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竹
交通业及机械加工业等行业的不断兴盛,导致因这类社会活动产生的外伤患者不断增加[1],下肢骨折是外科创伤疾病中较为常见并且对患者日后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极大的一种疾病类型,患病后及时采取手术复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愈合,降低创伤对人体功能造成的损害。但下肢骨折术后恢复过程中存在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有疼痛、感染以及畸形愈合、关节粘连等。为了降低这类并发症状的发生,需在术后及时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本文将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应用其中,并将本院78 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应用疗效。资料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78 例手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4∶15,年龄17~61 岁,平均年龄(45.6±9.6)岁;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3∶16,16~62 岁,平均年龄(46.1±1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拟定研究方案后交予当地医疗伦理组,审核通过后执行。排除标准:严重骨质疏松无法承受内外固定;大面积瘢痕或重度皮炎等因素导致局部骨骼软组织覆盖率差;合并骨髓炎;无法重建的严重粉碎性骨折;麻醉不耐受或过敏;常规药物过敏的患者。纳入标准:保守治疗失败后存在明显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后复位不良;撕脱骨折;否认合并全身重度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择合适时机展开被动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做主动活动。研究组中采取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下肢骨折术后存在一定的恢复黄金周期,本组患者分时段进行训练,分别在术后2 周内,2~3 周时,8~12 周时展开肌力训练、关节屈伸、轻度负重训练等[2]。①第一阶段:术后2 周内为卧床期,该阶段给予被动训练,有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防止肌肉僵硬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②第二阶段:2~3 周时评估伤口恢复情况,伤口愈合良好,未有出血以及感染症状时由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陪同完成下床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清理活动区障碍物,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③第三阶段:8~12 周时鼓励患者主动锻炼,以缓慢平地行走以及基础有氧运动为主,当平地行走无疼痛或受限时可逐渐增加负重训练。训练过程中公要求逐渐增加训练力度。④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实施准则:从训练开始由专门的康复治疗师一对一展开,过程中加强对家属与患者的康复指导,同时做好安全防护。手术后24 h即可展开被动股四头肌和踝关节锻炼,合理控制训练力度以及训练时间,术后48 h 可介入康复训练辅助锻炼[3]。术后1 周时适当增加训练力度,但要以患者的疼痛耐受度为基础选择训练内容,控制训练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后膝关节自主活动优良率,同时对比两组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此外结合问卷调查法统计两组患者对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师服务态度,最终训练效果的满意度。①膝关节自主活动优良率:根据膝关节自主活动度丢失情况将其分为优、良、差三个标准。以自由下蹲再站起进行评估,丢失度<15°视为优;丢失度处于20~30°之间视为良;丢失度>30°时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骨密度:分别做股骨颈、L2~4、Ward 区骨密度检测,骨密度相对较高的一组康复训练效果较好。③满意度:结合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别就训练内容、服务态度、训练效果三项做满意度评价,每项100 分,70~85 分为较满意,>85 分为满意,≤69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④并发症:下肢骨折术后常见感染、骨折移位、关节僵硬、肌肉损伤等几类并发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概率越大说明康复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膝关节自主活动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膝关节自主活动优良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自主活动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训练后骨密度对比 研究组股骨颈骨密度(1.08±0.34)g/cm2,Ward 区骨密度(0.68±0.38)g/cm2,L2~4骨密度(0.49±0.39)g/cm2;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0.75±0.23)g/cm2,Ward 区 骨 密 度(0.12±0.21)g/cm2,L2~4骨 密度(0.18±0.35)g/cm2。研究组股骨颈、Ward 区、L2~4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05、8.0550、3.6944,P=0.0000、0.0000、0.0004<0.05)。
2.3 两组康复训练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康复训练满意度对比[n,n(%)]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下肢骨折后早期采取康复训练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效果,康复训练过程中涉及创面处理以及消炎和镇痛等内容,与此同时确保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是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当下国内重工业以及机械加工业和交通业不断发展,导致这类因素影响下的外科疾病逐渐上升,下肢骨折是骨科疾病中十分常见的类型,创伤严重时存在截瘫和死亡的风险。下肢骨折后可采取手法复位以及手术复位,采取手术治疗后存在较长的恢复周期[4],该周期内因治疗不当或护理不当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而术后不及时展开康复训练则会增加膝关节畸形愈合的概率,直接影响着患者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中阐述本院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的效果,康复训练分别集中于术后2 周内,2~3 周时,8~12 周3 个时间段,不同时段内分别展开肌力训练、关节屈伸、轻度负重训练。术后3 周时可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在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陪同下完成平地行走,以此来机激励患者自主活动的产生。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康复训练器完成辅助锻炼,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合理选择。
康复训练在骨折术后护理过程中应用已被证实有明显的疗效,其康复训练的实施主要通过对骨骼以及周围肌腱、软组织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而展开。早期采取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争取膝关节功能全面恢复的机会,本文就术后不同时段展开康复训练,训练目的以提高患者日后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和促进骨密度为主,同时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全过程的认可度,康复训练过程要遵循人性化理念,尽可能根据患者个人差异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和训练方式。
结合史盼[5]对下肢创伤骨折采取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的研究结果:实施功能训练的研究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4.0%,高于常规围术期护理下的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66.0%。观察上述研究结果可以明确功能训练的实施具有必要性,与本次研究中78 例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后的结果有统一性,具体如下:研究组膝关节自主活动优良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股骨颈、Ward 区、L2~4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相比于常规康复训练,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后能够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优良率,操作过程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