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英
【摘要】物理学科是多数学生反映难学的学科,主要是学生对于书本上的规律、概念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科和学生特点,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物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想学的、容易学的学科。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几种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帮助学生,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好物理,提升教学的效果。
【關键词】合作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初中物理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反映它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包括一些数学学得很好的学生也觉得难以驾驭,对于教师来说,物理也是一门难教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师要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特点,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将物理变成一门有趣、有用而且易学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精力、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务和解决一些学生问题。对于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巩固或加深?为此,就需要依靠学生来帮忙,有限的学生就是潜力无限的资源。
心理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试验:面对一份材料,受试者“只听不看”只能掌握材料内容的20%;“只看不听能”掌握材料内容的30%;“听+看”能掌握材料内容的40%;“听+看+议”能掌握材料内容的60%;“听+看+议+做”能掌握材料内容的80%。可见,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对学生掌握知识所能起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那么,教师要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多看、多议、多做,甚至去为别人讲解呢?这就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发布)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的模式是根据所学的知识、学生的特点来制订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初中物理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一人领兵,团队作战”的小组模式
初二学生在接触物理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开始出现对一些知识点、公式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因为各自的疑问不同,所以很难统一在课堂讲解,且课后他们很少会主动向教师反映或请教,这时他们就需要有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来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班级人数将40名学生分成了ABCD四个大组,并挑选a、b、c、d四位接收能力强、思维灵活、善于表达的学生担任组长,如下图:
物理知识各个章节分类清楚,脉络也十分清晰,学生非常容易就能找出自己学习中的难点,知道哪里不懂,再去找人解答就比较容易了。由于课时限制,小组在课堂上的活动,一般只能安排在一章结束后,教师准备一些有针对性、代表性的题目分发给各个小组,由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得出一份答案。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针对一些小组之间没有得出正确答案或者答案不一致的题型以及知识点,教师要及时分析并讲解透彻。
小组长往往具有较强的知识掌握能力,基本上能在组内的讨论中,正确地分析、讲解,并且紧扣知识点。其实,除了每章结束时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小组活动之外,他们在各个环节中的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也都会主动地去找组长解答,如果组长也解决不了的时候,组长就会找教师。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是组长,各个小组的组员对物理也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了。
二、“你帮我,我帮他”小组模式
随着物理知识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时“一人领兵,团队作战”的“大锅饭”模式的弊端也会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学生由于听课、作业、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与小组其他成员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而无法融入小组之间的讨论,课后也无心去请教。观察了几次小组活动,发现小组里其他学生正在热火朝天的争论时,总有个别学生不在状态,或发呆、或走神、或只是代笔工具,此时,这样的小组模式就不能继续下去了。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人数与现状进行分析,笔者建立了“你帮我,我帮他”的三人小组学习模式。
由于班上有40名学生,便分成了13个小组,而总说“物理太简单”的科代表便成了“一人之下、13组之上”的大将,对13组的组长有辅导义务。13个小组的第一辅导员A由物理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担当,第二辅导员B同时被A辅导,又肩负辅导C的重任。当然,教师有对任何一个有疑问的学生辅导的义务,如下图:
这样的小组成立后,杜绝了“浑水摸鱼”的情况,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责任,有责任辅导他人,或有责任让辅导的学生不失望。13个组学生间相互竞争,在责任、义务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偷懒的现象大大减少,不管课堂还是课下,笔者都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也收到了他们努力的成果。
三、“一帮一”小组模式
“你帮我,我帮他”的模式适合所有章节的学习,有很多“小老师”在课后默默地承担着教师的角色,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益匪浅。但是,在大家都备战中考的日子,时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模式中的“B”这个层面的学生在既要“顾己”又要“顾他”中稍显吃力。
在中考冲刺阶段,大家的目标不同,分组便根据成绩和目标变成了“一帮一”模式,即一个学生只需要帮助一位学生,如下图所示。教师对任何一个小组或任何一位学生的疑问都耐心细致地讲解。
班上的40名学生水品参差不齐,分组时笔者按照模拟的成绩前20名辅导后20名,第1名辅导第21名,依次类推。这样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差距小些,容易沟通和讲解,同时也为有高目标的学生减轻负担。在中考冲刺的日子里,有20位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在帮助教师讲解物理知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奋斗的日子,不只有成绩的回报,同时也是一份美丽的回忆。
四、三尺讲台也是“好莱坞”,“表演小组”模式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它也是一门“来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生活科学,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图片、视频。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电视天天看、电子产品风行的时代,如果天天使用多媒体,学生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到了厌倦的地步,唯有真实的、实际发生的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将生活与物理进行融合,将场景搬上讲台,让学生来做表演者。所以,笔者在班级成立了“物理知识表演小组”,让学生在讲台上将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用肢体语言来呈现,既直观、形象,又妙趣横生、印象深刻。
例1:一位男生揪起另一位男生的脸,脸变形,学生马上就知道了那是力的作用效果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2:一位男生站在那东张西望,一位穿球鞋的学生不小心踩了一下,他只是轻声地说了依据“哎哟”,而穿高跟鞋的教师不小心踩他,为何他传出了尖叫声?通过演示,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压强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
物理书本上有太多的知识可以变成剧本了,三尺讲台变成了学生对物理知识表演的舞台,表演者通过表演深刻地理解物理,其他学生在乐趣中寻找、记住物理知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啊,这样的物理还枯燥、无聊吗?
其实,小组在成立之初,有几个学生都是科代表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游说组成的,但到后期大家都跃跃欲试,甚至如何去表演都不用教师去设计或提示都能完成得相当出色,这些学生个个都是“大腕”,表演也是游刃有余。有的时候在路上碰到教师,他们都要分析一下教师身上或周围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不但融入到他们的表演中,甚至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了。
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类的智慧却是无限的。物理教师既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发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学生一起将这门“难学、难教”的物理变成生活中的“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