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梅 周拥军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等新课程理念,是教师提升教学质态的理论依据。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数学学习的深刻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这样能优化数学教学,将教与学转变为活动化、过程化、结构化的体验活动,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态,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关键词] 课堂活动;组织设计;提升;教学质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31-02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教学质态,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数学教学的追求。那么,如何达成这一愿景呢?关注课堂活动组织设计,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着力课程编写意图的再现以及相关学科的整合,关注课堂活动组织设计,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数学教学顺利开展,实现促进學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一、细磨过程,出实效
审视当下的数学课堂,发现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由地进行实践、思考、合作和创新;有丰富的、有意思的数学活动,如猜想、验证、辩论、竞赛等;有重视学生思维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环节……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细心打磨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思维能力,着力打磨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小数除法的本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智慧。首先,细究本课教学的生长点。审视教材不难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除法(商是小数)的延伸,也是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的体现。因此,教师课始就引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以便学生在新知探究中既有思维的支持,又有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保障。如复习笔算除法时,教师出示12÷20、12÷25等算式,意在让学生一边计算,一边回顾算法,深化学生对商是小数除法的算理。又如,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时,教师出示200÷40=(200×8)÷(40× )=(200÷ )÷(40÷5)=(200÷ )÷(40÷ )等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商不变性质,更科学地把握其本质“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从而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细磨新知探究的环节。这课的教学难点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以及特殊的时候怎样扩大,所以教师要重视难点教学细节的打磨,力争通过预设和动态生成,快速、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一是引发争论,引导学生进行合情猜想与推理。“7.98÷4.2,你们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面对新的问题,学生能够联系前面复习的知识进行尝试解决。“除数是小数,可以直接计算。”“不行,单位不一致。”“你的思考很有道理,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计算,所以我们要把它们变成单位一样的数再进行计算。”……学生的猜想和讨论逐渐接近知识的本质,此时教师的责任就是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类除法的算理。二是引导尝试,通过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刚才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可以用它来试一试,即把7.98、4.2同时扩大10倍,变成79.8÷42,这时商是不变的。”“对!也可以看成是79.8个十分之一和42个十分之一,这样前后的单位一致了,就能够直接进行计算了。”学生不断进行猜想、尝试,能够整合所学的知识,有效突破关键性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从上述案例可知,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与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细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从而让数学课堂更有效、更精彩。
二、引导体验,出真知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分析、思考等活动,使他们在思辨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涂色部分的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涂色、切块等活动中感知蕴含其中的数学奥秘,在综合梳理中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首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选择正方体(塑料做成的,棱长3厘米)后,教师让学生画出1平方厘米的小格子,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明晰探究的价值。然后教师提问:“通过量棱长、画方格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下面,想一想把正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能切成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经过思考和操作后,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切小正方体的方法,得出切小正方体的个数,并明白了切小正方体个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将猜想、验证相结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涂色活动,即先把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再让学生猜想:“如果把它像刚才一样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中有颜色相同的部分吗?有哪几种情况?各有多少块?这样的分布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规律呢?”教师让学生猜想后进行切割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经过猜想与实验,学生发现:小正方体中有1个面、2个面、3个面涂色的,还有没有涂色的。于是,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的思考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这个涂色分布是不是随机的?还有没有什么奥秘呢?”问题引发学生的再次观察与思考,把注意力聚焦到切割的过程,回顾切割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切割后的小正方体进行还原,在切割、合并的转换中寻找其中的奥秘。
再次,指导归纳总结、抽象提炼。课堂中所有的学习活动不是空架子,也不是花架子,而是为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认知服务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观察、操作、辩论等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与抽象提炼,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反思与交流,学生明白:8个顶点上的小正方体必定是3个面涂色,棱上的小正方体必定是2个面涂色(顶点上的除外),6个面上的小正方体一定是1个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必定是切块后剩下来的芯。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再通过棱长不同的正方体,使学生明白3个面、2个面、1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与顶点、棱、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渗透其中的规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智慧、更理性。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教学时既传授知識,又有方法显现,还有过程支撑,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定是充满智慧的、激情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以自我学习的体验、数学研究本身来展开,实现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变为自我学习方式与方法的丰富和改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关注本质,出智慧
以什么样的视角去把脉教学活动,这是数学教学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教师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数学教学,就会产生“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的知识,还需要我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如何教学吗”“这个知识点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吗”等想法,这样有可能导致数学教学浮于表面,失去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学会以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教材、把握教学,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逐层深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基于儿童的视角解读教材、把握学情、调控教学,关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目的性,深化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热情与智慧。首先,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平行四边形,且这一课内容的学习看似不难,所以有些学生学习时不专心,甚至不愿听教师的讲解和同伴的交流汇报。于是,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创设问题情境:“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数方格是其中一个不错的方法。(多媒体出示图片)你们看,这是王大伯家的鱼塘(近似平行四边形),你能找出这样的大方格纸去测量鱼塘的面积吗?”问题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次,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图形的转化。在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转化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在不断推理中掌握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学习的真正突破,加速认知的科学建构。
从上述教学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既是关注知识本质的教学,更是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归纳、抽象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感悟力、提升思维力。
综上所述,为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态,教师要做一名智者,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把注意力、精力置于核心问题的探究之中,使他们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宏军.关注课堂活动,成就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B,2015(10).
[2] 张益明.关注学情,激活课堂质态[J].小学教学参考,2015(22).
[3] 冯爱东.着力优化学习小组 全力提升课堂效益[J].教育艺术,2013(09).
[4] 柳彩虹.关注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J].吉林教育,2011(33).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