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琦
摘要: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传统的从单篇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但目前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缺失教学目标缺失、违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文本解读浮皮潦草和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问题。因此,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性的、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从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具体的实施策略要求两部分进行论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传统的从单篇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它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师生合作确定议题并集体进行多文本的构建,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
一、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问、学生配合教师的回答为主构成整节课的内容,而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将颠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有持续不断的提问,而是通过多文本的提供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为重要的这不仅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能力和思维水平极大发展的过程,笔者看来,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具体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18个学习任务群的创设,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指南,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就要契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和安排。群文阅读教学通常是根据相近的主题或者是作者,选择多篇契合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它整合了相关的教学资源,是实施课标中学习任务群要求的体现。
(二)有利于多角度研究高中古诗词教学
当前对于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数文章的研究点都是单篇文本,研究的是具体的某一篇课文该如何讲解。而缺乏对于多篇文本的专题研究,选择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有利于拓宽古诗词的研究角度,实现对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多角度研究。
(三)有利于拓宽古诗词教学方法
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绝大部分都还是单篇教学为主,将群文阅读应用到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把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单篇教学的补充,实施多篇文本解读,不仅可以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探究的欲望,对于古诗词这一类离我们久远的文本进行深度的了解。
二、实施群文阅读策略建议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自由阅读情境
群文阅读是多文本的提供和解读,与单篇文本相比,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详实充足的学习资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路径和材料进行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不仅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还可以让学生挖掘出最大的深度。在实施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确定议题、提供多文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部编本高中必修上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可能对于苏轼一知半解,所以并不能体会苏轼作这首词的时候心情,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敏锐的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地向学生提供苏轼的其它文本作为补充,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赤壁赋》,帮助学生解读苏轼创作这首词时的心境,就不难体悟词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能够感受出苏轼那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人生豪迈之情和旷达心境。在理解了苏轼的旷达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那种“大江东去……”的豪迈与洒脱。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要过多的干预,使得“越位”情况的发生。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恰好契合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由于多文本的提供,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课堂的局限与藩篱,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以为灌输,而是学生们经过充分的思考与讨论交流,在不断的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实现的课堂。群文阅读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文本,学生可以在主题的确定下,对文章进行大胆联想与想象,体会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下所想要表达的情思,实现时空的对话、思想的碰撞。
如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声声慢》的教学中,全诗理解的难点就是诗人为何而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愁究竟是什么?她又是为何而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一个“愁”字,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解读李清照的愁绪”,接下来提供多文本进行解读,这里的多文本材料既可以是李清照其他的词作,比如《如梦令》,通过两首词中传达的不同心境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那究竟是此人遭遇了什么?才会使她如此忧愁,也可以提供历史背景的介绍,或者提供学生耳熟能详的《水浒传》中关于南宋王朝的印象,介绍南宋王朝那个风雨飘摇的朝代,一同感受词人的颠沛流离和亡夫之痛。
所以在全文阅读中,因为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极大的被激发,不断发散思维,从而产生激烈的交流与争锋,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够互相启发和补充,还有可能带来出其不意的收获。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隐藏着失控的风险。因此,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虽然不再是过去传统课堂中的领导者,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促进者,在课堂偏离正确方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注重启发,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强调启发。在以往的传统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加重视的是知识的传递、情感的表达、审美的鉴赏,虽然也很重视课后的学习和教学反思,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群文阅读强调围绕单篇文本,进行多文本的提供和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思考能力的提高。
群文阅读不再是单篇文本的阅读教学,而是多文本为单位的阅读教学,所以学生对于一篇课文的感知不再是局部的、单一的、片面的,而是全面的、多角度的、多层级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对一组材料多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多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情感上的差异性或者是相似性,从而感悟到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于文本的重要作用,又或者是相似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其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放宽眼界、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意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耿翠霞.群文阅读: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5):4-5.
[2]郭志林.浅谈学校群文阅读运作策略[J].学周刊,2018(07):122-123.
[3]胡敏.促進学生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61.
[4]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D].阅读,20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