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平
[摘 要]在对3-6岁幼儿负面情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情境表演游戏对儿童负面情绪迁移的价值及实践操作,以期为一线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促进幼儿负面情绪迁移和积极正面行为塑造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情境表演;负面情绪;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93-02
一、3-6岁儿童负面情绪的成因分析
3-6岁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他们对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常见的负面情绪有生气、愤怒、 暴躁、焦虑、担心、不安、消极等, 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调解这些负面情绪,将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社会适应及亲社会行为。笔者在实践中归类幼儿阶段的负面情绪成因大致如下:
1.幼儿自身的主观原因
一是幼儿不善表达情绪。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幼儿碰到不会做的事情或发生同伴冲突,虽然内心焦虑和不安,但是不会表达此刻的心情,更加不会求助老师或者跟爸爸妈妈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久而久之,成人就错失了了解孩子感受的最佳时机,幼儿在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会积少成多。二是自身性格的成因。外向型性格的孩子活泼开朗,喜欢交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喜欢和朋友交流,也会主动和老师交流,不易产生不良情绪;而内向的孩子人际交往相对狭隘,害怕困难,遇事畏难情绪多,较外向型孩子而言负面情绪会比较多。
2.家庭教育的客观影响
一是家庭人际氛围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吵架,家庭成员关系冷漠,孩子看在眼里,也会感到害怕,并且对周围事务冷漠,这就会在幼儿的内心引起消极的情绪积蓄。二是家庭教育不一致。家长工作忙,经常把孩子给家中老人带,老人的隔代宠爱和父母的严格要求导致幼儿的人格冲突。三是家长负面情绪的榜样。家长情绪不好,经常责骂孩子,或者家长许诺幼儿的事情经常无信,家长经常用负面的言语和情绪跟孩子交流沟通,长时间就会导致幼儿心情压抑,孩子也会用家长的负面方式跟外界交流。
二、情境表演游戏对儿童负面情绪迁移的价值分析
情境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场景中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表演扮演某一文学作品、绘本作品、生活故事的角色,以幼儿理解的方式再现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方式。
笔者描述的情境表演游戏内容和主题主要来源于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情绪发展需要的文学作品和情绪绘本,以及在一日生活中捕捉的情绪冲突故事。不管是来自何种题材的情境游戏,游戏的开展主要包含的因素首先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情境,其次是幼儿将表演游戏的结构性和规则性与故事的情境相融合,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并进行演绎的过程。
笔者针对幼儿负面情绪的疏导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即让幼儿通过对蕴含丰富情绪体验的作品进行阅读理解,识别情绪,再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演绎表达,从而使幼儿能够对负面情绪进行表达与迁移。
三、情境表演游戏对幼儿负面情绪迁移的实践操作
1.构建学习链,实施分步指导
(1)构建学習链
笔者在本园的实践中从儿童的情绪觉察入手,让儿童学会辨识并标识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与结果,能恰当地表达情绪,善于有效地调节处理情绪,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情绪反应习惯,让有效的情绪学习过程引领儿童与他人共情联结,进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增强自尊自信,以积极选择的思考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帮助儿童快乐生活、有效发展,为心智健全的健康人格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分步指导
在情境表演游戏过程中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同时进行推进,对幼儿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在本园的每个情境表演游戏中一般都按三步骤模型进行:
第一步,认知理解:幼儿解读文学作品、绘本或生活故事,并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了解故事的内容。
第二步,情感迁移:幼儿在理解作品内容和情绪的基础上,学习用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进行演绎,并进行情感迁移。
第三步,行为塑造:幼儿分组进行情境表演游戏,对作品中的迁移行为进行巩固,为解决真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问题稳固方法。
这三步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使幼儿体会故事中人物角色之间不同的特点。此外,每个表演游戏的各个步骤都可以设计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行为练习将故事中负面角色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迁移,转化为积极正面的情绪和行为。
2.搭建表演场,迁移不良情绪
情境表演游戏是培养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交往能力、转换负面情绪等诸多社会性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本班(中班)幼儿的带班实践中发现很多男孩还经常为了争抢玩具而大打出手,即使在老师的协助下也哭哭啼啼不肯妥协。教师随机捕捉到了这样的事件,以绘本《谁哭了》为例,帮助幼儿进行负面情绪的三步骤迁移。
例:中班绘本《谁哭了》情境游戏表演
第一次实施的内容为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课件,并且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产生伤心情绪的原因以及动作和表情的特征,然后一起模仿,进行分组表演。
分析:第一次表演,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和情绪掌握理解得比较到位,但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转换成行为、动作、语言对话进行角色演绎比较困难。班级教师商量后在情境的创设中增加了氛围的营造,除了教师参与式的介入外,小动物还使用实物头饰,这些都增加了幼儿的情景体验感。
第二次实施的内容为教师和幼儿一起再次阅读绘本,回顾故事内容,然后将班级幼儿进行分组,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挑选角色进行扮演,一次游戏后再进行角色的轮换。
分析:这一次的表演比第一次完整,每组幼儿基本能将绘本的关键内容和小动物的情绪表演出来,但是每组的水平还是参差不齐,能力弱的幼儿需要教师介入,提醒动作、表情的到位。
第三次实施的内容为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课件,然后请各组幼儿进行表演,演绎小动物情绪变化的过程,提升对情绪起伏变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分析:在游戏开始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幼儿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大家分配好角色后开始表演,此刻幼儿情绪高涨,表演越来越进入情境。后续将做绘本的改编,改编时加入高兴情绪的迁移。
第四次实施的内容为教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改编,引导幼儿表演改编后高兴的情绪。
分析:经过四次的情境表演游戏,幼儿从单一的理解故事内容和伤心的负面情绪到学会表演、迁移这种负面情绪,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从伤心到舒缓情绪的变化过程。在改编中幼儿也呈现从伤心情绪转到高兴的情绪的转换策略,希望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幼儿能巩固这种转换的方法,并且稳固行为。
3.营造支持环境,提升实践效果
幼儿在游戏时始终是处于故事情境中,这影响着幼儿情绪识别的能力。因此,在基于情境体验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行为,促进幼儿情绪调节水平的发展。
(1)注重情绪的物理环境创设,提供物质支持
在表演区中创设小剧场,定期投放国内外优秀的情绪绘本、文学类作品,或者是将幼儿平时在生活中发生的情绪事件,进行记录作为剧本投放。小剧场定期公告表演时间、表演剧目,增加表演游戏的趣味性,还可增添表演服饰、道具和幼儿易操作的多媒体设备以吸引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积极性。投放幼儿迁移负面情绪的绘本素材,比如《恐惧和冷静》《紧张和平静》《胆怯和自信》等。
(2)注重教師的学习氛围营造,提供专业支持
理念改变行动,在推进幼儿社会情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理论学习有助于改变教养观念,从以往的忽视幼儿社会情绪教育到慢慢关注,并且有行动有方法,幼儿园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积极正面情绪的榜样示范。教师的情绪是隐性教育因素,会对幼儿的情绪造成直接影响,所以给幼儿提供优良情绪示范,能让幼儿感受轻松愉快的人际氛围。二是合理设定游戏的目标和内容。对目标的预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帮助,不同的情绪调控指向不同的游戏内容,设定目标与内容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和调控情绪,迁移负面情绪。三是在情绪区域投放情绪类绘本、文学作品、幼儿自己记录的心情日记等素材。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阅读或幼儿自主阅读,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对作品隐含的情绪理解,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内容进行表演性再现,这不仅对于表演者来说是一种情绪自我内化的过程,而且对于观看者来说也有助于其迁移行为。
3-6岁是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的关键期,负面情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块绊脚石。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忠实陪伴者,应该敏感地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出现负面情绪不可避免,在接纳孩子负面情绪表达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帮助孩子疏导,同样负面情绪也可以转为正面情绪。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