生理过程,提高康复效果[9-10]。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SS-QO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能进一步恢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上述协同增效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穴位电刺激联合闭链肌力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肌力神经功能穴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 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