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伟
(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450)
冠心病临床较为常见,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其中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需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安全性、生活质量。针对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他汀类药物常用,但是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预后存在差异性。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预后效果,本文就我院120例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为例进行研究。
试验对象均为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8月—2019年12月,总计120例。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②参与者意识清楚,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严重感染者;④拒绝配合参与者。受试的120例患者分组用药治疗,2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区间40岁~72岁,平均(55.6±6.5)岁。研究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区间42岁~70岁,平均(54.5±6.7)岁。2组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基线资料接近,P>0.05。
常规治疗:给予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对症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药物口服10~40 mg/次,1次/d。研究组:瑞舒伐他汀治疗。药物口服10~40 mg/次,1次/d。
记录2组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显效:治疗后,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Ⅰ级,血脂正常。有效:治疗后,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Ⅱ级,血脂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后,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以及血脂指标改善不显著,以上效果未达到。
基于SPSS 19.0计算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n、%描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以(±s)描述,对应检验值分别为x2和t。P<0.05说明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观察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组受试的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75%。经统计学处理,x2=14.1346,P=0.0001。
表1 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治疗组间临床疗效分析(n,%)
研究组受试的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为(1.28±1.05)mmol/L、总胆固醇水平为(5.55±1.02)mmol/L。对照组受试的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为(2.35±1.20)mmol/L、总胆固醇水平为(6.65±1.25)mmol/L。经统计学处理,t=5.1979、5.2812,P<0.05。
冠心病急性心梗疾病主因是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情况导致的急性心梗,患者风险较高,需积极用药改善患的血脂异常情况。他汀类药物广泛用于此类疾病治疗中,其中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常用,前者有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效果,用药后能够抑制心肌纤维化、促进血管修复,且药物有高肝选择性、低亲油性,代谢率低。后者可透过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胞质、核中,进而达到调脂效果。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不如瑞舒伐他汀[2]。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不同他汀类药物效果有差异性表现,其中瑞舒伐他汀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