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应对

2021-01-15 01:47周春凌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周春凌

(淮阴师范学院 财务处, 江苏 淮安 223300)

0 引言

近年来,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在2016年首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同时为了更好地对高校进行“放管服”改革,随后又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政策和指导文件。这些政策和文件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放管服”改革作了明确、细致的说明。

所谓的“放管服”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简政放权、规范管理与优化服务。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来说,“放管服”改革政策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财务以及资产管理权下放;二是强化监管以及优化服务[1]。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需要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与应对。

1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问题和对策

1.1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问题

1)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格。科研经费的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能否科学及合理的使用。由于受到科研人员专业限制、科研活动自身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随意性比较大,预算结构不合理。另外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通常只对项目支出大体审核,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和预算中体现的各项列支的必要性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当科研项目申请下来后,经费管理便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也就无法进行实时有效地监管[2-3]。

2) 成本核算不全面,忽视间接成本核算。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主要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直接经费指在科研过程中耗材、会议、差旅等与科研项目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经费则指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项目无直接相关的费用,由教学活动和日常科研共同分担的成本。间接经费每项费用的核算范围相对模糊,分摊方式复杂,使得高校科研经费间接经费核算比较困难。因此,当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核算、管理基本只涉及财务报销,一般不涉及相应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内容[4-5]。

1.2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对策

1) 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建立相应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首先项目主持人需要根据政策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其次,学校财务处对预算所涉及的标准和支出范围进行检查核对。在上述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合理规范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利用该体系为学校科研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过程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或规范。

2) 逐步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某些项目实施过程中试点实施“包干制”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所谓“包干制”经费管理机制指的是对项目经费不作具体科目比例设置,完全由项目主持人、参与人在符合国家政策情况下根据项目实际报销相关费用。试点制度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预算难”“报销繁”中解放出来,为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6]。

2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问题和对策

2.1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问题

1) 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存在违规甚至违法现象[7]。“放管服”改革要求科研经费管理权下放,一些高校随即下放了经费审批权限,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限。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部分科研人员误以为可以任意地使用相关科研经费。也会滋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如签订不符合规范的合同、虚假的合同,通过虚报专家咨询费、虚报采购经费等方式套取相关科研经费。

2) 科研资产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置资产时,通常未经充分论证,使得采购失控甚至随意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虽已登记入账,但因为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保管和使用,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也不要求项目主持人将相关仪器退还学校,引发相关科研资源无法共享、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重复购置等问题。同时,高校也不太关注无形资产的登记及入账等流程业务,客观上也会导致相应科研资产流失[8]。

3) 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偏低,与科研、教务、审计等系统对接程度低,客观上存在信息“孤岛”问题。由于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涉及学校的财务、审计等机构,与之相对应是财务系统、审计系统、经费报销系统,等等。但是这些系统相互之间并不兼容,采用的数据库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相关数据无法对接和共享[9]。而且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智能化程度偏低,客观上加重了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2.2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对策

1) 建设科学合理科研诚信管理系统,进一步深化科研环境及政策改革。起草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完善监督机制,依托互联网技术,联合科研、财务、审计、国资等相关部门构建综合诚信管理体系,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10]。

2) 进一步加强科研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效率。对于用科研经费购买的科研资产,高校要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并落实相关国有资产的采购、登记、使用和报废等制度,减少资产浪费,提高科研经费利用率。同时,也要注重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登记工作,规范科研成果无形资产在后续商业化或产业化过程中的评估和管理。

3) 提升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消除信息“孤岛”。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对科研管理系统涉及的项目经费、财务报销、设备采购及登记入库等流程进行一体化建设,系统相互间能良好地对接,实现共建统一数据库的目标,保证数据的共享,真正实现一站式科研业务办理。

3 高校科研经费决算管理问题和对策

3.1 高校科研经费决算管理问题

1) 科研经费审计监督不严。虽然多数高校都有财务、资产、科研以及审计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也有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制度,但是这些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从各自职能出发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内控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沟通,没有建立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11-12]。

2)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不规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13]。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往往只注重科研收入的增长率,没有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等给予足够重视,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差异性。

3.2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决算管理对策

1) 加强内控,实现有效监管。内控是保证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高校应配合“放管服”改革政策,对现有制度进行审视,抓住关键,不断优化,形成完整且操作性强的内控体系。有针对性地对风险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排查,必要时可通过聘请事务所等专业机构进行内控评估和风险评价,优化流程,实行重点监督,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2) 提升科研经费绩效评估水平。当前,由于高校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故在绩效评价管理方面也没有一个参照标准,结果是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公平缺失较为严重。因此,必须针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不断修订绩效评价内容,优化绩效评价制度,在注重相应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和产业化基础上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激励机制。

4 结语

“放管服”既是高校经费管理改革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高校经费管理效率、实现规范管理的前提条件。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问题,目前既有微观层面上具体问题、流程的研究,也有宏观层面上如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的研究,但还不够全面深入。今后需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度探索:一方面要加强实证与实践性研究。目前关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关于预算、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业务实证研究,在建设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可操作、可借鉴的预算、核算、绩效评价体系。今后可以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证性分析和讨论,进而建立示范性更强的科研财务管理体系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应用研究。在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方面,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建设信息化协同平台等方面,今后需要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为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提供管理建议,通过深度学习理论展开数据实证分析,从而为相应理论提供数据或模型支撑。

猜你喜欢
放管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