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路径探寻

2021-01-14 00:42蔡军
考试周刊 2021年10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新课改下,现代的思想道德课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以教育为导向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使其充分理解并接受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文章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及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出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课堂导入生活实例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 引言

在初中生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受就是,道德与法治课颇为枯燥,他们普遍认为只要能将教师画过的重点给背下来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顺利通过考试。因此课堂氛围一般都不活跃,学生也很少会主动去学习,若想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必须研究生活化教学,从理论上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正向发展自身价值。

二、 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缺乏关联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以及树立人生观,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应对成长困惑、处理人际关系,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在当下教学环境中,道德与法治课并不受重视,部分家长与学生只看重成绩,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背一背就能通过考试,于是部分学生虽能考取好成绩,但却不具备生活经验。而且极少有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内容,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

(二)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部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主张把中学生的生活与教育协调一致,使其更好地成长。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繁重的课业使中学生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书本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发展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生活化虽已广泛被人们认同,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存在各种弊端问题,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过分依赖教材,从未积极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挖掘富含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单一的画重点、死记硬背模式,使课堂教学颇为乏味,不利于学生发展情感態度目标及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对德育课的教师来说,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毕竟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会遇到十分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配合度低等困扰,而且那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与原理,让学生觉得既枯燥又难理解,加之传统教学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给学生一种错觉:学习道德与法治不就是背吗,哪用得着教?部分教师也很难投入全部精力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为他们之间除了课堂提问,基本上没有课下沟通,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设计基本上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要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培养其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强化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首位,将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麻木与被动中解放了出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比如《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章成长的节拍,可以这样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结合中学校园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比如步入中学生活有哪些新的体验?步入初中生活你有哪些梦想等,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及情境等综合化教学方式,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其生活性实践中,试着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融会贯通,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以及生活态度。

四、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学情分析

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爱好等,为其量身定制课堂教学内容,以便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畅通交流。因为有效的学情分析能够指导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相应的教学效果很难符合预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备课方式千篇一律,教师依靠相关教案,给学生直接灌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理念,以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道德与法治教师没花精力去了解学生,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每届学生的年龄都差不多,学习背景及接受能力颇为相似,用不着每次上课都做复杂的生活化学情分析,甚至直接在备课过程中忽略学情分析环节。以至于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听得懂或是掌握了,教师们都一无所知,相应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比较局限

初次与学生打交道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与学生沟通颇具难度。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以教材为主,或是基于原有教案设计进行补充或修改,并未积极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对道德与法治这类与时俱进的科目来说,教学资源时刻都处于更新状态,若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生活中的资源被浪费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负责。比如《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介绍了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网络在高速发展,伴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的购物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分析网购为人们带来的便捷,结合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等。若教师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新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得到的教学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太过形式化

目前,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通常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但这些教学活动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并没多大关系,课堂教学基本上处于形式化状态。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需求,常会采用一些时下流行的教学方案,但却忽略了该方案是否能够匹配教学目标,或是满足学生接受能力。貌似热闹的课堂却早已偏离了教学目标,无法助力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学生有着较高的参与度,但他们热衷的有可能是课件中的图片,或者是较为夸张的语言等,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无关,于是学生讨论的话题便与教学目标内容背道而驰,学生精力被分散的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

(四)教师不够专业、欠缺生活化教学条件

本来初中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就不被重视,加上授课教师水平有限,甚至有些学校会让美术、音乐等不相关专业的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课。这就导致了非专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缺乏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就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毕竟他们无法透彻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只是生硬地将生活实例套用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导致学生对该知识点也是一知半解。对非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来说,他们比较抵触持续花费精力提升道德与法治专业教学理念与方法,以至于各种生活元素无法深入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本是精彩的,若只局限于桌椅板凳、黑板、墙壁等,就只能让学生在固定的位置上重复某些特定的动作,无法培养他们通过其他肢体部位亲身体验生活、感知生活。若学生能够走出课堂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用耳朵听,动手去操作,用语言去交流,他们便会自主地发现一些书本上未能详细解说的事情。但部分学校不具备把整个学校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条件,因为校园的硬件设施及校园文化环境等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走出课堂,发散自己的新型思维及创造力。

五、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方法

(一)学生多参与、师生多沟通

对学生来说,中学校园是他们的“小社会、大家庭”,很多知识点学生只有在亲自体验过,才会对某些事物产生自己的见解与感悟,进而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若课堂上全程都由教师从头到尾讲授知识,学生不一定能全部消化所学知识点,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至少应留一半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或讨论,一方面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方面也能达到与教师智慧交流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切磋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展现各自的独特精神,通过完美的心灵对接,完成意见交换,从多个角度合作探讨某一个知识点延伸的生活问题,使初中生们在拥有共同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打造高效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跃思维,大胆地探索新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灵感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课堂上集众人的智慧求解,进而收到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成果。比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生活讲道德》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生活化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图1所示:

图1 道德基础知识归纳教学方案设计图

然后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以师生对话或演讲辩论等方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受座位及讲台的各种局限,给学生最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书本世界靠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比如,怎样才能诚信做人?让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在一起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比如尊严、隐私等),使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生活实践来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以正三观,力求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过上积极向上的生活。

(三)多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步入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课堂上不再局限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移动设备,给学生展示部分课件,或者深度挖掘教材知识,结合生活实例以网页等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或者在线为其答疑解惑等。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完美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与主体性,以多样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服务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用生活实践检验相关的教学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做到活学活用。

六、 结语

总之,只有充分结合学生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切身体悟生活,通过实践经验理解相关的课堂知识,并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关知识点。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各自的综合素养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5):52-53.

[2]胡炜.“道法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育,2020(9):25.

[3]陈茂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数码设计,2020,9(1):200-201.

[4]张艳芳.生活化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J].东西南北:教育,2020(9):28.

[5]田进峰.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研究,2020,3(9):57-58.

作者簡介:

蔡军,甘肃省玉门市,玉门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