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实现途径

2021-01-16 12:15张雯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张雯雯 王 建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现今,国内国际形式急速变化,意识形态争端更胜往昔,多元化信息真伪难辨,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面对复杂的境遇,思政课教师应从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培养强烈的政治意识,提升强大的政治能力等方面达到“政治要强”。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实现“政治要强”,首先要做到立场上的坚定,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革命性,时刻紧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性。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1]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大领域,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中,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观点,关于认识与实践的观点,关于辩证、发展的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背后的哲学基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群众路线的观点,点明了社会历史的真实动力;关于商品经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的观点揭露了资本剥削的本质;关于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式和方向。这些观点都是历史检验了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仅是认识的哲学,更是实践的哲学,其重点不仅仅是要解释世界,而是要改变世界。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也并不是不想改变世界,但他们都没有找寻到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去实现这一目标。马克思主义思想,超越古典德国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地方,就是其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在实践观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者们为建设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就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决不能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死啃书本中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的教条式解读,更不能有意歪曲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教书育人中,要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科学性、实践性,带领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自身认识,促进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要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服务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具有鲜明的立场和价值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立场,“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3]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性和坚定性。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划清界限,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恩格斯针对杜林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造成的思想混乱,写成了《反杜林论》,再次重申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苏俄跨越“卡夫丁峡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列宁也对第二国际中的修正主义做了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同它们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的历史。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划清二者的界限,明确二者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才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如今,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依然不断地向我国推销其价值观,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也伴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不断向我国的思想领域发起攻击。它们还经常打着理论创新的名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补充”,人们如果不加细辨,就会被它的表面所迷惑,动摇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根本上抓住东西方价值观的不同:西方的意识形态说到底只是为其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最终的受益人只是少数的资本家,而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意识形态,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政治身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加强辨析引导,在深刻把握和理解错误思潮实质的基础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划清界限。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要时刻紧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4]这反映了马克思理论的发展性、进步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仍不过时,反而日益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就在于它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同时,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实践的进步对理论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不是单纯的理论,它与国际、国内的时情相关,也与人们的思想发展、社会矛盾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直指现实,同时也要面向未来。

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就有一种思潮错误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认为由于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状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失效了、过时了。他们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的发展性和进步性,采用了孤立片面静止的方式看待问题,是以无法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应对这种思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用批判性、革命性思维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这样引诱和渗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就会不攻自破。

二、夯实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政治要强”,不仅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还要保持理论清醒、夯实理论基础。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一)夯实理论基础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能够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理论成果。理论体系在不同阶段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建设。邓小平理论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系列要求和准备,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进一步扩充和发展了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框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当时社会发展背景下的重要理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指南,为民族复兴统筹布画了蓝图,尤其需要认真学习。新思想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统筹布局和系统规划,涉及党的建设、社会改革、建设法治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包括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时代要求的发展理念等等,力图在各个领域,补足短板,齐头并进,系统推进强国任务,为民族复兴做足准备。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想方设法地遏制我国的发展,他们不断抨击我们的制度,宣扬所谓的“民族国家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一些国家还企图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我们进行贸易战,封杀我国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都容易动摇我们的思想。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要知道它是吸收了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养分,又紧密结合着现实,紧紧围绕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指导着新时代的实践的思想理论体系。它是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从以前的贫穷落后发展到今天的日益强盛,并一步步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为党和人民所拥护和遵循,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自觉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的,“要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价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5]

(二)夯实理论基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它的学习和贯彻情况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具有示范效应的群体,应该成为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榜样。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真心实意、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在工作中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内涵意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大势,同时要注意,传达并不是庸俗化地看待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盲目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组织措施,如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可以统一安排集体学习,采取视频讲座等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同时,对于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政策一定要深入解释。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紧紧围绕造福人民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其内涵和重要意义,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学生成长成才,家庭才会幸福美满,民族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习、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方略,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不渝地坚持和贯彻,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以下几个因素的参与:完善的法律体系、强劲的执法力度和每一位公民完备的法律意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需要法律作为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还要引导身边的人学习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用法律手段预防和化解冲突,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进程。教师要在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增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清醒。

(三)夯实理论基础要坚持真实正确的历史

历史传承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正确的历史观是一个民族进行自我确认的前提。信息化时代下,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铺天盖地地袭来,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大学生虽接受过一定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其思想意识还尚未成熟,鉴别能力甚是缺乏,难免会迷茫,会彷徨。而这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自觉地向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对颠倒和割裂的历史信息进行拨乱反正,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

由于网络信息自身的伪装性、新颖性,不仅仅是大学生,专业教师也很难完全不受影响,其戏说改写历史的方式,有其自己的一套看似合理的逻辑展开,很容易误导人们。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和鉴别能力外,自身也不能放松警惕,除却对真实的理解有广泛的知识之外,还要培养深刻的历史感和敏锐性,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为人师表,以身垂范。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急速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锻炼各种能力。[6]

在方法上,教师要直面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善于“针锋相对”。这也是提升大学生鉴别能力的一项关键举措。面对网络上一些不实信息,教师不必直接否决,可将其作为教学案例,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和鉴别,传授鉴别技巧与方法,在实际案例的分析中传播事实,提升能力,坚定信仰。对于一些传播正能量和反映事实的信息渠道可加以学习、运用和传播。这也是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将历史争议、网络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交流看法等手段养成辩证思维、实事求是、钻研探索、去伪存真的信息鉴别习惯。

(四)夯实理论基础要拥有宏观的国际视野

近年来被称为“亲美派”“精美派”“公知”的一批人,在现实和网络中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批人和普通的盲目造谣者不同,一般都具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和不错的理论能力,其言论超越了普通造谣者的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和逻辑不顺,形成了一个理论自洽的体系,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和危害,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的追捧和迷信。认真分析其言论问题,实际就出在了其宏观视野不足导致的片面理解,对于国外的形象,以一种美化的方式进行描述,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进行解读,片面夸大西方的优越之处,进而对比中国的不足之处。而对于中国的奋斗历程,持有一种否定的态度,并对一系列国家政策进行阴谋论的解读。

西方世界的发达之处有其宏观的历史原因,中国所存在的还未能解决的困难,也有其身后的历史遗留问题,单纯的聚焦一个问题去进行片面性解读,是任何一个稍微具有知识背景和思辨能力的人都可以做到的,借助于东西方形式进行静态的对比,也是一个视野稍微广阔的人可以达到的。但只有从其背后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出发分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见解。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形式和政治,而不能片面的理解问题,从最为深入最为基础的角度,分析国内外的发展,要说清楚“中国梦”的形成背景、过程和发展,要讲清楚“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原因和动力,要讲透彻“中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理清楚“三农问题”“民族问题”的脉络和走向。要把握住“涉外”问题的历史缘由和真实立场,要把握住历史的潮流和宏观大势。

三、提升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政治要强”的关键是提升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这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把握思政方向,旗帜鲜明的讲政治,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鉴别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正确把握思政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政治熏陶,进而培育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明白人,不迷茫、不迷失,就要不忘初心,就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目标,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正确方向。”[7]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阵地”与“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基地”,一定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突出且重要的位置,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抓住了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给学生传递正确思想的人,一定要坚守课程初心,把理论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把握好政治方向,抓好意识形态建设。

当下,我国各大高校大多已经建立以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团队,专门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成效显著,但也相对弱化了其他专业高校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对政治方向不敏感。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因此出现了只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主动关心政治和社会的教师,以及不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教师。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势显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虽占主导但仍会受到一定影响,社会主义高校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文化渗透和分化的重点领域,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高校教师如果没有正确把握思政方向,就无法对那些以学术自由的旗号为掩护,发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相悖的言论和行为的人作出有效的反击,从而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无论是否思政专业,都要积极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并以此为常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养成经常看新闻、读报纸的好习惯,学会理解新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术语,关心国家发展,理解国家政策,从而正确把握思政方向,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二)旗帜鲜明的讲政治

强烈的政治意识首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旗帜鲜明的讲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职业生涯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明确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明白。

旗帜鲜明的讲政治,第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旗帜鲜明地尊崇党章,以身作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中央精神的传递者,学习和尊崇党章并用党章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把握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继而将强烈的政治意识贯彻到教育方针中,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以及与特定工作对象相关的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将党中央的最新精神教授与学生。

第三,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涵养,即可以很好地把握和驾驭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更好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从而更好更自如地组织教育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结果。

第四,旗帜鲜明的讲政治,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身份,教师需要将政治思想精准、高效、深刻地传授,这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一味地照本宣科,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继而失去兴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所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相联系,让学生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感受到那些原以为晦涩难懂的理论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讲解的过程中用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理解每个知识点,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潜移默化下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

(三)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要切实增强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四个”意识,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要做到思想上毫不松懈,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注重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对于教育精神的传达。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其次,高校教师要明确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人民工作,因此要向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路线看齐,并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的知识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是一般的业务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最后,行动上毫不迟缓地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行动指南,深入思考、认真谋划、全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际教学贯彻党中央精神,结合学生思想情况,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占领阵地。

(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以及价值观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要面临当前大学生缺乏政治意识的现状。一方面,当前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校期间大学生普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学习或各种求职考试中;另一方面,正处于价值观成熟过程中的大学生也非常容易对专业课教师产生学术崇拜,专业课教师的言行更容易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之中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认可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解决价值观混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抓好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具体方法就是要通过对教师集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来达到目标。主题教育活动要深入分析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活动,不断增强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种传递思想,确立观念的思想教育活动是绝不能靠强迫和利诱来实现的,而是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慢慢渗透人心。

总之,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起这份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助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