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会
冠心病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病变类型,发症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发病的主要机制是患者机体内部的脂质代谢功能发生异常,使得过量的脂类物质堆积于其动脉血管当中,导致患者的血管发生狭窄或者完全堵塞,进一步诱心绞痛、发热等疾病表现。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该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冠脉狭窄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该疾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容易反复发作,具有较高死亡率,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极大。因此,如何准确评价患者的冠脉狭窄情况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方式比较多,其中,冠脉CTA 越来越受到临床欢迎,冠脉CTA 特点是:易操作,诊断迅速[1]。冠脉CTA 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冠脉狭窄检测手段,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冠脉损伤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早实施有效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的冠脉性心脏病等疾病发生风险。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冠脉CTA 检查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均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64 排螺旋CT 冠脉CTA 技术也显著改进,其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极大地保障了图像重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冠心病诊断中冠脉CTA 的应用价值,选取了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的86 例冠心病患者中,男46 例,女40 例;年龄52~84 岁,平均年龄(62.9±7.1)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4±0.9)年。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 诊断以及冠脉造影诊断。本研究所有样本均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无任何血液系统症病变者;无贫血或红细胞异多者;肝功能正常;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所有人员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字证明。排除标准:患有心脑血管病变者;患有有肝胆疾病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陈旧性心肌梗死、碘造影剂过敏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精神、意识等有明显障碍,无法正常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冠脉CTA 诊断:采用后心电门控扫描模式进行冠状动成像,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上举,连接好心电图(EGG)导联后,指导并监测患者的屏气情况。选择64 层螺旋心脏CTA 模式,采用阈值自动触发技术启动扫描,以气管隆突下1 cm 至横膈下2 cm 的位置为扫描范围,于升主动脉近端取感兴趣区(ROI),在ROI 内CT 值达到阈值后自动扫描。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分别设置为0.67 mm 和0.33 mm,重建矩阵512×512,在75%时相重建图像质量不佳时,可在30%~80%R-R 间期内,隔5%R-R 间期进行重建,选择最佳的图像质量时相并做好记录。
冠脉造影检查所使用仪器为联影128 层uCT760CT 机,在接受检查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叮嘱患者检查前4 h 禁饮禁食,检查前24 h 停止使用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于检查前心率>70 次/min 的患者,可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置于头顶,于升主动脉近端取ROI,在ROI内CT 值达到阈值后自动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部正中位置静脉注入50~60 ml 的碘佛醇注射液,注入速度为5 ml/s,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完成扫描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病变分支结果、阳性检出率。①由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患者的冠脉造影诊断图像和冠脉CTA 图像进行分析诊断,以左前降支、右冠脉、左冠脉主干以及左回旋支四支血管中任意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即为冠脉CTA诊断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方法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比较 冠脉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30%、狭窄程度30%~70%、狭窄程度>70%占比分别为13.2%、62.3%、24.5%,与冠脉造影的14.1%、61.7%、2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方法诊断病变分支结果比较 86 例患者共有左冠主干、左前降支、左旋回支、右冠脉344 条冠脉分支进行检查。经冠脉CTA 诊断出阳性189 条,其中左冠主干38 条、左前降支62 条、左旋回支50 条、右冠脉39 条;经冠脉造影诊断出阳性192 条,其中左冠主干38 条、左前降支63 条、左旋回支51 条、右冠脉40 条。两种方法诊断病变分支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冠脉CTA 阳性检出率95.3%与冠脉造影的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比较[n(%)]
表2 两种方法诊断病变分支结果比较(n)
表3 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n=86)
冠脉狭窄是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原因是冠脉发生之后狭窄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使得患者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受到影响,时间一长便会引发心血管疾病,且随着病程时间的病情不断加重,极易引发多种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4]。冠脉狭窄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患者的冠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冠心病。就目前来看,冠脉造影是临床判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主要方法,冠脉根据其管腔面积缩小程度可分为4 级,其中管腔面积缩小≤25%为1 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为2 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0%即可判断为冠心病,其中管腔面积缩小51%~75%为3 级,管腔面积缩小>75%为4 级[5,6]。冠心病为极为常见的一种中老年临床疾病,同时也存在极多的并发症与极高的风险性,对于冠心病的及早诊治有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也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对冠心病的确诊不仅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还需进行影像检查,实现进一步确诊。
冠脉CTA 是一种无创影像学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患者的冠脉以及心脏情况,在冠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7-9]。同时,冠脉CTA 可判断大致的狭窄程度,例如CTA 图像的准确解释可以量化50%狭窄、>70%狭窄和100%狭窄(管腔阻塞)等冠脉狭窄的程度[10-12]。因此,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筛查时,对于冠脉CTA 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基本可以排除冠脉狭窄,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结合冠脉造影检查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病变部位血液动力学变化,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13,14]。冠脉CTA 可以显示冠脉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斑块的组织学特性,闭塞性病变的范围和远端血流等。冠脉病变的斑块钙化程度和形式可引导并评估管腔的闭塞节段和远端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内通道”[15,16]。大多数闭塞性病变为钙化和纤维斑,闭塞>3 cm 的闭塞管腔阴性重建,冠脉CTA 可以改善敏感斑块的成像特性。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冠脉CTA 诊断出狭窄血管151 支,冠脉造影诊断出狭窄血管149 支。两种方法诊断病变分支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冠脉CTA 诊断出阳性189 条;经冠脉造影诊断出阳性192 条。两种方法诊断病变分支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脉CTA阳性检出率95.3%与冠脉造影的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冠脉CTA 检查对于冠脉狭窄的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其还有着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冠脉CTA 检查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