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2021-01-15 00:4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于勒菲利普老伴

技法指津

一、梳理小说情节

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小说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都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是贯串整个作品的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线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抓住线索,梳理情节,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了解作者的意图。

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以人物活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该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在情节上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形象来构述文章,展开情节。全家人到哲尔赛岛的旅行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文章的高潮,因为在这里,所有的故事将出现重大轉机——所谓的富翁于勒其实只是个卖牡蛎的人。就像评论家所说的,这是个发人深省的文章结尾,展现了阶级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

3.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情节的铺设都有讲究,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是所有优秀小说的特点。《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又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二姐结婚后,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十多年来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为失望,于是咒骂、怨恨于勒,最终远远地躲开了他。小说情节跌宕曲折,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一步一步将情节推向高潮。

二、理解小说的主题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鲁迅于1921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写出了《故乡》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我的叔叔于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他们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冷漠。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情节,而情节的发展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这些故事贯穿着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体现了作者对矛盾的看法。小说《故乡》从“还乡”到再次“出走”,真切地记录了鲁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在乡土情结与现代性渴望之间纠缠难解的心路历程。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不可缺少的一环。小说《故乡》写“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牛刀小试

粮 食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

“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粱饼子给他。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

“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

“我又不傻。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风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

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

“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

“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说实在的。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粱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

“该够啊!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粱面呢!”

“这两天没吃啊?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

“饼!也行啊!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用手掌抹了抹嘴,说:“留给铁栓吧!”

“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轉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

“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嗨!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

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

“老寿,你放心。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

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

(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

训练

1.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①→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②

老甘:③→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1)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

(2)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于勒菲利普老伴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伴,幸福相伴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爱“多事”的老伴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同居”养老伴夕阳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