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2021-01-17 04:55:40王欢欢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信息技术

王欢欢

摘要: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探究;动手操作能力

一、信息技术教育营造了崭新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氛围,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感染力,能够使孩子的知觉受到刺激,这就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界面色彩艳丽、逼真,配乐柔和动听,还具有相关的语言提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辅以多媒体教具,能够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及动态化。

教师可以围绕相关的主题目标开展一些有益的主题活动。以传统文化的教学为例,若开展一些活动,就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内涵。教师可以采用PPT课件的方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讲解,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使孩子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关于端午节的一些文化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视频,让学生对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会对端午节的一些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活动的场面制作成PPT,结合相关的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进行欣赏。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加入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中,古为今用,培养孩子们团结一心、奋力向前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游戏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游戏过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将活动的场面画出来。

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能够将比较抽象的内容或者是一些传说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能够使得孩子更易于了解和接受,同时还能够通过活动所具有的互动性、趣味性等特征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精髓。

二、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满足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生受到年龄、自身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组合,这样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带来的动画、声音、影像不仅能够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同时激发了孩子们进行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愿望。比如,教师若要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可以让孩子通过视频对端午节的故事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让孩子们知道端午节时要吃粽子,了解粽子的形状、口味等。

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包粽子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提问,问一些与包粽子有关的问题等,要求孩子们与家长进行交流。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包粽子的步骤进行演示,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孩子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让信息教育技术成为家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为了能够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教师应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起能够与家长随时进行联系的通信方式,如微信群、QQ群等。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将孩子的学习活动、完成的作品等记录下来,及时地将视频和照片发送给孩子的家长,使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辛苦。长此以往,良好的家校互动必定能让教师的工作产生良性循环。

在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活动的主要目标介绍给家长,同时告知需要家长配合的部分,这样能够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比如,我校进行以“我爱妈妈”为主题的活动时,教师提前把要求通过班级家长群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在家中安排一些家务,为孩子创造能够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条件。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得亲子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敬长的传统美德。

在传统节日来临时,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让孩子能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教师可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孩子观看相关的视频。这样,孩子不仅能够了解到清明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什么时候是春耕种植的时节。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积极地参加孩子的种植活动;关于种植什么,要和孩子进行协商,并且要和孩子一起买种子。教师可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为植物种子做好相应的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种子的名称、种植的时间等,并将其种植在校园的一个角落,时刻观察种子成长的状况。

教师还可以结合春季气温的变化,教学生利用“墨迹天气”开展“天气预报”的活动,让每天义务值日的家长帮助孩子做好相应的天气预报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日期、最高气温、风力等。这样能够使得孩子们根据天气预报增添衣物,同时,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有很多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将孩子带到公园去寻找春天,观察植物在这个季节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有些家长还为孩子购买了风筝并且带到学校与大家一起欣赏。他们都把活动的视频、照片上传至班级群。这样能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家长的参与会使得活动更加温馨,更加丰富多彩,孩子也能够获得更为深切的感受以及一些生活上的经验。

四、信息教育技术让小学生成为环境的主人,与环境互动,促其发展

孩子对自己亲手种植的一些植物的变化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对这些植物的相关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就需要自己先对一些图书进行阅览、上网进行查询,掌握与此有关的一些信息以及知识,帮助孩子构建学习主题网络;把与植物有关系的一些照片、录像、网络视频整理好,采用信息化的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外,教师要带领孩子们经常去观察种子成长变化的一些情况,进行细心的照顾,同时把种子成长的情况记录下来。等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植物能够结出果实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欣喜若狂。这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同时,还使得孩子们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有所增长,使得孩子们能够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的学习,而是学生通向知识海洋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应能认识到它的优势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加以应用,引导孩子们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齐利. 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09).

[2]刘和平.在科学课中采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

(责任编輯:奚春皓)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37:32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0:22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例谈培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06: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