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康复护理体会

2021-01-16 05:51宋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3期
关键词:腓骨开放性创面

宋莹

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通常由压轧及暴力打击等引起。由于胫骨前内侧与腓骨下段处于皮下比较表浅的部位,受到直接暴力时容易伴发软组织损伤,因而通常呈开放性骨折[1]。如果临床未能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就有可能引起相关并发症,如骨折成角、感染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愈合的难度。目前,关于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且疗效不一。其中,外固定支架具有固定可靠、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因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而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还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基于此,本文以本院86 例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例,就其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并配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5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86 例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3 例;年龄最大68 岁,最小20 岁,平均年龄(40.1±15.7)岁;骨折原因:21 例车祸受伤,11 例高处坠落受伤,8 例砸伤,其他3 例。观察组中男31 例,女12 例;年龄最大67 岁,最小21 岁,平均年龄(39.6±14.4)岁;骨折原因:22 例车祸受伤,10 例高处坠落受伤,7 例砸伤,其他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临床X 线等检查得到确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严重脏器损伤、陈旧性骨折以及精神障碍等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清创处理,充分暴露骨折端并进行复位。然后将4~10 孔的钢板从腓骨外侧置入,以固定腓骨。复位理想后再用长皮质骨螺钉固定胫腓骨。如果患者为严重胫骨粉碎骨折,则需展开开放伤口复位操作,游离骨片,用丝线捆绑固定,术后用石膏固定患肢。观察组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先对患者展开X 线检查,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对于多段骨折患者,先整复相邻两端的骨折,穿针固定后标记好下一骨折端的穿针位置,调整力线,修整并固定。游离骨回植后进行有限内固定,逐层缝合创面。如果骨折部位污染较严重,还需先进行清创处理,再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围术期护理,包括:①术前护理。指导患者接受各项检查,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并排除手术禁忌证。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还可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其治疗信心及配合度。②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的温湿度至适宜范围内,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做好室内消毒工作,协助医师完成手术,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及时配合处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将其妥善送入病房后,帮助其采取去枕平卧位,将患肢垫高,促进静脉回流,有效缓解肢体肿胀等症状。同时,做好并发症护理工作,认真观察针点是否出现渗液及出血的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此外加强对患者的营养干预,指导其每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观察组患者还需实施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开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使其明白科学的锻炼可促进血运重建,增加应力刺激,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术后当天,待麻醉消退后,护理人员便可指导患者开展足背伸、跖屈训练以及股四头肌舒张、舒张运动,持续10~20 min/次,10 次/d。术后3~8 d,待肿胀开始消退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膝踝关节伸屈锻炼,结合被动与主动锻炼的方法协助患者以被动锻炼为主,切忌过于暴力,如有必要,还可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锻炼,随后指导患者逐渐过渡至主动锻炼。在早期活动时不宜进行负重训练,活动强度以患肢耐受为宜,活动的范围从小到大,动作由轻到重,避免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术后1 个月对患者展开X 线片复查,如果骨痂生长良好,且固定牢靠,则可安排患者带支架撑拐杖行走;术后2 个月,如果复查显示骨折骨性愈合,则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开展负重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ISS 评分 采用ISS 评分法评估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总分70 分,得分越高表示创伤越严重。

1.3.2 骨折恢复效果 判定标准:优:骨折完全愈合,胫骨缩短≤5 mm,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全部消失;良:骨折基本愈合,存在轻微的关节肿胀及胫骨缩短情况;可:骨折愈合较慢,胫骨缩短≥11 mm;差: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3 术后并发症 包括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关节活动受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ISS 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ISS 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ISS 评分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

3 讨论

在四肢骨折中,胫腓骨骨折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且多发于青壮年群体。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及交通行业的发展,胫腓骨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其中,大多数患者的小腿前侧皮肤缺乏活动,导致皮下脂肪及血液供应比较差,因而胫腓骨骨折通常为开放性骨折[3]。现阶段,针对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主要遵循恢复小腿长度,维持膝、踝关节平行的治疗原则[4]。

目前,外固定支架在临床四肢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种治疗方法有利于处理软组织损伤,不但固定效果良好,而且还可维持肢体的长度,为晚期植骨提供便利。此外,相比于螺钉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还可减少关节活动受限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也无需再次实施固定操作,有效减少了对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内固定对骨折部位造成的刺激及遮挡[5]。而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术后康复护理,通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患者展开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软组织水肿症状,避免软组织粘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加快骨折的愈合。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0.3±2.7)d、骨折愈合时间(12.1±4.3)周及住院时间(15.4±3.3)d 均短于对照组的(32.6±4.0)d、(18.6±5.7)周、(27.4±6.4)d,ISS 评分(18.7±2.5)分低于对照组的(35.8±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对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展开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其骨折的愈合及身体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腓骨开放性创面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崴脚千万莫忽视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