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短跑50米赛前热身活动的影响探究

2021-07-02 12:56:40姚俊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热身显著性测试

姚俊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新疆 和田 848000)

1.问题的提出

热身运动,也称之为准备活动,王瑞元等认为热身运动可以分为生理热身和心理热身[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生理热身就是一般的准备活动,一般的准备活动内容为慢跑、徒手操等。“通过慢跑和动态牵拉,肌肉兴奋性都得以提高,但是两种时长的同种准备活动对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肉状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慢跑和动态牵拉各自对肌肉状态产生的影响并无优劣之分”。[2]方云、周志刚等提出准备活动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运动训练学家田麦久认为准备活动是为了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比赛效果[3],杨锡让、王瑞元、田麦久等认为准备活动可以通过增加体温的方式,增加肌肉、器官、酶等代谢水平,降低肌肉粘滞性,预防受伤并获得较好成绩。[4]但热身活动会对成绩带来什么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或者非远动员身份人员,并未见诸数据。

国外学者也认为准备活动对运动员的成绩有所影响,学者希尔发现准备活动中会出现体温增加2摄氏度、肌肉收缩速度增加20%、神经传导速度、二氧化碳和氧气运输速度加快等一些生理变化。学者Bompa认为准备活动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列什凯维奇等也发现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以后提高了机体的有氧代谢水平。武汉大学体育学院杨国武的硕士论文《我国优秀100米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通过归纳分析建议在准备活动中应该区分年龄和训练水平,然后再决定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准备活动中运动负荷的大小。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五年级、年龄在10到12岁之间的学生。

2.2 研究方法

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

本研究对85名同学分别作未热身和热身情况下的50米测试,两人一组,并记录成绩,随后用spss19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事前告知学生此测试将会被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学生每次都尽全力奔跑,使测试在效度和信度上有效。热身用10分钟左右,慢跑200米,然后做徒手操,间隔10分钟,间隔时间参照武汉大学体育学院杨国武论文中的结论。开始测试后,将测试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每两人一组,外界气温27摄氏度左右,实验中并未有学生因未热身而产生运动损伤。(文中表格中所有数据均来自自己的测试和记录)

3.分析与讨论

取得所有数据之后,对成绩的分析如下,表1中是对实验对象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

表1: 对实验对象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

表1中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解读为10-12岁学生在进行50米测试时,做准备活动和不做准备活动对50米成绩影响不是很明显。再结合表2中的均值可以看出热身条件下学生成绩的平均值比不热身条件下快了0.03秒,但相对于标准差0.575的数值,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中规定的成绩变化最小值为0.1秒可得出,测试变化的0.03秒对于非运动员的学生意义不大。

表2: 50米热身活动对比表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情况,探究自变量是否会因为性别而产生差异,笔者把数据以性别为分组依据进行了对比,表3,表4是男生的数据情况,表5、表6是女生的数据情况。

表3: 男生热身前后配对偏差

从表3可以看出P>0.05,热身前和热身后男生的50米成绩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合两项成绩均值来看(表4)男生热身后的成绩比热身前快了0.12秒,但相对于度量变化单位的标准差0.615依然非常小,略等于《国家体质健康》评分表中的最小变化单位,但在评分表中两个相邻的评价等级变化的最小单位为0.1秒,所以意义不大。

表4: 男生是否热身的差异

女生成绩如表5所示:

表5:女生热身前后配对偏差

表5中p值>0.05,女生50米成绩热身前和热身后没有显著性差异,结合两项成绩的均值来看(表6),女生热身前成绩比热身后成绩快了0.1秒左右,也就是女生热身后的成绩没有热身前的成绩优秀,呈现出与男生相反的结果。但无论男生、女生,p>0.05表明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存在性别和热身与否两个变量,接下来对数据进行重复度量,探究数据是否会有交互效应,检测准备活动对成绩影响的不显著是否是论性别而定的。

表6:女生是否赛前热身的差异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首先做球型检验,

表7:球形检验结果

做球形检验以后p<0.05,数据不服从Mauchly球形假设,需要参看多变量检验。

从表8中可以看出,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热身1的单独效应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当热身单做作为影响成绩的因素时,对成绩影响不显著。另外热身与性别的交互效应p>0.05,不显著,也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效应值达到0.412,说明热身和性别这两个变量清晰、充分地说明了问题,与前文单独将性别和热身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结果一致。这种情况解释为,作了准备活动与不作准备活动对于10-12岁人群的50米成绩影响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测量结果也不会因为性别而发生改变。

表8:热身多变量统计

4.结论

综合以上几项分析可以得出:准备活动对于10-12岁人群的50米成绩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在进行五年级暨10-12岁学生50米测试时,对于期盼作了准备活动的学生成绩会更好是一种虚假期盼。10-12岁的人群无论男生女生基本上不会因为作了准备活动而成绩显著变好,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准备活动对10-12岁学生50米成绩的提升非常有限。

猜你喜欢
热身显著性测试
运动前,先热身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2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摄问”测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