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价值观分析及启示*

2021-08-03 06:14范晓莹卢冰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价值观课文

谢 赛,范晓莹,卢冰莹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2.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九小学,广东 广州 510800)

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教师教学的素材,更是传递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通过教科书这个物质载体加以具体化。”[1]1在国家大力倡导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把价值观融入学校教材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课题。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详细梳理该套教材课文中价值观的内容安排、呈现方式和占比分布等情况,从中挖掘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教材修订及教师价值观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一、研究背景和现实状况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2]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等。”[3]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4]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5]

从中共中央、教育部印发的有关文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把握立德树人之主旋律、强调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的本质内核始终高度一致,为我国教材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正如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所言:“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铸魂工程,发挥着引导学生立德成才的功能,因此要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6]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和明晰教材的价值导向,有必要对教材中的价值观进行研究。

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偏见问题。他们主要从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选择教材样本,分析其中的故事性课文及插图,检验男女角色出现的数量与质量,最后就性别差异的信度进行统计检验。[7]20世纪60~70年代,以杨(M. F. D. Young)[8]、艾普尔(M. W. Apple)[9]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学者通过对学校教材进行剖析,深刻揭示了教材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及其体现的统治阶层利益。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国家的教材价值观研究呈进一步扩大态势,研究对象也更加多样化。例如,司立特和葛蓝特(C. E. Sleeter & C. A. Grant)一改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社会、历史等学科的做法,把研究触角瞄向了科学、数学等学科。[1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吴康宁、吴永军等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加入教材价值观研究的阵营中。两位学者通过对我国两套初中历史教材所载的“重点人物”进行比较,解释了什么是“课程的价值认可”与“课程的价值赋予”。[11]

从21世纪开始,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大量涌入使该领域的研究规模持续扩大,不仅研究对象更广、研究学者更多,而且研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拓展。例如,土耳其学者阿凯马克(G. Akkaymak)[12]、阿富汗学者萨瓦赛德和沃提普卡(S. Sarvarzade & C. M. Wotipka)[13]、俄罗斯学者佐伊道兄弟(J. Zajda & R. Zajda)[14]、埃及学者阿卜道(E. D. Abdou)[15]以及荷兰学者霍尔特(G. F. Gorter, H. T. A. Amsing & J. J. H. Dekker)[16]等,分别对各自所在国家的学校教材进行了不同方面的价值观研究。在我国,以“教科书(教材)价值观”为主题的硕博学位论文数量日渐增长,大陆学者对教材价值观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代表人物有浙江师范大学傅建明[1]86、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17]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材价值观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研究成果依旧比较零散,且“主要集中于社会、语文、历史、德育等学科”[18],这为本研究留下了空间。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国际著名语言教材评估与发展专家坎宁斯沃思(A. Cunningsworth)系统阐述了语言教材评价的原则、类型、内容和方法等,提出了著名的囊括了教材的目标与途径(Aims and Approaches)、设计与结构(Design and Organization)、语言内容(language content)、语言能力(Skills)、主题(Topic)、方法论(Methodology)、教师用书(Teachers’ Book)和实用性(Practical Consideration)等在内的8维度教材评价标准。在评价教材的“主题”时,他认为要看教材是否呈现了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为教材不可能保持中立,教材总是或隐性或显性地反映社会秩序的观点和表达一套价值观体系。在坎宁斯沃思看来,潜在的价值观体系并未在教材中被明确陈述出来。因此有必要审视教材的细节,以便把那些隐晦的、未被陈述的价值观挖掘出来。虽然这不同于语言知识,但却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因为教材中的价值观体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和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19]

坎宁斯沃思的上述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铸魂工程。”课文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否与时代合拍?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合拍?是否兼顾中华文化与国外文化?课文内容所反映的思想价值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符合我国的主流价值观?这些都是衡量一套教材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材编制者在设计和选择课文内容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20]通过分析教材所蕴含的价值观体系,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了哪些价值观?(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价值观?(3)根据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以提出哪些教材修订及教师价值观教学方面的建议?

2.研究对象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中的所有课文作为研究对象。该套教材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高中英语教材之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共11册,一至五册为必修,六至十一册为选修。每册书共5个单元,每单元共8~10页,包括1~3篇课文(Text)、热身(Warming Up)、阅读(Reading)、理解(Comprehending)、语言学习和探究(Studying and Exploring Language)、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小结(Summing Up)和学习建议(Learning Tip)等部分。教材话题多样,内容全面,图文并茂,特色鲜明,深受师生欢迎。

3.研究工具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涵盖的所有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2~4个数量不等的小类,内容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这些主题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在借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维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要求,参考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对中小学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阐述,结合对现有教材价值观研究文献的梳理及对相关英语教育、德育领域专家学者的访谈,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个大类分别细分成不同小类并明确每一个小类涉及的内容,从而拟定出作为研究工具的《英语教材价值观分析框架》。

具体而言,框架分为3项主价值观和9项分价值观。3项主价值观由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构成,每一项主价值观又分别由3项分价值观构成。人与自我价值观包括道德与品质、生命与安全、卫生与健康;人与社会价值观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政治法律与社会问题、历史与文化;人与自然价值观包括自然之美、认识自然、爱护自然。

就人与自我价值观而言,道德与品质涉及责任感、仁义礼智孝、拼搏奋斗等,旨在弘扬传统美德和培养学生的品格;生命与安全涉及生活安全、珍爱生命等内容,旨在树立学生的安全及敬畏生命的意识;卫生与健康由个人卫生、疾病保健、积极运动、平衡膳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组成,旨在提醒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对于人与社会价值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包括技术、经济、国家建设等方面,意在引导学生参与祖国建设,树立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意识;政治、法律与社会问题包括法治、民主、医患问题、校园暴力、人口老龄化、歧视、犯罪、假冒商品等内容,旨在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培养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及社会责任感;历史与文化涉及交往习俗、国家标志物、历史古迹、风俗习惯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体会世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及提升人文底蕴。

在人与自然的三项价值观中,自然之美侧重感知、体验与欣赏自然的美,涉及自然现象美、动物美、树木美、人物美等;认识自然含地质灾害、科技制作与发明、能源、气候等,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活动及其规律,从而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以及主动探索的精神;保护自然涉及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垃圾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目的在于呼吁学生自觉爱护自然及保护环境。

4.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于教材存在的同一篇课文散布在“阅读”及“语言运用”等不同地方的情况,我们将其视为同一篇课文处理。例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Journey down the Mekong)被拆分为三节,分别散布在“阅读”部分的文本以及“语言运用”部分的“Reading and discussing”和“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文本里。这三节被视为同一篇课文处理。如此统计,人教版高中英语一至十一册教材55个单元共有146篇课文。

为了获得完整的数据,146课文均被纳入初步的数据收集范围。在分析课文中心思想及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配套教师用书中每个单元所列出的信息介绍,逐一核对每一篇课文是否蕴含《英语教材价值观分析框架》所列出的价值观。把没有体现价值观的课文剔除,对体现了价值观的课文一一标注并分门别类加以统计,确保完整。经反复讨论和确认,共有5篇课文因没有体现价值观而被剔除,其余141篇被列入正式分析的课文。

为了全面说明课文中的价值观渗透情况,聚焦于“呈现了哪些价值观”和“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价值观”这两个核心问题,采用频次分析(定量)与内容分析(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让得出的数据更为详尽、客观。在阐述“呈现了哪些价值观”时,首先通过频次分析统计出课文所呈现的不同价值观的占比及其走势分布,然后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案例予以论述。同样,在阐述“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价值观”时,首先通过频次分析统计出课文所使用的不同价值观呈现方式的占比及其走势分布,然后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案例予以论述。所有分析均在Excel软件中进行,并借助表格展示统计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价值观内容及其分布

1.频数分析

由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且每篇课文呈现的价值观次数不一(从1次到多次不等)、轻重程度不同,因此,每篇课文只取最体现文章主旨的1~2次价值观进行分析。经统计,141篇课文共体现价值观187次(见表1)。

表1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文中的价值观内容及其分布

在主价值观占比排名中,人与社会第一,人与自我第二,这具有合理性。高中生即将成年,应牢固树立起推动社会发展的意识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关注点理应从自我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同时,从必修到选修,人与社会价值观呈下降走势,而人与自我价值观则反之,这同样具有合理性。正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22]3这就为人与自我价值观的比例上升提供了解释。虽然人与自然价值观占比最低,但从必修到选修,该价值观的走势基本保持平衡。

在9项分价值观中,道德与品质位列第二,且呈上升趋势,这具有科学性。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成才是高中德育的重要内容。[23]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理应被放在突出地位。生命与安全、卫生与健康两项价值观占比都很低,其合理性有待商榷。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和个性品质稳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安全知识相对欠缺,自我防范和救助能力相对较弱,生理与心理发展也起伏较大。[24]因此,教材重视对高中生卫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也显得不可或缺。

经济与社会发展价值观所占比例同样较低,这不利于实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阶段外语教育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2]1政治、法律与社会问题价值观占比虽然不高,但呈上升趋势,分布较合理。这样能引发学生对系列社会问题的深思,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教材最为重视历史与文化价值观,即使其从必修到选修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仍高居第一。这可能是因为高中英语课程特别注重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缘故。[22]6

认识自然价值观位居第三,且呈上升趋势,这有助于学生扩大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进而敬畏自然。自然之美和爱护自然的占比都很低,这是教材另一个有待完善的地方。虽然高中生心智已比较成熟,要更关注社会问题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对美的欣赏和教育应该贯穿每个年级,这对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美从而热爱自然有直接影响。同时,低比例的爱护自然价值观也与当下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不相匹配。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需要每个公民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对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

2.内容分析

第一,人与自我价值观。就道德与品质而言,课文通过描述不同事迹强调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例如,课文《一次成功的失败》(A Successful Failure),通过一个真实的南极科考队遇险但全员最终奇迹般生还的故事,讴歌了主人公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就生命与安全而言,课文主要通过描述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烘托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例如,在《开车还是不开车》(To Drive or not to Drive)一文中,讲述了一位新手司机所看到的交通乱象以及他因避让前方车辆而撞向一旁的自行车并被罚款的事件,意在警示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在卫生与健康方面,课文从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强调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例如,《爷爷的忠告》(Advice from Grandad)一文,以爷爷健康长寿的经历提醒学生远离有损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二,人与社会价值观。就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言,课文主要以“我”的视角讲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例如,《机器人安迪》(Andy-The Android)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机器人参加足球比赛的情形,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叹科技的发展。对于政治、法律与社会问题,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遭受各种社会问题的严酷考验并为此抗争的经历或剖析这些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等,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思。例如,《有给女性一个平等的机会吗?》(Are Women Given a Fair Chance?)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答了课文标题所问的问题并列出了职场上存在性别歧视的三个原因。在历史与文化方面,课文通过讲述某一特定的历史或文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或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例如,《西方绘画艺术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介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简史,分析了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方绘画的灿烂多姿。

第三,人与自然价值观。就自然之美而言,课文描绘了不同类型的景色,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欣赏无处不在的自然之美。例如,《崭新的生活空间》(A New Dimension of Life)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我”的一次绝妙潜泳经历,并描绘了海底世界的奇特美景。就认识自然而言,课文致力于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探究自然现象并科普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例如,《HIV病毒/艾滋病:你是否面临危险?》(HIV/AIDS: Are You at Risk?)讲述了HIV病毒如何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让人体感染艾滋病,同时科普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在爱护自然方面,课文通过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例如,《关于全球变暖,我们能干些什么呢?》(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通过一名学生和“关爱地球”组织之间的书信呼吁人们群策群力,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二)价值观呈现方式及其分布

1.频数分析

在结合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内容并充分考虑每一篇课文体裁特征的基础上,按每篇课文使用一种最主要的价值观呈现方式来统计,将141篇课文所使用的价值观呈现方式大致分为直接体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叙事说理四大类(见表2)。

表2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文中的价值观呈现方式及其分布

经分析得知,直接体现主要用来呈现历史与文化、认识自然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课文中的数量都很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直接体现在所有呈现方式中占据最大比例。与之相对,人物形象占比最低,且呈下降走势,其原因可能与这类方式较为容易有关。该方式通过刻画特定的人物,讴歌其优良品质,以此触发价值共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水平不断提升,需要多接触有利于思维锻炼的价值观呈现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排名第二的叙事说理从必修到选修呈上升态势的原因。该方式不是直接呈现价值观,而是让学生在评判事情的利与弊中归结价值观,因此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也更适合高年级学生。故事情节占比第三,前后起伏不大,相对而言更受学生喜欢。通过借助或真实或虚构的主人公,该方式通过紧凑连贯的情节与跌宕起伏的效果,不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主题,也方便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的价值观。

2.内容分析

第一,直接体现。该方式通过叙述事物的形成原因、发展历程、现状、产生的影响等直接传递价值观,学生无需推测或揣摩便能领会。例如,课文《海洋航行》(Sailing the Oceans)以百科全书般的形式,介绍了现代化航海仪器发明之前人们的航海方式,拓展了学生航海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第二,人物形象。该方式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言行举止以及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历程等呈现价值观。例如,课文《为什么不继续她的事业?》(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刻画了一个不懈奋斗、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形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

第三,故事情节。通过描述特定的人物故事,并以连贯的情节揭示故事的主题,进而传递特定的价值观。例如,课文《渡渡鸟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Dodo)借助连贯的情节,描述了“渡渡鸟”遭受灭绝之痛的虚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爱护野生动植物。

第四,叙事说理。这是属于通过叙述事情的发展从而传递价值观的方式,即“摆事实,讲道理”。例如,课文《致建筑师的一封信》(A Letter to an Architect)是一封由爱丽斯·梅杰写给班克斯敦新影院的建筑设计师桑德斯女士的信,写信人询问桑德斯女士是否考虑到了残障顾客的特殊需求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课文在叙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英语一至十一册教材中的课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价值观覆盖面广。预设的各类价值观在课文中均有体现,其内容涉及自我、社会与自然三大领域,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第二,价值观分布基本合理。从必修到选修,大部分价值观的走势变化体现了高中教育以及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三,价值观比例不够均衡。教材十分注重历史与文化、道德与品质、认识自然等价值观的传递,三项之和总占比高达近80%,而其余生命与安全、卫生与健康、经济与社会发展、政治、法律与社会问题、爱护自然和自然之美等6项分价值观的单项占比均不足10%;第四,价值观呈现方式多样。课文通过多类方式呈现价值观,其中既有直接性的,也有间接性的;第五,价值观呈现方式的分布特点突出。从必修到选修,叙事说理的占比呈上升走势,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比例有待优化。直接体现与叙事说理两者的占比之和超过八成,而其余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类呈现方式的占比之和不足20%。

(二)建议

1.优化价值观比例,迎合新时期的教育形势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中,历史与文化、道德与品质、认识自然这三项价值观占比之和高达近八成,而自然之美与爱护自然两项价值观占比之和不到6%。在国家日益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共建绿色地球”的大背景下,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不宜过少,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认识自然规律、欣赏自然之美的基础上,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明确规定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5]然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低比例的自然之美与爱护自然价值观离新时期国家在保护自然及环境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能源消耗的激增、污染物的排放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其中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也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因此,教材可以通过优化价值观比例来适当增加环境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环保意识。

2.完善价值观分布,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及高中生身心发展要求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价值观分布整体上合理,但个别价值观的分布有待优化。例如,从必修到选修,经济与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占比呈下降走势。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2]1为了更好地对接这一目标,教材需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分布。尤其是对于那些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高中生而言,在他们踏入社会、进行职业选择之前,更需要通过引导来获得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足够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除此之外,教材中的生命与安全价值观前后也呈现出下降的走势。对学生而言,学校要“通过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重视安全,学会安全自救知识,使他们在遇到危险时通过自救来保证自身的安全。”[26]高中生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但仍需要正确的引导。近些年来,诸如公共安全、交通事故、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校园暴力、人身侵害、溺水身亡等未成年人安全事故日益增多,直接损害到师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整体利益。[27]因此,教材可以改善生命与安全价值观的分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3.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价值观呈现方式包括直接体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叙事说理等,其中既有“立竿见影”的直接呈现,也有“潜移默化”的间接渗透。这意味着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应注意途径的灵活多样性,以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学者崔振成指出,在具体的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价值情感和价值伦理的因素引进到价值观教育现场,通过主题性论辩、两难故事设置、有争议事件讨论、个人主题演讲等,创设具体的价值观教育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讨论、对话、交流中引起价值观共鸣和提升。[28]这对教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启示。例如针对“叙事说理”这一呈现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争议事件的讨论及辩论,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价值观的熏陶;针对“故事情节”这一呈现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两难故事,让学生在评价故事及进行主题演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价值观的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上述例子的共性在于都通过创设价值观教育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实现价值观共鸣。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更须重视对其价值观的培育,教师应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熏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价值观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不仅强调语言交流,也重视思维品质。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认为,思维品质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其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29]因此,思维品质才被列为英语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英语教师在开展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以阅读为例,高中英语阅读主题包括了很多道德、情感方面的因素,阅读教学不仅涵盖英语词汇、语法、语意等,还有很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30]因此,英语教师需要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价值观因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外,教师还需充分运用价值观呈现方式这一有利载体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教材中丰富多样的价值观呈现方式不仅有效传递了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这些都离不开英语教师自身扎实过硬的业务素质。新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为通过价值观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奠定基础。

5.注重教材二次开发,弥补其价值观教育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材都无法全部满足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需求,因此教师不应过度忠于教材,必要时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以获得更好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某些价值观的比例非常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对那些呈现不充分的价值观进行扩充,以便满足价值观教育的需求。例如,针对选修课文中生命与安全价值观只呈现一次的现象,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适时补充体现这一价值观的文本或视频等素材,辅之以课堂上教师语言的使用,有意识地警醒学生生命与安全的重要性。这要求英语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材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从教材实施者转变为教材开发者。此外,由于学生是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在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时,要以学生的兴趣及实际需求为依据,保证更高效地开展价值观教育。总之,教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教材,应该依据具体教学情境及教学目标,适当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弥补教材中价值观渗透的不足。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价值观课文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我的价值观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