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型护理效果

2021-01-15 09:33王英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功能测试握力优良率

王英萍

屈指肌腱损伤情况较为常见,多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所致,起病急且疼痛较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整体状态,目前临床治疗以肌腱损伤修复术为主,但此部位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毗邻手部血管和神经,易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同时术后易出现组织粘连等问题,影响手掌功能恢复,并且术后患者尺神经受损明显,恢复速度较慢,功能受到影响,若调整不当会出现“爪形手”等问题,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3]。而患者康复效果与功能训练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重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系统且全面的功能训练指导,但具体模式及方案选择尚无统一标准,需进一步探究[4]。本文探究了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型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80 例在沈阳市骨科医院接受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40 例。A 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9~49 岁,平均年龄(33.82±5.41)岁;单指损伤22例,2指及以上损伤18例。B 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18~50 岁,平均年龄(34.23±5.82)岁;单指损伤21例,2指及以上损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 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术后监测患者恢复情况,术后4~6 周指导患者进行远位指间关节、近位指间关节伸直运动,术后7~8 周开展主动抗阻肌力练习,逐步增加日常穿衣、握笔写着等练习。A 组基础护理同B 组,同时强化康复型护理[5,6]:①术后早期康复干预,术后4 d 开始康复介入,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在石膏托保护下开展,对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进行被动屈曲练习,逐渐开展主动伸屈练习,随后逐渐增加训练次数;②术后2~4 周在主动练习过程中使用红外线照射,30 min/次,3 次/d,同时进行对指训练,配合超短波、蜡疗等物理疗法,4 周后逐渐开展主动屈曲,但必须在夹板内进行活动,同时合理控制肘关节和腕关节屈曲度,前者为90 °,后者为45 °;③术后5~7 周,指导患者保持手部自然放松,主动屈伸腕关节,并进行握持、定位等主动运动,每次运动持续20~30 min,2 次/d,第7 周开始抗阻训练,强度以出现疼痛但能忍受,循序渐进并持续进行,不得中途中断;④辅助康复干预,术后2~3 周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切口无异常可辅助中药熏洗处理,方剂以威灵草、制草乌、防风、羌活、细辛、当归、川芎、玉桂、白芥子、乳香、马钱子等为主,熬煮后收汁,待温度达50~70℃时熏蒸患处,当温度降低到38~40℃左右时可将患指浸泡在药液中,持续30 min,2 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康复优良率、康复情况(上肢功能测试评分、握力)。康复优良率参照肌腱主动活动度(TAM)评估[7],主要包含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曲度,上述指标求和后减去各个关节伸直受限情况,划分4 个等级:①优:TAM 值等同于正常值;②良:TAM 值>健侧75%(不含75%);③可:TAM 值为健侧50%~75%;④差:TAM值<健侧50%(不含5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于康复型护理后8 周评估比较。上肢功能,使用上肢功能测试(UEFT)对手部对捏、抓握、上肢协调情况、上肢功能等进行评估,包括33 条目,评分0~99 分,分值越高说明手部功能恢复越理想[8]。握力使用握力计测量,范围控制在0~90 kg,数值越高说明握力越好。分别在护理前2~3 d、护理后8 周评估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 A 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测试评分、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测试评分、握力均高于护理前,且A 组上肢功能测试评分、握力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n(%)]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B 组护理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屈指肌腱损伤多由切割伤所致,若处理不当存在遗留功能障碍或畸形情况,目前患者多接受修复术治疗,且临床手术治疗技术不断提升,肌腱吻合技术较高,但屈指肌腱解剖结构复杂且血管神经较多,术后容易出现粘连情况,影响手术部功能恢复[9],如何促进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更好地恢复是手外科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临床多通过采取有效的康复指导措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但具体康复型护理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值得进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测试评分、握力均高于护理前,且A 组上肢功能测试评分、握力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如下[10-12]:康复型护理注重早期康复介入,在术后4 d 开始康复介入,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在石膏托辅助下开展,保证了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同时早期康复介入能够促进张力更好地恢复,提高肌腱内源性愈合能力,且尽早康复介入能够促使营养因子释放,改善患者肌腱营养状况,促使轴突再生,进而促进患者手部功能尽快恢复。在早期介入基础上,开展系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不同阶段恢复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综合开展被动和主动训练,并保证训练强度合理,同时配合辅助康复指导,通过开展中药熏洗工作,达到祛瘀除痹的功效,加速关节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速度,改善其微循环状态,进而有效抑制组织液渗出情况,达到镇痛和消肿功效,与康复训练指导同步进行,发挥协同作用,避免患者由于关节、组织疼痛而抗拒康复训练的情况,同时疼痛、肿胀情况缓解后,更利于关节功能训练,促进其更好地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功能障碍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康复型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功能状态,促进握力提升,更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功能测试握力优良率
巧练握力益康寿
某内花键等速传动轴八功能测试夹具设计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