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声乐及其在高校音乐专业中的教学实践*——以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为例

2021-01-15 17:21朱心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室内乐声部声乐

朱心童

(宁波大学 音乐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早在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在预科课程中增加了西方声乐教学的内容,这标志着我国声乐教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良好的音乐思维、务实的专业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声乐人才,而且还为促进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声乐艺术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极高的艺术,高校声乐教育的创新和改革都要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室内乐声乐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规范性的声乐体系。将室内乐声乐应用到我国声乐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完善现行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材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和音乐视野,展示不同类型声乐作品所表达的独特魅力,彰显音乐美学特质,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获得丰富的音乐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1]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声乐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一、室内乐声乐的显性特征

室内乐声乐(意大利语MusicaVocale da Camera)指在较小场所由少数人演唱、形式规模相对简单、区别于教会音乐和歌剧音乐的一种小型演唱形式。室内乐声乐作品(Composizionivocale da Camera)多指“小型室内演唱的声乐作曲”,主要以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的艺术歌曲、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巴洛克时期教堂音乐、声乐的套曲和一些康塔塔为主的室内乐作品。精致与抒情是室内乐的基本特点,同时更加重视歌曲的写作背景和作曲家所想反映出来的歌曲写作意境。室内乐声乐作品通常不像歌剧那样富有戏剧性的情绪特点,在歌曲处理上也不会出现音量幅度巨大的变化。[2]

意大利室内乐声乐专业课程主要学习声乐与乐器的合作演唱及多声部演唱,其中是以演唱带钢琴独立伴奏的艺术歌曲以及与其他乐器合作歌曲为主。如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等担任独立声部配合演唱的多声部声乐作品或重唱作品。事实上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也积极探索着室内乐声乐教学,目前许多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在演唱的德、意、法、俄、英等数种语言的艺术歌曲也都在此范畴。如学生最常学习演绎的《O’ Sole Mio》(我的太阳,卡普罗作词,卡普阿作曲)、《Torna a Surriento》(重归苏莲托,G·第·库尔蒂斯作词,埃尔内斯托·第·库尔蒂斯作曲)。中国作品则以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等为主。

本文所探讨的内容除了这类艺术歌曲的教学以外,还包括室内乐的进一步拓展、两件及以上乐器与多声部声乐协同演奏的作品与重唱内容。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与训练来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演唱风格,增加演唱方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与审美,而且对于提升学生演唱的声音技巧和增强处理音乐的表现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室内乐声乐教学的实践认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拓展,国内外艺术交流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笔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di Musica Luigi Cherubini a Firenze)接受歌剧和室内乐声乐专业学习期间,充分感受到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差异。对该校声乐演唱理念、技法和独特的综合魅力有了更切身的了解,体会到室内乐声乐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笔者就读的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为例。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招收声乐专业学生时,按演唱作品的风格类型特点将美声专业分成室内乐声乐和歌剧演唱两个专业方向。室内乐声乐专业方向主要以演唱西方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和多声部声乐作品为主;歌剧演唱专业方向主要以演唱欧洲各个时期的歌剧作品为主。室内乐声乐专业课程细分为两部分:一是室内乐声乐专业技巧课。根据声乐发展时期的不同又分为艺术歌曲与巴洛克音乐两个方向;二是室内乐声乐演唱课程(演唱)。主要学习声乐与器乐融合演唱(奏)和多声部演唱,是声乐课程教学的常规科目,也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意大利室内乐声乐课程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提升作品理解诠释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水平,培养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的能力。室内乐声乐作品通常篇幅较短且歌词大量来自优美的诗歌,是浪漫主义音乐与抒情歌词的完美结合,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演唱者将作曲家赋予诗歌的意境美用演唱的方式向听众们呈现出来,对于演唱者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在歌曲演唱中,室内乐声乐的作品风格会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乐谱标记、和声、织体、伴奏器乐等,也会有更多声音的强弱变化、语句的强弱变化、节奏变化等。作品想要呈现出来的思想意境、情绪表达通常也与艺术特点、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演唱者在演唱前要详细了解这些风格因素和所想反映的每个特点,对于提升演唱的训练效果有较大帮助。

第二,培养多声部合作思维能力。要想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训练和表演效果,就必须拥有扎实的声音技巧和敏锐的音乐感受力。这样才能在各个声部彼此交叉衬托的氛围下,保证自己声部正确的演唱状态及音准控制,从而让各声部融合且各不缺失。在室内乐声乐的教学训练中,声音不仅仅只有键盘这一种伴奏的形式,而是可以加入弦乐、管乐等器乐伴奏配合着进行作品的诠释,使声音效果更加饱满、更有立体感。对于多人重唱的部分,学生不得进行随意发挥。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的形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时刻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相互穿插,而且更能注意到多种器乐协同演奏中是如何融为一个统一性的音乐整体。这就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默契配合的能力,形成一种所谓的“多声部合作思维”,使欣赏者更能身心愉悦地享受音乐作品带来的震撼与动人。

第三,加强音乐理论与舞台实践的融合。以佛罗伦萨音乐学院为例,在教师资源配备上,声乐专业课教师与室内乐教师有着完全不同的体系风格。声乐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曾是意大利不同歌剧院的著名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室内乐专业教师则是长期与乐队一起工作,并且是从事作品理论研究的资深专家。两者结合后形成宽广的研究领域与专业方向,共同构建完备的声乐师资团队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无论是室内乐声乐方向(MusicaVocale da Camera)还是歌剧演唱专业方向(Canto),教学都配备专职的艺术指导老师,以钢琴伴奏为载体(包括室内乐课程)实现钢琴伴奏固定伴随演唱教学。室内乐声乐覆盖面较宽,技术含量复杂,其中钢琴艺术指导可以运用钢琴演奏的形式使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更为立体化。作为钢琴艺术指导老师,不仅只是将声乐歌曲进行标准化弹奏,而且应该对作品的把握有更专业的音乐分析。以我的老师Bellettini教授为例,除了掌握意、德、法、英、俄五门语言,她还深谙声乐作品、作曲以及歌剧的表演。相比于普通声乐专业的老师,Bellettini教授更注意音乐的表现力、音色变化、声音的运用和细腻的音乐处理。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健康自信的歌唱心理,从而逐步建构一个安静自然的歌唱状态。由此可见,加强室内乐声乐教学与钢琴艺术指导的互动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室内乐声乐教学与创新实践新样态

声乐艺术是由人声、语言及表达方式共同构成的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感受的一门艺术。随着中外艺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新时代构建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西方的专业音乐院系中,室内乐声乐早已是独立设置的成熟专业。长期所积累起来的意大利室内乐声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一笔宝贵的声乐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将室内乐声乐列入我国高校声乐人才培养的学习课程,也是探索声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音乐视野。意大利室内乐声乐作品是从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过渡到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经典样式,可谓“承上启下”。室内乐声乐的作品创作的时期跨度大,从13世纪前古希腊的抒情歌唱诗、古罗马的颂歌,到13世纪中期复调音乐时期的多声部合唱形式,再到16世纪末的抒情性音乐剧(歌剧)的兴起,最后到19世纪室内乐声乐的发展成熟期。歌唱形式从独唱进展到合唱,再变化到更高级的独唱。

单纯地从室内乐声乐教学曲目来看,从巴洛克时期至今,每个欧洲音乐发展时期都有大量室内乐声乐的经典作品。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例如有路易斯·斯波尔于1809年创作的《Sechs deutsche Lieder》(包含6首声乐、单簧管和钢琴的德国歌曲)(Op.103);弗朗茨·舒伯特于1828年创作的《Der Hirt auf demFelsen》,中文翻译为《岩石上的牧羊人》(包含声乐、单簧管和钢琴的德国歌曲)(D.965)和《Auf dem Strom》(包含声乐、号角(violoncello)和钢琴的德国歌曲)(D.943);汉德尔于1741年创作的《Neun deutsche Arien》(包含9首声乐、长笛和双簧管的德国歌曲)[3];阿诺德·勋伯格于1936年创作的《String Quartets》《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较为著名的重唱曲有《音乐晚会》中的4首二重唱及四重唱《威尼斯狂欢节》等一系列的作品,都适合我们的日常教学。

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尚未将在音准和节奏上较有难度、在国际上富有学术价值和水准的室内乐声乐作品纳入必修内容。例如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规范训练,很多声乐教师面对不熟悉的作品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这些室内乐声乐作品恰恰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作用,是介于演唱艺术歌曲和大型歌剧间的一种过渡。在教学中对于提升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的综合演唱能力、增强舞台实践经验都不可或缺。

第二,积累音乐听觉,注重协同和谐。积累音乐听觉是一种特有的室内乐声乐的学习模式。音乐不仅对于接受者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且对于演唱者也是“听觉”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室内乐声乐更加强调歌者与其他伴奏乐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的能力。在完成一首作品的过程中,演唱者不再是孤独的,而是要与乐器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呼应成为一个整体。假如积累听觉不够,就不能与钢琴、管弦乐器紧密合作,在舞台上就可能造成个人的演唱和整个乐队脱节,甚至导致灾难性的结果。[4]另外,意大利室内乐声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把握歌唱细节的准确性。尤其对于古典作品认知较少的学生,假如不多听多看多积累,就会很难理解作品的风格和该有的色彩和形象。譬如读谱、音准、节奏、歌词含意、创作背景等环节,甚至谱面上大量的表情记号都是普遍联系、环环相扣的。可见,强化音乐听觉培养与锻炼,启迪学生歌唱思维灵感,提升歌唱审美认知,就能让声音有完美的抑扬性和连贯性,为演唱绚丽多彩的装饰性乐句及装饰音打下基础,同时注重音乐元素的完美和谐也是室内乐声乐教学的客观要求。

第三,树立先进理念,突出情境教学。国内学生没有长期与器乐或者乐队合作的现实条件,专门为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专业创作的作曲家为数不多。各类重唱等规范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等也相对欠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声乐教学模式,还需循序渐进地引入先进理念,并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指导。要想诠释完美的室内乐声乐作品,重要的是从每首作品的音乐文本出发,对音乐外文翻译、曲式结构分析、演唱风格把握这三个维度,让学生培养个人的音乐意识,把握科学的演唱技巧,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最终才能表达出最纯粹的情感,传递最动听的音乐。[5]

室内乐声乐教学更强调“情境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成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舞台艺术表演实践将是一种学习新常态。鉴于此,提升学生的表演意识,就要增强学生在练习时的情感投入,开展“情境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配备多媒体视听教学设施、伴奏乐器、舞台设施等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表演情境。引导学生专注于音乐本身的情感处理,充分展示室内乐声乐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因此,科学提升演唱技巧的专业训练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教学方法。

基于“洋为中用”的理念,笔者建议把西方室内乐声乐的“合理内核”引入我国高等院校声乐的教育体系之中。让学生系统、规范地学习室内乐声乐,既丰富曲目数量,又培养团队协作和默契,更能敏锐地感知西方音乐文化。潜心拓展意大利室内乐声乐理论的丰富资源,深入研究其在我国声乐教学的推广价值,逐渐地构建声乐事业发展的、富有特色的新理念、新体系和新方法,对于声乐教育研究和专业歌者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室内乐声部声乐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室内乐的发展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多元交融 文明互鉴——天津音乐学院室内乐专场音乐会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