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2021-01-14 04:16伟,王迅,郭
黑龙江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工科导师管理体系

刘 伟,王 迅,郭 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0 引言

当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求大量新型工科科技人才。为培养一大批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国家大力推动工程教育改革,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应运而生。大类培养的新模式、本研贯通的培养方案以及多维度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及方式出发,提出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在学生教育中凸显连续性、前瞻性及适应性,构建“N+1+1”的学生管理体系,创新本研一体化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1 “新工科”背景下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

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学生连续性培养、多样化成长的需求,是加强拔尖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基础宽厚、专业精深、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主要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通各类学科基础,实行大类培养。统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实践等活动,系统设计贯通本研的培养方案。组建精英教学团队,强调问题导向,加强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改革。配置学术导师及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以工科院校本研一体化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关于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达98.68%。其中,男生共计230人,女生145人,学生涵盖了大学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调查结果显示,82.67%的学生对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同时这些学生也明确本研一体化的培养目标,74.67%的学生对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总体评价较好及以上,同时有57.33%的学生表示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还会选择进入本研一体化班。对于本研一体化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82.67%的学生对当前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方面。关于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谁发挥最主要作用的问题,64%的学生认为学生自身应主动作为。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90.67%的学生认为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更应侧重于学风建设和习惯养成。另外,89.33%的学生认可班主任、学术导师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而对于提出的研究生参与本研一体化模式下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58.67%的学生认为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育管理,可以在学习科研、课程指导、实践能力等方面提供显著帮助。最后,对于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创新不足等是学生反馈最多的问题。同时,学生还提出了科研与课程的时间分配不均、学生参与管理积极性不强等问题。

综合以上调查研究,目前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并认为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但是对于目前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应在管理制度、过程监督及创新性上下功夫,并对于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所能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

2 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在前期查阅文献、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高校、分层次深度访谈、定期总结研讨等方式积极探索本研一体化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2.1 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教育以人为本,而施教的各个环节也主要依靠人去具体实施。因此,在人才培养新模式中,人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工作能力,分工配合,下好“一盘棋”,共同助力本研一体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作为领导者,应做好顶层设计,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政策方针,把本科教育从“狭窄的专业化教育”中解放出来,切实推进大类培养、宽口径专业教育、国际化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1],统筹设计本科和研究生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配套齐全、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作为执行者,应全面掌握本研一体化新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及培养过程,吃透政策文件精神,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落细落实落地。作为监督实施者,应全面把握实施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督指导,定期总结分析,做好上传下达,及时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而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管理意识,在总目标下设定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并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执行计划,过程中加强自我监督,并在不断总结与反思中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做好自我提升。

2.2 加强教育的引导性

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贯通本研的教育教学,且是一个长时段、创造性、综合性的人才培养过程。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教育的连续性、前瞻性及适应性。第一,强调教育的连续性。一是教学科研的连续性,在最初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应突出连续性教育,让学生及早地接触科研实践活动,保证能够延续地开展。二是个人发展的连续性,提前做好长远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加强引导,做好人才的深度延伸培养。第二,突出教育的前瞻性。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的创新人才,因此要加强前瞻性、创新性教育,加强问题导向,创造性地将探究的态度、参与的形式、讨论的方法、创新的思维等要素深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科创沙龙、学术交流、国际联培等形式,保证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是开拓创新的。第三,做好教育的适应性。贯穿本研甚至本硕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不少挑战,遭遇很多困难。因此,更要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2.3 构建“N+1+1”学生管理体系

目前,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体系主要依托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相关工作,并为学生配备了学术导师和学业导师,有着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模式,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学风建设,做好日常监督和优良学风的营造。班主任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及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学术导师主要在前两年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鼓励学生进行国际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学业导师从第三年开始,对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进行全面指导,并做好后续的培养工作。但是,看似完备稳妥的管理体系,却缺少了有机的联合和有效的运作。因此,在问卷调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N+1+1”学生管理体系。

在“N+1+1”学生管理体系中,辅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学业导师等教师作为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N个护航者,负责学生全面的管理工作。引入研究生作为学生的导学师,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成为沟通教师学生的桥梁,成为整个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的“1”。同时,注重发挥学生本人的主动性,做好润滑剂,成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1”,使得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研究生参与本研一体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较少,但效果较好。研究生通过在思想、学业、创业、就业和健康等各个方面发挥领航作用,发挥在本科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同伴教导优势[2]。同时,以其自身经验,做好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其他的管理体系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作用发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作为润滑剂更好地接受教师及研究生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使得各方的联合作用发挥到最大。

3 结语

创新性地提出了“N+1+1”的学生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联合作用,引入研究生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同时强调学生本人的润滑剂作用,使得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新工科导师管理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V eraW an g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