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地区旅游文化演艺扶贫研究
——以丽江为例

2021-07-02 12:56朱道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演艺丽江民族

朱道平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开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承上启下之举。面对贫困人口较多、经济建设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同步、地理交通不便等制约着中西部发展的客观现实,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结合当地的、历史的、人民的具体实践,探索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获得了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发展理念、引进资金、提高开发程度、生产技术、人才支撑、绿色城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连片等方面仍然有待提升。滇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结合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新发展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掘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经济的、文化的有效资源[1],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步伐,是十三五发展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滇西北地区属于海拔较高、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是扶贫攻坚典型地区,结合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生态、人文旅游、社会经济状况等条件,探析其发展优势,以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民族文化演艺为切入点,研究旅游行业演艺从业人员构成来源、收入状况,持续培育其内生动力,具体针对民族地区贫困人员精准扶贫,是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攻坚重要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滇西北丽江旅游概况

(一)地理区位

滇西北地区(滇西北习惯意义上涵盖丽江、迪庆、怒江三个州市)位于金沙江上游流域,是历史上陆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商贸通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板块。丽江市因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地貌、历史人文、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很快发展成为滇西北区域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境内有玉龙雪山、老君山、丽江古城、泸沽湖、金沙江、木府等著名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其丰富的旅游民族文化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演艺扶贫提供了条件,对丰富旅游业态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文化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包括纳西族、彝族等世代居住的12个少数民族。[2]纳西族是生活在丽江的主要民族,其悠久的发展历史,特有的纳西语言文字、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家庭社会结构和民族文化等,成为众多旅游消费者向往和体验探究的首选。同时,因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丽江更成为滇西北地区藏族、白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多种历史文化资源的碰撞交汇地,且独具一格。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拥有独特的历史、民族、文化优势,多元化的旅游演艺、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消费综合体验,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丽江,自然而然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到丽江学习、旅游、观光和体验。

(三)交通优势

为促进丽江全域旅游的发展,丽江加快实施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连接了主要景区、旅游演艺点、度假区和相毗邻区域,实现旅游城市交通专线、城市公交、汽车租赁网点与机场、景区、车站交通换乘的无缝对接,交通十分便捷。另外,在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和旅游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丽江已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目的地,这些为丽江发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推进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在滇西北地区的叠加实施,加上规划中的丽香铁路、丽攀高速等开工建设,使丽江加快融入滇西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奠定了丽江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四)社会经济

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历史、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等多种因素制约,东西部发展的差异日趋拉大,突出的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受结构性、区域性因素影响,丽江贫困群众大多集中在贫困山区,一方面,有限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地理气候等,影响了贫困者脱贫。例如,在丽江市的永胜、宁蒗、华坪等县,一定程度上存在少数贫困乡、村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地,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能够脱贫,且容易出现脱贫后返贫现象。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单一,城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战略迫切需要实施。

(五)旅游演艺

依托丽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丽江古城、纳西族及纳西语、东巴教及东巴经、纳西古乐及民族舞蹈、摩梭人及走婚、木府及白沙壁画、茶马古道等),逐渐形成了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知名演艺品牌,不断把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资源通过舞蹈、民俗、歌唱、演奏、民族村落、古建筑等形象化的符号展示出来,满足旅游者了解历史、文化、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的旅游需要,既传承了民族文化,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打造了民族旅游特色。

二、丽江旅游演艺扶贫有益探索

(一)旅游演艺品牌集聚效应明显

新时代,丽江旅游演艺发展蓬勃,成为丽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丽江成为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纳西民族、东巴文化、摩梭风情、宗教信仰、民族服饰、古典建筑、纳西音乐、白沙壁画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为丽江大力发展旅游演艺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旅游文化演艺增强了旅游者对旅游地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族宗教、建筑绘画、舞蹈艺术等的关注度,与之相应的是,旅游消费群体对旅游地风物人情、社会风俗、歌舞诗乐、艺术美感等外延与内涵的理解,旅游体验渐次从景、奇、险等让渡为一种历史文化之旅、自然人生之旅。也因为如此,众多的旅游演艺品牌在丽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宋城旅游区建成运营、丽江复华投资开工、华侨城集团落地丽江等一大批文旅项目的建设、铂尔曼、安缦、和府洲际、英迪格、金茂凯悦臻选等国际顶级酒店品牌的相继建成,使丽江旅游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演艺业发展创造了条件。[4]

随着《印象丽江》演艺品牌的成功开演,《纳西古乐》、《丽江千古情》、《云南的响声》、《花楼恋歌》等一大批旅游演艺竞相上演,并逐渐成为丽江市旅游演艺的知名品牌。这些旅游演艺,主要反映这一地区独特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思想、风俗习惯、天文历法、建筑艺术、史学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医学等历史文化,通过纳西民族起源传说、语言文字、饮食起居、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生产生活、宗教祭祀等内容节选取材,以大型舞蹈、服饰、歌剧、情景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演艺形式,在旅游演艺节目表演有限的时间段内,以美轮美奂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震撼,让旅游者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和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此外,与之相关的民族服饰、饮食、手工、休闲娱乐经济产业链一体发展。表一,抽样统计丽江部分演艺品牌节目演员情况,足见丽江旅游演艺参与人数之多。

2019年丽江旅游演艺节目演员基本情况一览表(表一)

(二)旅游演艺示范带动村民持续脱贫

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旅游演艺品牌,一方面,对纳西族、白族等优秀民族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在观看演出、参与节目互动的旅游体验中,广泛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提升审美情趣,进而对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作出评价,丰富旅游演艺的内涵和品质。另一方面,以演艺劳动为谋生手段的群众参与演艺,通过本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俗、往来礼节、居住、娱乐等舞台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真实、形象地再现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交替与变迁,传承和保护了滇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群众获得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拥有了长期稳定的薪酬,激发了其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容易、长期致富难的问题,且有效防止贫困群众返贫,脱贫实效显著提升。

社会学认为,所谓贫困,从基本意义上来说,是个人或家庭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5]2020年11月,据《丽江日报》数据统计,《印象·丽江》演艺解决了415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丽江千古情》演艺解决了3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东巴谷、玉水寨景区及演艺带动了周边300家农户增收致富。由此可见,旅游演艺扶贫是丽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旅游脱贫的优势策略,也是脱贫攻坚可行性实践的具体体现,其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民生,改善了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两个确保”。

《印象丽江》少数民族贫困农民演艺演员及员工情况调查一览表(表二)(单位:人)

通过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演艺演员及员工调查分析,显示415名中绝大部分员工来自丽江市“四县一区”贫困农村。在工资收入方面,月工资在1500元-3000元区间,共计393人,占总人数的81.03%。员工收入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家庭自住房屋改善、结婚、孩子上学、农业种植等,旅游演艺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出了努力。同时,据《丽江日报》2020年11月16日)调查数据显示,《印象丽江》旅游演艺自2006年7月23日正式对外公演至2019年底,累计演出10084场,接待海内外游客196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利润7.96亿元。旅游演艺业的稳定发展,让很多来自山区贫困农村演艺人员收入增加,达到旅游脱贫,实现了旅游演艺与精准扶贫的密切结合。

以丽江知名旅游演艺品牌《印象丽江》来说,其演出主要围绕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等演艺内容,创建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非专业农民演员艺术团体。近500名的节目演员,均来自丽江“四县一区”中16个乡村的纳西、彝、汉、普米、傈僳、白、苗、藏、回、摩梭、他留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的贫困农民。

《印象丽江》少数民族贫困农民演艺演员及员工情况调查一览表(表三)

上表数据显示,从印象丽江演艺员工性别、民族、年龄结构、学历情况来看,有纳西、汉、彝、普米、等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375人,占演艺公司职工总数的90%。旅游演艺品牌带动了滇西北地区不同年龄段和多个民族人群积极参与到旅游演艺工作中,实现了群策群带,为贫困地区农村连片脱贫树立了示范带动的典型。

(三)旅游演艺增强贫困人员内生动力

旅游演艺品牌《印象丽江》立足于当地旅游发展实际,结合民族文化、社会运行、人口环境、贫困与社会保障等条件,形成一部大型原生态实景文化旅游演出。该演艺品牌由张艺谋携手王潮歌、樊跃共同执导,项目启动投资8700万元人民币,并于2006年7月23日在丽江市玉龙雪山甘海子正式公演。节目演出实景所需要马匹,均由公司与附近彝族村民签订每年饲养费用达100多万元的喂养协议。另外,以来自玉龙雪山脚下大具乡的贫困农民纳西族演员徐光峰为例,其2006年8月进入印象丽江公司后,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现在担任印象丽江艺术团的演员统筹。据了解,在他的带动下,其村里就有20人在印象丽江公司工作。(《丽江日报》《绽放在玉龙雪山下的民族团结之花》2020年11月16日)

《印象丽江》少数民族贫困农民演艺演员及员工情况调查一览表(表四)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印象丽江》员工的职业能力发展需要是多层次,凸显出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急切愿望。另外,演艺员工的职业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知识学习、旅游演艺技能的提升等方面,说明他们对自己职业发展能力诉求的认识较为清晰,这些有利于凝聚贫困旅游演艺人员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持续发力提供支持。

综上,通过对旅游演艺人员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来自广大偏远农村少数民族的旅游演艺人员,他们在舞蹈、说唱、服装、杂耍等丰富多彩的演艺中,自觉不自觉地模拟、演奏、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习俗,实现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变迁与旅游扶贫的有机融合,[6]促进历史文化、历史意识、历史功用在旅游演艺扶贫中的内生增长,让民族文化“活”了起来。

三、丽江旅游演艺扶贫不足

(一)宣传不到位,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

在滇西北广大偏远农村,受地理交通、网络通信技术、教育水平等条件制约,宣传不能有效及时跟进,人们对旅游演艺、演艺扶贫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模糊认识。在旅游演艺精准扶贫具体工作中,部分人员还存在思想上的误区,如,少数人认为,旅游演艺业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舞蹈、民俗、歌唱、演奏、杂耍等技能,且仅适合少数形象气质佳、个别才艺技能高的青年人登台演出。另外,旅游演艺业就业岗位专业性强、要求高,与自己寻找就业岗位、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关系不大。或者觉得自己的才艺浅薄、普通话不标准,不能登上演艺平台演绎,对此类演艺工作的胜任感到信心不够、能力不足。

(二)对演艺民族文化理解深浅不一

人们对茶马古道、印象丽江、宋城演艺、唱响丽江等丽江新兴旅游演艺品牌认识不足,对结合旅游演艺节目展现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理解也存在偏差。如,纳西族民族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政治、经济、人口、地理、军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纳西族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音乐、信仰、风俗、建筑、艺术等,这些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兼容吸收汉文化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并自成体系,彰显出纳西民族和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旅游消费者对纳西人的水、山、草、木等的自然崇拜,纳西古乐的古老神秘,东巴象形文字的历史演进,茶马古道沿途的文明文化传播等了解不够,出现部分消费者观看演艺节目吸引性不强、兴趣度不高、体验不佳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兴趣和满意度。

(三)旅游演艺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够

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其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演艺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一大批旅游演艺品牌的涌现,需要更多的演艺人员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受地理环境、历史因素、民族文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部分旅游演艺人员识字水平低、科学文化素养不高,存在会唱不会写、会说不会唱等现象,致使丽江市旅游演艺人才存在一定的匮乏与断层,演艺人才队伍不稳定。以《纳西古乐》为例,演艺人员年龄整体偏大,新生代青年演艺人员表演唱、念、做、打基础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艺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另外,受农村农业生产和农忙季节的影响,部分旅游演艺人员无法按时专心工作,致使旅游演艺人员队伍稳定性不够。

(四)受旅游业周期性影响,演艺人员收入不稳定

受气候、地理、交通、淡旺季等影响,旅游业也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旅游演艺业冷热不均,进而影响旅游演艺平台的收入。如:旅游演艺业淡旺季收入不稳定,演艺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收入忽高忽低的情况。另外,旅游演艺人员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支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会出现辞职、跳槽等另谋出路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演艺从业者的稳定性、长期性。

(五)新技术手段带来挑战,旅游演艺水平受到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演艺业的技术、设备不断推陈出新,演艺业的管理与运作成本增加,部分旅游演艺企业受财力等影响,无法及时有效更新设备、技术、加大旅游演艺基础设施投资,导致旅游演艺者的演出效果和水平受到影响,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演艺、旅游演艺者满意度、评价度降低,消费体验美誉度也随之降低。

(六)受自然灾害、疫情等诸因素的影响,旅游业态的脆弱性较为显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滇西北地区,特别是作为重要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丽江,旅游业受到很大的影响,旅游景区景点、酒店、餐饮、旅游演艺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直接影响较大。游客量锐减,旅游从业者的收入急剧下降,旅游业态的脆弱性表现明显,无法抵御自然、疫情的风险,致使旅游演艺受到冲击,进而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的稳定性、连续性。

(七)旅游演艺扶贫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以丽江来说,旅游业已成为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品位高、要素全、功能多样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旅游演艺业的发展,融合了旅游地民族、风俗、风情及相关历史文化,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层次需要,推动了旅游业持续向好。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众多的旅游演艺平台之间固然有合作,但面临更多的是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旅游演艺业态的转型升级。立足当前业态,引导当地旅游演艺业建立公平、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机制,推动旅游演艺业在全域旅游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从旅游文化资源城市转型为旅游文化产业大市,成为当地政府、社会、旅游经营者、学界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另外,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众多演艺平台资质良莠不齐,演艺节目内容同质化等问题成为消费者选择考量的制约因素。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要,需要不断地优化与提升旅游演艺业的业态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解决旅游业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的问题,不断适应旅游消费时尚化、供给现代化、市场机制规范化的旅游发展需要,从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更多地参与到旅游演艺业中,为他们带来更为稳定的就业和收入。

四、旅游演艺精准扶贫的路径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旅游演艺扶贫的思想认识

政府和社会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手段,利用新兴媒体,如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一步加强旅游演艺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贫困地区农民正确认识旅游演艺、旅游文化、旅游扶贫等。同时,扶贫先扶智,应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引导人们克服目光短视、弱视,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的宣传、展示中来,不断增强对旅游演艺业的文化、技能、服饰、民俗、饮食等的认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自身的思想转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找旅游民族演艺新的就业机会,做好择业、就业工作。

(二)增加学习培训,提升旅游演艺者的工作技能

旅游企业、社会,应积极通过农村书屋、乡村科技室、网络课程培训等途径,多渠道提升和加强旅游演艺人员的学习。诸如,建立旅游演艺文化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演艺人员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演艺技能、电商平台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加强岗前指导、在岗学习,不断提高旅游演艺人员从业标准,普及民族的、当地的、特色的、历史的、人文等旅游资源,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整合旅游演艺业平台,开办旅游演艺人员培训班、线上线下继续教育等,综合提升旅游演艺者的整体水平。

此外,受自然、疫情影响,还应加大对旅游演艺人员的心理引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坚定旅游演艺职业方向,坚守初心,积极进取。同时,引导从业人员趁疫情防控期间积极主动为自身旅游演艺才艺、技能充电,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不仅如此,可充分利用教育部关于高职扩招社会人员专项招录政策,积极引导旅游演艺人员学历提升,不断提高旅游民族文化演艺从业者的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创新方法手段,增加旅游演艺人员的收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全力推进滇西北旅游环线建设,开发滇西北地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演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各旅游演艺平台应相互学习借鉴,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促进演艺节目的推陈出新、取长补短,不断丰富演艺节目内容和演绎形式,避免同质化。另外,当地政府、企业、社会应积极争取和引进资金,依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为旅游演艺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生产、生活、医疗等条件,增加旅游演艺人员的收入,建立兜底工程,建立贫困地区、脱贫人口参与旅游演艺工作增收致富的长效保障机制。同时,为稳定旅游业演艺人员队伍,当地政府应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旅游演艺工作人员增强职业自豪感、自信心,鼓励他们长期从事旅游演艺工作,不断汇聚力量,带动民族地区演艺事业长久发展。

(四)形成工作合力,扩大旅游演艺者来源

政府应积极探索省、市、县、乡、村联动体系,因地制宜,将旅游演艺、旅游扶贫融入旅游产业链,探索“文化+旅游”、“ 旅游+扶贫”、“ 旅游演艺+研学”等的跨界融合,激发旅游演艺市场的活力,扩大旅游演艺者来源。同时,政府、社会、旅游演艺平台应完善服务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积极营造演艺业氛围,鼓励旅游演艺人员发挥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优势,主动从事旅游文化产业工作,探索旅游扶贫致富的新路子。另外,旅游演艺平台应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吸引更多的民族优秀演艺人才,优化旅游演艺者的民族、年龄、学历等学员结构,为旅游演艺业输入更多的人才。

(五)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旅游演艺扶贫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和政府应健全体制机制,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积极围绕文旅融合、市场整治、智慧旅游、品牌建设与提升、旅游演艺营销等开展具体的工作,探索形式多样的旅游演艺新业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结构层次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同时,适时整合节目雷同、相近的旅游演艺平台,构片连线演艺平台场地,形成一站式旅游新体验,构建全域旅游演艺扶贫新模式。与此同时,旅游演艺企业也应不断增加宣传、增进教育、加大投入,结合聚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民族的、地区的、人民的具体实际,加强政策和配套措施。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民族演艺、旅游开发、全域旅游建设的深度融合,紧抓全民旅游和消费升级的战略机遇,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提升旅游演艺扶贫的质量。

猜你喜欢
演艺丽江民族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我们的民族
丽江三朵节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丽江的荒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