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华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山东 东营 257234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疾病,为临床已知恶性肿瘤疾病首位。随着市场烟草行业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生活环境持续恶化,肺系疾病发病率激增;因肺系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异常为主,其临床表现与流感等炎性症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导致肺癌早期检出率低的主要因素[1-2]。肺癌因疾病早期症状无显著特异性,极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临床疾病检出多为中晚期,其肺部病理样改变不可逆,临床治愈难度较大;诊断不及时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随着临床医学发展,临床推广肺癌早期筛查,旨在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逆转癌细胞继发性损害,延长肺癌患者预期生存时间[4]。临床针对肺癌诊断方式较多,例如肿瘤标志物、病理活检、螺旋CT检查等,但因肺癌诊断鉴别难度较大,常规检查检出率存在极大误差率及漏诊率[5-6]。随着临床诊断学持续发展,螺旋CT检验技术不断完善,引入动态增强技术,可对肺癌组织进行持续化监测。孤立性肺结节([医]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简称SPN)为肺部结节直径≤30 mm病灶,可为恶性肿瘤标志检出物,于肺癌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中均具有积极导向,为肺癌诊断发展引导方向[7]。临床借由多层螺旋CT对SPN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扫描差异,为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提供客观支持。本研究笔者特针对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开展课题比对,收集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病理类型鉴别,探究CT影像特点。
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影像科于2017年12月到2019年1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共计90例,男59例,女31例,年龄区间39~80岁,中位年龄(58.36±2.14)岁;患者经病理检验明确其病理类型,22例为鳞癌,60例为腺癌,8例为小细胞癌。纳入原则:①90例客观对象均符合《肿瘤医学》[8]肺癌的诊断依据,患者均伴有SPN,结节直径≤30 mm,入院后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伴有肺癌结节,无结节空洞;均遵医嘱接受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②课题获笔者单位伦理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开展;③患者对课题项目持知情授权态度,同意将检验报告用做客观分析[9]。
均予以所有肺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仪器进行操作,为了确保课题客观性,所选患者均接受同一台CT仪器,由相同的影像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设置64排螺旋CT管电流参数150 mA、管电压参数80 kV,设置探头参数为0.5 mm×64,设置动态速度参数为0.5 s/周,设置层距参数1 mm,设置层厚参数1 mm,于检验前对参数进行核对;指导患者呈仰卧位,调整呼吸,指导患者于正常吸气后屏气进行CT扫描,对患者屏气深度进行指导,确保重复扫描时屏气深度一致;CT扫描范围为肺尖到肾上极;于CT平扫成像中探查结节病灶,并于结节病灶开展动态增强扫描,依据结节直径选择合适的扫描范围,本课题以结节直径2倍范围为扫描视野(例如结节直径≤20 mm,则建扫描视野为40 mm);于增强扫描前予以患者高压注射对比剂,取患者肘正中静脉,选用对比剂碘海醇,采用4~5mL/s注射速度进行静脉注射,建议剂量为80~100 ml,于对比剂注射后采用相同注射速度推注2 ml生理盐水,降低上腔静脉伪影,分别于造影剂推注后30 s、60 s、90 s、120 s、180s、300 s、600 s等7个时间维度进行增强扫描,将单一结节划分三个层面进行测量,于每层面选取感兴趣区,避免结节出血、坏死区域,测量直径为该层面半径,多维度感兴趣区测量直径进行控制,确保其直径一致。
①统计比对造影剂推注后30 s、60 s、90 s、120s、180s、300 s、600 s等7个时间维度下CT值,观察其峰值。②统计比对强化净增值与CT值的强化率,采用增强扫描CT值与平扫CT值进行净增值计算。③分析肺结节强化方式,若强化值≥5个单位,则为强化,于肉眼辨认无密度不均匀区,则为均匀强化,否则为不均匀强化;观察有无周围包膜样强化及周围强化。
三种病理类型肺癌CT值随着检验时间延长,数值升高到峰值后下降,于90~180s期为峰值阶段,腺癌结节峰值期略早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腺癌于峰值后CT下降趋势较缓,CT数值比对其他两种病理类型,差异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种病理类型于7个时间维度CT值分析
小细胞癌孤立性结节其强化率及净增值情况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差异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种病理类型结节强化情况分析
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均匀强化比重为86.67%,高于鳞癌均匀强化比值(68.18%)及小细胞癌均匀强化比值(50.0%),但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种病理类型结节强化方式分析[n(%)]
原发性肺癌其肿瘤分化程度与肿瘤物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主要与患者机体免疫力、治疗进程等因素具有直接关联;随着疾病进展,对周围淋巴组织、支气管鞘、肺部周围组织具有潜在威胁,其结节临床表现特异性较高,多呈毛刺、分叶、棘突样改变,边缘较为粗糙,经临床病理观察显示,临床原发性肺炎中约有3/4比重患者呈上述表现[10]。结节作为肺癌诊断重要指标,其生理样改变、病理样改变均受到临床重视;因结节形状差异,密度不均,发生上述原因主要考虑与肺泡病理性萎缩、肺组织纤维化增生、肺泡壁继发性损害及癌细胞浸润相关[11-12]。于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中均可见SPN,存在一定共通性;腺癌其结节强化均匀,内部肿瘤组织存在较多微小血管,细胞不易坏死;鳞癌及小细胞癌结节主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其于强化及癌巢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依据SPN强化方式进行病理诊断[13-14]。
李王佳,吕发金,张艳等[15]文献研究显示,肺癌疾病因其病理差异性较大,不同疾病伴有或继发SPN几率较高,其性质表现多样,因不同性质SPN其通过CT增强扫描表现存在差异,需加强对不同性质SPN临床特异征象分析,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经学者临床对76例既往存恶性肿瘤病史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经共同性分析示,呈炎性结节患者,多伴有肉芽症状及纤维化改变,其结节边缘毛糙,伴有条索状、板片状影,符合肺癌CT影像表现,于原发性肺癌病灶结节显示存在磨玻璃状影,二者CT增强扫描存在差异;炎性结节周围磨玻璃状影边界不清;原发性肺炎结节周围磨玻璃状影边界清,其影像学差异显著;于恶性肺癌结节CT表现中,其局部微血管显像、淋巴回流等存在一定差异,在应用CT造影剂后期成像延迟时间、强化程度存在差异,于增强扫描中进行鉴别。本研究表明,三种病理类型肺癌CT值随着检验时间延长,数值升高到峰值后下降,于90~180s期为峰值阶段,腺癌结节峰值期略早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腺癌于峰值后CT下降趋势较缓,CT数值比对其他两种病理类型,差异统计校验表意义。李王佳,吕发金,张艳等[15]报道,三种肺癌病理疾病CT增强扫描具有各自特异性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小细胞癌孤立性结节其强化率及净增值情况低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均匀强化比重略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为本次纳入病例较少,需后续扩大样本数的研究。
综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其孤立性肺结节与CT动态增强扫描存在一定差异性,可将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作为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