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华,江 伟,刘红艳
(1.贺州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广西 贺州542899;2.贺州学院 建筑工程与电气学院,广西 贺州542899;3.贺州学院 党委宣传部,广西 贺州542899)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味着课程思政教育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给高校破解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教师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发展理念总要求大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2]31。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紧跟时代步伐,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数学课是理工科、经管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大学数学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随机事件应对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为范例,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探索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3]60。大学数学课程具有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独特优势。
一是开课时间长、跨度大、合时宜。从时间节点来看,大学数学课程是面向理工科、经管类大一、大二学年开设的重要基础课,而大一、大二学年正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端正的政治态度。
二是大学数学课程之间关联度密切。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在理工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学数学课程开课顺序为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的总学分达16学分之多,课程之间关系密切,具有持续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三是大学数学课程文化底蕴丰厚。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学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结合课程要求适当增加这些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必然势趋。
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于的教师在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长期以来,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较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课程上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总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的事情,跟专业课老师无关,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存在“孤岛”现象。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互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首先,以“纲要”作为教师实践大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方法、要求及基本原则,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学科前沿,加强思政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修养。
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通过邀请校外思政课教学名师做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能力。聘请校内思政骨干教师或专业课教师指导“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集体备课,对本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何与课程内容有效衔接提出建议,协助凝练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该门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最后,开展课程融思政的说课、赛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师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无缝衔接、巧妙融合的技能。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指导性文件,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引课堂教学的目标。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组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突破口,科学全面地定制教学大纲。首先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具体课程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要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概率与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育人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章节的重难点,并且将思政教育的重难点融入其中。最后,教学评价上设置多元化评价方式,过程评价方式注重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用好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课程思政既不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质属性,更不需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应该是结合专业学科文化特点,因势利导,从课程简介、概念定理及案例教学等方面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境触人,以情感人,做到知情意行的结合,把专业课程学习过程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1.课程简介融入课程思政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史源远流长,通过介绍该门课程的起源及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148。例如,开学第一次课,老师以时间轴为主线,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17世纪到19世纪,伯努利、拉普拉斯、高斯、车比雪夫等在概率论发展史上做出伟大贡献的著名数学家,让学生们感受到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为人类认知随机现象开启了一扇大门,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随后,介绍我国被誉为20世纪最富创造性的统计学家许宝騄教授在英国学有所成后,毅然回国效力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课程发展历史的同时,学习许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献身科学,为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在介绍数理统计这一数学分支时,主要从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入手,介绍其在工业、农业、医学、药学等方面的应用,顺势讲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的人物事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2.概念教学融入课程思政
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它的抽象性不言而喻,它的形成和演变,是社会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概念理解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概率统计课程中的概念也亦如此,为了克服学生在学习概念时的畏难情绪,教师在涉及概念教学时,设计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引入教学内容,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概念的教学中。例如,讲授频率这个概念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几位科学家抛硬币实验的结果,其中皮尔逊抛了24000次,正面朝上12012次,正是科学家们的不懈探索精神,发现了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家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研究,让学生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需要敏锐的眼光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面对困难一定要不抛弃、不放弃。再如,讲解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标准差这几个统计量概念的时候,可以融入“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的总体目标”为思政载体,引导学生在衡量一个地区的平均收入时,要选用适当的统计量,以免出现统计量使用不当而掩盖贫困差距这一严重后果,既让学生了解了统计方法的多样性,也了解了国家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既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3.案例分析渗入思政教育
“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问题。”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如是说。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很多随机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换成概率问题,并用概率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科学合理地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例如,讲解抽奖券问题时,分m张奖券中有1张有奖及m张奖券中有n张有奖(n<m)两种情况,让学生们讨论第k位顾客中奖的概率。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得到的结论为中奖概率与顾客出现的顺序无关,抽奖活动对每位顾客来说是公平的,顺势引导学生做事一定要秉承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保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再如,讲解事件独立性这节时引入保险赔付案例,经过计算得出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再进一步讨论发现当参保人数到达一定数量以后,保险公司赔付的概率会超过50%。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一次试验几乎不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会转化为几乎会发生的结果,它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谚语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最好诠释,告诫学生要以“敬畏”的态度对待坏的小概率事件,启发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恒心,实现人生目标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与奋斗。
4.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思政育人效果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教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特别是2020年,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利用各种教学平台、教学App进行线上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组积极探索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促进思政育人建设提升。例如,开课前,先让学生下载超星学习通App,由老师建立班级管理,课前给学生发送自学任务点和要求,包括需要完成观看的含有思政元素内容的视频以及参考资料,开学第一课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与概率论历史发展相关的人物简介,课中设置讨论、互动、展示等环节,本次课对许宝騄教授在英国学有所成后,不顾挽留,毅然回国效力的行为展开讨论,设置赞成与不赞成选项进行单选投票,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票发表观点,再由老师根据回答进行正面引导,实现思政教育融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最后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课后发布课后作业,完成后按时上传到学习通,再由老师评阅或者同学互评,系统会记录学生的作业成绩,实现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统一管理。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5]120。为全面推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客观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组对现有的课程考核方案进行改革,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和管理,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占比,丰富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学生能力评价,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以及价值引领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提高过程性评价占比,将原来终结性评价成绩与过程性评价成绩的占比7:3改为6:4。
第二,过程性评价成绩(总共100分)分为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学习(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学习笔记等)、章节测试(共5次),故事分享心得体会(5次)等四个部分,各部分占比1:2:3:4。
第三,终结性评价成绩(总共100分)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考核内容主要包含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两方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大学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要保持思政教育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案等方面探索大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落实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