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究

2021-01-16 12:54高壮伟周小桃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文明思政

高壮伟,周小桃

(六盘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我国历来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的教育,还应加强其思想意识、生态文明观等方面的教育,使其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承担起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新思想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了价值遵循。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将生态文明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运用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宣传和讲解生态文明知识,这将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理念入脑入心,增强其时效性,为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3.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当前,自然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雾霾、沙尘暴、水土流失、工业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大学生作为“美丽中国”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必须对其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

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对策

(一)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主渠道,要使其增强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如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低,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非常重要。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生态文明观教育知识点不熟悉。为此,一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掌握生态文明观知识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于生态文明观教育教学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要求高校要单独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编制教材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所需内容进行全面性的补强。三是要创新生态文明课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既要守正又要创新,不仅要通过传统的灌输理论进行教学,又要通过专题讲座、探究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只有如此才能把生态文明观教育更好地传授到大学生内心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二)发挥好课程思政渗透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转变过去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陈旧观念,应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的深度转化,通过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以达到协同育人效应。一是高校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专业课老师主要是知识传授,不用进行价值引领,这样就导致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转变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大思政”工作格局,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加强当前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党政一把手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学校全局发展规划课程思政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开展师资队伍培训、课题申报等举措促进课程思政的发展;鼓励专业课教师将生态文明观教育纳入授课体系中。二是运用各类课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爱米尔·涂尔干说:“课堂就是一个小社会。课堂拥有自己的道德,这种道德与它的规模、各个要素的特征以及它的功能相应,这既是很自然的,也是必要的。”[4](P14)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生态文明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即使是选修课、通识课也未开设。在校园,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就是课堂,这就要求要把生态文明观教育从学校顶层设计抓起,教务部门要把其完全纳入整体人才培养中。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而且专业课、通识课、选修课都要积极渗透,从而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把生态文明观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通过校园文化推进生态文明观教育

一是要开展各种校园生态文化活动。当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良好的素质能力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举办以生态文明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从学校团委到各二级学院利用自己的团队优势、学科优势组织各类生态文明活动。例如可以定期举办学生沙龙活动,邀请生态文明教育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知识就接受了,生态文明意识也会不断提高。二是从校园文化方面着手。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P92)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对于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高质量阶段,很多高校都在从顶层加强校园建设。学校可以着手从校园规划、校园制度、校园管理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通过将各类宣传栏、校园道路、指示牌、教室走廊、图书馆、宿舍等学生日常活动空间融入生态文明要素,以直观、高雅的布置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于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三是组织以生态文明观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开展生态文明观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可以真正有效促进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由专业老师亲自带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亲身体验乡村的自然风光,感受乡土气息,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震撼,感受农村人的淳朴。通过接触大自然,真正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美丽中国的魅力、良好生态的吸引力。如:大学生实践团队可以广泛宣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生态法律法规,使每一位农民朋友熟知等。

(四)依托新媒体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其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大众化,新媒体尤其是手机终端APP成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为此高校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一是组建高素质的生态文明宣传队伍,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围绕国家关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相关知识,通过漫画、美图、美文等形式及时发布信息,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知识。二是充分运用慕课、学习通、蓝墨云等APP,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线上教授生态文明课程,把课程视频、知识点、PPT等相关知识资源上传,推送给每位在校学生。这样不仅实现了随时随地教学,而且拓宽了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渠道,实现了网络化教学。三是加强生态文明网络教育舆论引导工作。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就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为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态文明观网络宣传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避免西方敌对势力的颠覆活动。因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精通网络知识、熟悉网络语言,能够针对有关生态文明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有效地将生态文明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共享,并快捷、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三、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不倦追求,它已成为民众之所望,发展之大势。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必须始终重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真正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推动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文明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