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言语障碍患者的改善价值

2021-01-15 09:33:20刘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5期
关键词:阶梯式言语障碍

刘立

PD 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言语障碍等,其中言语障碍作为交流功能的疾患,表现为控制发声能力下降或者丢失、发音疲劳、音调变化呈现减少趋势等,相关症状属于运动过弱性构音障碍,如果没有及时护理和治疗,患者的发音功能会进一步丢失,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当前约有50%~75%的患者存在言语功能障碍[1]。在针对帕金森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长时间以来接受言语治疗的患者比例一直较低,为有效提高PD 患者的语言功能,本文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12 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45 例PD 言语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48~78 岁,平均年龄(59.24±5.3)岁,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6.9±3.1)年。Hoehn-Yahr 临床分期分为Ⅰ、Ⅱ、Ⅲ级,所有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本次研究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声带小结患者;由于中毒、脑动脉硬化、感染等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存在喉癌、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护理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针对患者存在的疾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多巴丝肼药物的使用,治疗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剂量。

1.2.2 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2.2.1 发音肌肉的训练 该阶段主要目的为增强发音肌肉的能力,在训练开始之前,需要与患者展开交流,告知患者及家属语言康复训练相关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随后开始第一阶段的训练,在该阶段当中,需要知道患者进行口腔肌肉、舌头等部位的协调运动,常见运动方式有鼓腮、吹气、嗑瓜子等等,先关的动作需要口腔肌肉与舌头等部位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每天定时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动作配合质量,针对错误的事项进行改正。训练时间为5 min/d 左右。

1.2.2.2 口型及声音训练 阶段一训练质量达标之后,开展口型及声音训练,教会患者通过口型及声音来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康复人员首先做出口型发音示范,随后由患者模仿,训练难度从简单到复杂,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字母、拼音开始训练,逐渐扩展为词语、语句、段落,由易到难,由短到长,不断进行纠正,训练时间为5 min/d 左右。

1.2.2.3 实用交流能力训练 该阶段训练着重训练患者交流能力,将一叠图片正面向下置于标题桌子上,由护理人员交替摸取图片,过程中不让对方看见自己手中图片的内容,随后采用多样化表达方式将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患者,例如迂回语,绘画、手势语、呼名等方式,患者接收到信息,进行猜测,期间利用重复确认,疑问,猜测等方式进行反馈,康复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能力给予适当的示范,完成最终的目的。

1.2.2.4 完整语句训练 该阶段中主要利用训练磁带、语音等方式进行训练,康复人员需要将常用的词组、句子搭配成适合患者跟读的录音,仍然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先从简单的词语开始,引导患者跟读,随后扩展至语句、段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难度,练习句子,10 min/次,1 次/d,持续3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VHI 评分:采用VHI评估患者嗓音异常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为总体评价,功能、生理、情感3 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均包含10 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0,1,2,3,4 分,分别代表没有,极少,优势,经常,总是。每个部分满分40 分,总分120 分,分值越高患者存在的嗓音障碍情况越严重,某个部分分值越高表达该部分对嗓音障碍的影响越大。②UPDRS-Ⅲ评分:采用UPDRS-Ⅲ量表运动部分的言语表达评分项进行分析,该评分标准:0 分:轻度语言表达障碍,发音或声调存在异常;1 分:轻度障碍,语言单调,含糊不清,能够理解;2 分:中度障碍,语音单调,表达含糊基本理解;3 分:重度障碍,语言表达难于理解;4 分:极度障碍,语言表达根本不能理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患者功能部分评分、生理部分评分、情感部分评分、VHI 总分、UPDRS-Ⅲ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VHI 与UPDRS-Ⅲ评分对比(,分)

表1 护理前后VHI 与UPDRS-Ⅲ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对比,aP<0.05

3 讨论

PD 在我国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 岁左右,40 岁以下起病的青年PD 较少见。我国65 岁以上人群PD 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PD 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PD 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 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2]。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在该疾病中,言语障碍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症状,相比于静止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情况,言语障碍的治疗手段起步更晚,过去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方式,就药物治疗来说,虽然在短时间内疗效较好,但是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大量长期的使用会导致药物效果不断下降,并且副作用较大,实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治疗当中,针对言语功能的治疗效果始终存在分歧[3]。

除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外,当前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言语治疗,言语治疗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帮助患者进行语言的表达能力与认知能力训练,来实现言语障碍的缓解并最终治愈的目的,传统常规的言语治疗包括舌唇运动、发声、音量、韵律以及呼吸控制等方面的训练,相关的训练模式通过改善唇部肌肉的僵硬程度以及活动幅度,同时改善舌、唇的协调性,从而达到抬高患者表达能力的效果[4]。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来说,言语治疗的效果极好,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表现中,常规治疗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患者言语障碍情况复杂,常规言语治疗容易失去针对性,患者存在个别情况不能被治疗。②常规言语治疗缺乏实施标准,患者时常需要面对能力所不能及的治疗,导致治疗工作实施无效。③阶梯式言语治疗在常规言语的治疗基础上,经过内容整合与治疗原则传承,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将患者的言语障碍进行分阶段,在对应的阶段当中分析患者当前言语表达的能力以及需要恢复和训练的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内容的实施。在每个阶段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治疗方式与治疗时间等,将每个阶段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与治疗目的进一步简化,有效避免了治疗工作当中手段与目的杂乱无章的情况,基本保证了治疗工作的循序渐进[5]。不同阶段中,方法不同,目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实际治疗效果的不同,同时在阶梯式言语治疗中,下一阶段的言语治疗可以根据上一阶段的治疗效果进行方法与目的的更改,治疗工作更加灵活。本研究中,患者在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工作实施后,VHI评分与UPDRS-Ⅲ评分较护理工作开展之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促进言语障碍症状极大改善,对于患者心理、情感及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阶梯式言语障碍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44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