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1-01-15 17:21施爱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信息

施爱华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青阳校区,浙江 湖州 313000)

家校沟通是指学校和家长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共同采取的一种教育行为和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1]家校沟通的积极推进对于学校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以微信、QQ、钉钉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家校沟通。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创新了家校沟通的有效形式,丰富了小学家校沟通的重要内容,为小学家校沟通提供了全新的实施模式和发展契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解了家校沟通的实效。因此,正视和厘清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时代意蕴和现实困境,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对于我们推动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时代意蕴

相比于电话、短信、家长会、家访等传统的小学家校沟通方式,新媒体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媒体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使得家校沟通无论是在沟通内容、沟通方式还是沟通特点都表现出全新的变化。这客观上有效弥补了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缺陷和不足,有效拓展了家校沟通的范围和层次。

(一)即时性: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畅通了家校双方的交流

在新媒体普及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承担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限于教师和家长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问题,传统的家校沟通暴露出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信息的快速、准确送达和有效反馈都是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正是囿于此,以往家校之间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长期、稳定、有效的沟通活动,往往一些必要的家校沟通由于事务性的琐碎和忙碌而拖延或者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削弱。而新媒体背景下的小学家校沟通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新媒体最突出的特征是即时性,任何信息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送达和分享,沟通双方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畅快地接收信息和发布信息。传统家校沟通的“在路上”转变为当前的“在线上”。“当前,教师们广泛使用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与家长们进行联络,构建了一种‘全天候’的有效沟通模式,不但提高家校沟通的时效性,更提高学校教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2]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将各种信息及时发布,家长作为群成员可以无差别地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实现信息的“零时差”,有效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互动性:降低了沟通门槛,促进了家校双方的互动

在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中,无论是电话、短信还是教师的家访、家长会等,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上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家长相对于教师来说,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被动性和不平等性。教师在地位、话语权、占有资源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家长的挤压。教师中心化和权威化一直是传统家校沟通挥之不去的标签。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是一个突出的特征。“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者”。每个人都享有利用自己手中的麦克风发声的条件和机会。原先“无话可说”“无从谈起”的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意见或者获得关注,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发声及与教师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家校沟通方式中教师的权威,有效提升了家长和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新媒体下的家校沟通不仅在交往方式上影响和改变了家校沟通,而且也重构了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思维、话语和行为。因此,居于被动和劣势地位的家长便于获得自下而上的草根力量,易于形成更多的意见表达和权利参与,内在地降低了传统家校沟通的门槛。显然,这对于学校以及家长双方的交往互动而言都具有良性意义。

(三)多样性:拓展了沟通内容,提升了家校双方的合力

家校沟通的进行可以有效拉近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家长的距离,是学校和家长联系沟通、互通有无的重要手段。从沟通的媒介来说,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主要局限于语音的传递、文字材料的展现或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的表达。沟通内容单一死板,包容性和展现力低下。而新媒体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完全突破了传统家校沟通的沟通媒介和方式。沟通双方可以畅通地互相进行声音留言、视频连线、图片分享以及音频和视频加工。其沟通方式、内容载体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丰富性使得学校和家长基于新媒体可以进行双向畅通的交流,并赋予家校沟通以新的生命力和拓展空间。从沟通的内容来说,不仅包含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学校的各种重要通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等,也可包含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以及关于教育和管理方式方法的探讨等。这无疑对于凝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共识,形成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合力大有裨益。

二、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现实困境

与传统家校沟通不同,新媒体背景下的家校沟通不仅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亦存在一些弊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沟通的实际效果。

(一)沟通信息的碎片化导致家校沟通失语

基于新媒体的家校沟通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家长和教师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家校连接。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方式基于时空限制的有限沟通,实现了“全天候”的无限沟通。家校沟通的成本极大降低,甚至趋于零化。因为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信息反馈给对方。但反过来,也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这种便捷性,使得新媒体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出现了信息过量的弊端。缺乏整合的过量信息导致家校沟通信息的碎片化,加剧了信息获取的危机。“信息的爆炸是指信息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对于每位家长或是老师都是有用的,其所需要的信息也许还没有获得,或者被其他无用的信息所覆盖,这就是信息的匮乏,也就是说,家长微信群中,信息的供给存在矛盾。”[3]我们发现,一方面家校双方通过新媒体获取的信息量呈现几何数字的爆炸性增长,旧的留言和信息瞬间不断地被新的留言和信息刷屏;另一方面,信息传播主体呈现不特定化和多元化,信息传播话语表现出叙事简单化。加之,由于传播者和受众主体的生活背景、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理解层次等都趋于分化和异质化,人们看到的很多是只言片语,无法在一个全面、连贯、完整的逻辑和画面中思考。人的思维总是被单面地引导,人的印象和判断很多依据都是一些片段和碎片。这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于信息整合的难度,极易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潮流当中。在这种情境中,人们发现虽然自己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能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事实上,自己却一定程度上成为被信息所支配的角色。人们似乎很难从中厘清、获取和整合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新媒体下家校沟通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弊端。

(二)沟通功能和诉求的差异化导致家校沟通失真

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家校沟通有着明显的教育功能和诉求。家校沟通实际上内在地迎合了家长关心培养孩子的内心期待和学校教书育人的实际需求。合理有效的家校沟通能够有效整合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在学校、家庭之间构筑联系沟通的桥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小学家校沟通的实践当中,存在着家校沟通功能和诉求的差异化,导致了家校沟通的失真。家校沟通看似在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地开展,但事实上,学校和家庭无论在双方沟通的初衷、关注的焦点、沟通的方式方法及所要获取的信息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家长希望通过班级微信群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活;同时,希望和教师维持良好的关系和更多的互动。”[4]家长出于更好地了解和关心孩子成长的角度,希望通过新媒体下的家校沟通更多地获取孩子在学校期间的实际表现、学习成绩、同学交往、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信息;而学校则希望通过新媒体主要来宣布学校的政策通知、传达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发布学生的成绩及让家长协助做好教育等方面内容,这些功能和诉求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在学校和家长之间造成了一种角色的错位和不对称,使得学校和家长双方在长期的积累下产生沟通的失真,形成一种虚假的互动。

(三)沟通主体地位的错位导致家校沟通低效

学校教师和家长作为小学家校沟通的主体,两者的相互关系和配合协作直接决定着家校沟通的实际效果。应该看到,当前家校沟通中,家长在家校沟通交往中处于相对被动和附属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有些教师自恃手中掌握的教育管理权力,便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在新媒体沟通中缺乏民主的氛围,搞一言堂、家长会。有些教师认为家校沟通就是家长配合好学校的工作,教师对家长是通知和告知的关系。这本质上是一种单向被动的通知与被通知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甚至会用家长式的语气和口吻。家长面对教师就像学生面对老师一样,接受老师的“教导”。新媒体成为教师传递通知、布置任务的工具,甚至成为批判教育学生和家长的平台。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所言:“家校沟通中缺乏民主氛围是阻碍家长与教师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沟通中以权威性自居,会使家长产生抗拒或反感的消极心理,最终导致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较低。”[5]这样导致家长产生一种被动从属的感觉,甚至为了迎合教师而违心地阿谀奉承,极尽谄媚,导致媒体群成为恭维群、吹捧群、歌功颂德群,都是不利于和谐的双方交往关系的建立,也会导致双方的不信任。

三、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的优化策略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家校沟通并不是学校和家庭的“1+1”的简单叠加,只有合理处理好两者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家校沟通的实际效果。

(一)以生本为导向,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的价值引导力

家校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必须本着“以生为本”的根本理念导向并把它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雅思贝尔斯认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6]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着深深的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当中,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才会真正做到关心、关怀、关爱学生,以争取取得卓越的育人效果。另外,在家校沟通中,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把控能力,提升价值引导力。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需求、背景、层次以及个性化的诉求逐渐多样化和深入化,这对教师的媒介素养和信息运用能力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筛选、整合有用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及其家长,以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必须着力增强教师的价值引导力。“价值引导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价值引导者在识别并理解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规则进行价值实践,整合可能的价值分歧,化解价值冲突,从而达成价值共识的能力。”[7]价值引领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具备价值提升的能力。在新媒体背景下,面对各种复杂的信息,教师更要发挥其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发挥其在家校沟通中渗透价值、传递价值、引领价值而形成价值共识的职能。

(二)以沟通为桥梁,弥合家校的沟通鸿沟,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

基于新媒体的家校沟通已经成为当前小学家校沟通的一种常态,家校双方都在新媒体方面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我们发现家校沟通还存在这很多问题。本应该服务和便捷教师和家长的微信群,一度成为大家的一种额外负担,成为“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教师时常感觉自己花很多精力在新媒体的沟通上但收效不大;另一方面,家长也对新媒体家校沟通的功能和效果存在诸多质疑,甚至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也颇有微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双方有效沟通的缺乏。

首先,家校之间应该建立更充分的沟通渠道。每位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在校情况。他们十分想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状况和情绪状态等,不会满足于从自己孩子的口中了解相关信息,更希望能从老师这里听到更完整、更客观的评价。教师需要积极了解家长的想法、预期及思想动态。除了即时的新媒体沟通之外,教师也需要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来促进沟通。如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电话联系家长,描述孩子目前的状态,说明自己采取的方法以及给家长的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家校联系本,盘点学生近段时间的表现,以称赞和鼓励为主,个别提出建议和希望。又如,教师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约谈家长,认真听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等。其次,教师要注重沟通技巧。尊重和理解是家校沟通的前提。教师要相信家长的出发点和教师是一致的,所以在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家长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学会积极倾听。有效倾听是家校沟通中的核心要素。在沟通中,一定要注意耐心倾听家长的表述。只有专注地倾听,同时尽量面带微笑,才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才能使沟通在平等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家校双方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弥合家校的沟通鸿沟,才能最终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三)以平等为基石,构建家校的良性互动,发挥家校的协同效力

教师和家长是家校沟通中的两个主体,双方的关系是平等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主从或者隶属关系。然而,在家校沟通实践中,教师经常性或者不自觉地把自己作为教育者,把家长当作受教育者。教师习惯于对家长发号施令,盛气凌人,最终使得家长产生距离感和隔阂感。“家长不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与教师的关系更不是仆人和主人的关系,他们是与教师地位相同的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守护人和教育者。”[8]学校和家长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补的良性关系,才能真正地实现家校双方的有效互动和协同。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重新进行自我的角色认同,需要改变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分化的局面。要认识到教师和家长都是家校沟通中的重要主体,两者是平等互利的主体。家校双方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平等真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家长和教师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共同教育孩子、共助孩子成长。也就是说,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都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教育、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其次,学校和家长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平等、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校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家庭和学校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过程。作为家长要向学校及教师全面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校外表现,并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作为教师要以积极、热忱的态度,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家长。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争取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真正用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动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学校的教育要素积极渗入家庭教育当中。家庭教育也应理性融入学校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才能真正地发挥家校沟通的协同效力。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信息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订阅信息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展会信息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