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青,孔兴欣,刘群群,邱艳明,王青溪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药物分析是药学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1],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若教师按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往往会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难以真正参与课堂。又因现代各种个人移动设备普及与校园内无线网络全方位覆盖,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若课堂教学死板无趣,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则极易受到来自网络世界的吸引和诱惑,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佳,更有旷课、早退现象发生[2-4]。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药物分析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既要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让其切实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价值,提高课堂参与度。
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应该是张弛有度、和谐友好的。“张”是让学生有适度的学习压力,在学习中保持任务感和紧迫感,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紧迫感才能自律。可以通过随堂提问、随机抽查、期中考试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督促其学习;课前课后布置适量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其有收获的喜悦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弛”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思维和表达的自由。教师可以择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和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给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和创造的自由空间,增强课堂灵活性,激发课堂活力。例如采用对话式、探究式及质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思维,增进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形成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上课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重言谈礼仪,富有激情,又能旁征博引,观点深刻,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实效和价值。
增强课堂吸引力,出彩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关键。药物分析涉及的知识面广,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学情,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实用化、多元化”编辑,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生动灵活有趣味,贴近工作生活实际。(1)“简化”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突出关键核心知识,使课程知识体系具体化、系统化、层次化,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简化的关键是要将各个章节中的要点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各章节乃至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一目了然。课程伊始,在学生脑海中种下一棵关于药物分析课程总体格局的“知识树”(见图1),做到时时心中有“树”。课堂讲授抓住主干和重要分支,“细枝末节”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比区别、寻找规律、提炼共性、归纳总结,基于主干开枝散叶,不断丰满自己的知识树。另外,为各论12个章节梳理了一条通用的内容主线,12类药物的分析均是先介绍药物的结构特点,再基于结构分析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征,继而基于各性质特征引出相应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属性方法予以重点强调,课堂中不赘述具体分析检测步骤和细节。由此一来,将原本零散繁杂的知识点用一条通用的“结构—性质—质量控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内容主线衔接起来,知识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授课及学习效果。(2)“实用化”是强调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可将各类药物分析案例作为重、难点理论知识的载体,将教学重点、难点融入案例中,通过理解理论在案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进行实用化编辑时,教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与提炼,可以是以下类型:①实际生活案例,来自国内外的时事新闻事件、民生大事等,从案例中提取核心问题和学生的核心训练目标。②科研案例,来源于教师的科研经验和成果、文献资料、药物分析相关领域前沿进展等,启发学生围绕“如何通过科研解决一个实际药物分析难题”进行案例分析。③应用案例,来源于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药品经营、使用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应用经验及事例,介绍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有益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对药物分析工作的向往,培养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④借鉴其他领域案例及新进展,不局限于药物分析,注重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拓宽知识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不能一味介绍反面案例,要注重正能量及我国药物分析亮点的宣讲。(3)“多元化”是指教学资源和内容的多元化,不要局限于单一PPT的呈现方式,可以将枯燥的教材文字转化为提纲、流程图、思维导图、动画、音频、视频等直观生动的形式。“多元化”还要实施课程思政,将人文教育和药物分析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与认同。
图1 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知识树”示意图
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关键[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也可多种教学方法联用。针对不同教学方法和工具,精心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环节,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目前,信息化教学技术及工具(如超星学习通、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思维导图、微信、QQ、问卷星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5]。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使各教学环节更加紧密相扣,从而实现课堂活力与效率的最大化,加速学生的理解吸收,提高课堂参与度。
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基于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教师给出学习主题及要求,学生围绕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研讨实践等,对知识进行自我涉猎、加工、利用、评价,获得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学习的自我闭环,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完成课程总论内容的教学后,以“药典的进化”为主题组织探究性学习。提前一周布置探究性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至少选择教师已给出的论点(见表1)中的1条进行论述,还可根据兴趣围绕主题增加自拟论点,制作PPT(要求写明各组员分工内容),每小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陈述,每组陈述时间为5~6分钟,全班学生参与提问讨论,提问1~2分钟,教师也对学生陈述内容进行提问、点评和总结。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避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偏离学习目标。课后还可通过推送与探究性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激发学习热情的驱动力,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学生最终成绩包括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成绩(20%)、平时成绩(30%)及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自主学习成绩及平时成绩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评分,还包括学生互评分、信息化学习评分、学习态度评分及课堂参与表现评分等,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表1 药物分析课程探究性学习主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