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彩丽
摘要:科学探究目标是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进行描述的。那么,如何实现科学探究目标呢?对比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实现途径,而微视频的开发和与运用弥补了对比实验的教学短板,从而提高了对比实验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对比实验;微视频;开发与运用
一、对比实验教学概述
对比实验是实现探究学段目标的重要知识载体,但在执教对比实验时,让人很困惑的一点就是在一个控制变量非常多的实验中,制订实验计划比较耗时。
针对制订实验计划环节耗时多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使用“实验微视频”,将实验的演示过程拍成微视频,并加上实验步骤的配音。这个方法非常高效,大大缩短了学生操作实验的环节,这无形之中给其他环节节约了学习时间。结合小学科学对比实验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有关对比实验的微视频资源过少;另一方面,现有的有关对比实验的微视频资源(他人开发)未必适合本校教师使用,如实验材料不一致、取材难度大、实验方法不一致等,都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因此,开发便于本校教师使用、学生容易操作、能攻破教学难点的微视频是一线课堂迫切需要的。
二、微视频在对比实验中的开发和运用
(一)微视频在对比实验中的制作开发
在小学科学对比实验领域中,微视频的制作具有典型的学科特点,它受限于现有科学实验资源的丰富程度。教科版小学科学共有24节比较典型的对比实验课程,教育部门提供的实验材料资源包所能做的对比实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问题就来了,没有实验材料如何录制微视频呢?我们知道,科学教材中存在实验缺陷和教具短缺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推进。没有教学工具提供支持,这使得我们的微视频录制举步维艰。目前我们有3个方法来弥补:一是利用实验室现有材料进行改装组装;二是购买实验材料,这个方法可以满足60%以上的实验材料;三是自主开发实验教具。我们结合以上3个方法准备好24个对比实验的材料,这些实验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取材容易,都是生活中能寻找到的材料,稍稍加工即可为己所用;(2)经济实惠,没有太昂贵的材料,如饮料瓶、易拉罐、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塑料片等,小小材料却蕴含了无限智慧及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与原理;(3)实验效果直观明了,利于学生观察,这证实了实验材料越简单、实验效果越显著;(4)实验改进内容囊括了物理的光、热、电、磁等多方面,非常具有可看性与操作性;(5)部分材料属于自主研发教具,可以改变目前教具演示效果不明显的短板,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这些教具不是一朝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花时间、花心血制作的,自制教具任重而道远。
(二)微视频在对比实验中的运用
1.常规演示功能
在小学科学对比实验领域中,微视频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为“演示”,即带着探索解决问题的目的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微视频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无疑给其他环节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时间。
2.帮助突破实验的难点
例如,在“蚯蚓的选择”实验中,如何放蚯蚓是实验的关键,众多的实验材料以及操作步骤的烦琐使其不适宜当堂演示。对此,我们不妨提前录制微视频,进行有重点的剪辑,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验操作难度大、实验观察时间长等教学难题。然后,在课堂中播放微视频,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蚯蚓对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选择,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地模仿教师的操作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三、微视频在对比实验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必要的实验教学结构
从教学结构角度看,运用有关对比实验的微视频是有标准要求的。如果一节课内只有一个实验,那么“问题提出—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探究—交流反思”5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一般分别为5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其余时间按实际情况分配。那么,对于比较简单的实验,耗时不多,一般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实验;对于难度较高的实验,可适当引入微视频进行辅助演示。如果一节课里有两个实验,两个实验一般不同时进行,第一个实验所需时间稍微多一点,可引入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有了实践经验后,第二个实验所需时间稍微少一点,基本上每个实验的大概时间为15~20分钟,可由学生演示实验操作,真正做到“先扶后放”。如果一节课里有3个实验,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实验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可引入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第二、第三个实验同时进行,学生分组选择实验,可由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基本上每个实验大概时间为15~20分钟。一般情况下,一节课里的实验不会超过4个。教学时间的衔接与有序能保障实验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意识,恰当抓住使用微视频的契机,从而使课堂有效进行。
(二)把握好微视频的使用度
微视频的使用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微视频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但微视频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这取决于使用微视频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太过依赖于微视频,会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以及剥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极大地减弱微视频的教学效果。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不能完全代替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什么時候该使用微视频、什么时候不该使用微视频,教师需把握这个“介入阈值”,这样做才能让微视频发挥最大作用。
对于听课效果不好的学生或实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微视频的使用不能只限于教师。微视频应该是可移动的、可反复播放的,学生随时都可以观看、随时都可以使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这样实验效果才能更加有效。
四、微视频在对比实验中的使用误区
微视频是一把双刃剑,要适当把握好使用时机,否则很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一)“一劳永逸”情绪
首先,微视频不能替代所有实验操作,一些易于课堂演示的实验,课堂操作演示的直观感受更震撼人心,毕竟教师亲身示范,或是学生亲自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微视频开发出来,有的老师很容易使用微视频代替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甚至用微视频完全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失去操作实验的机会,并将微视频展示的实验数据作为最终论证的结果,从而让课堂彻底走入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二)过分强调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过分强调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化。实验是有目的性的,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一个探究实验解决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它是基础性实验,需要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入、广泛的实验研究。因此,我们也希望学生在掌握实验知识与方法的同时,使实验技能有所提升。所以,微视频不能包办所有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是有进阶的,不能一味地停留在微视频的模仿操作上,特别是一节课当中有多个对比实验时(一般不会多于4个),微视频的介入点多发生于第一个实验,其他实验应由学生现场操作演示。教师不能扶着不放,而是要边扶边放,让学生尝试着从“模拟实验”到“半独立实验”再到“独立实验”的角色转换。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实验知识与技能才能实现双螺旋上升(知识层次:知道→理解→掌握→评价;技能层次:模仿→操作→迁移)。
(三)“万能”效应影响学生输入
微视频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它将长视频的烦琐环节剪辑掉,以最简洁、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部分学生会产生“恍惚”的感觉,视觉与听觉往往与现实场景相脱离, 这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输入障碍。微视频并不是万能的,操作烦琐的实验演示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有时越是简单的演示语言越需要学生处理其中蕴含的大量信息,这对学生反而是一种学习困扰。
参考文献:
[1] 徐斌.对比实验的优化与升华[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4).
[2] 白玲.对比实验教学初探:以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为例[J].黑河教育,2015(05).
[3] 高乃定.对小学科学试验:对比实验与模拟实验的分析[J].小学科学,2015(05).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