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春
[摘 要]统计部门的天职所在就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基层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单位,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设毫无疑问是全国统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各层级基层统计单位面临的工作困难也不在少数。文章就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能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法;信息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4-0079-03
各地区的各级国家调查队由国家统计局依法派出,行使其被赋予的权利,完成国家统计局布置下的统计调查工作。独立调查、独立上报是统计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遵守的两个原则。调查部门需要服务于国家决策,依法为国家提供当地的统计调查数据,力求保证采集所得的各类统计数据信息真实、来源可靠。即便如此,基层统计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基层统计人员负担重
1.工作类型复杂
当前社会,统计服务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覆盖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任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家、省市、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二是一些由党委政府交办的不屬于常规统计工作范畴的临时工作或是其他统计业务工作。统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完成上述的各类工作,满足统计任务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面临不断增加的新的统计调查项目和不断扩展的项目内容。因此,统计人员现有工作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固有工作量大
我国统计法规定,每十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三次经济普查、一次农业普查、一次经济普查、一次人口普查。每次普查的工作进行时间约为三年以上,可以说是年年有普查。普查工作一般落实到基层部门来进行,细分下来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同时对数据内容的要求也极为具体。临时抽调来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单位的工作,一方面对统计工作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过,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进来。进行这些常规的普查工作时需要对当前所需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抽样调查以外,还要做好各机构、部门、组织单位等的信访维稳工作,这些必要完成的工作量对基层统计人员而言是不小的压力。
(二)源头数据质量较低
1.人员设置问题
许多基层单位的人员设置不合理,缺少完全专职的统计人员,但分配下来的工作又需要有综合统计能力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统计工作开展艰难,源头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有相应的降低。
2.重视度低
一些企业、部门、机构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大部分人的思维中,比起统计工作,反倒是会计工作更加值得关注与投入精力。由此导致对数据的统计只是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往往出现更新不及时、数据陈旧、与当下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等问题。但其实对数据的分析整合往往会对采取的决策产生不小的影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自身具备的重大作用中。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企业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发现大多企业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下行人员态度不端正,即便制定了相对合理的管理条款,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推行困难,体制发展受阻,统计工作的开展也十分艰难。
(三)统计服务工作滞后
1.工作模式落后
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统计调查单位急剧增加。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统计的制度和调查方法却还是维持原状,显然旧有的工作模式和当下的工作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部分统计指标已经过时,指标设计不再具有科学性,总体来看设计相对薄弱。在数据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不同专业统计间没有足够的沟通与协调,同一个指标下分到不同专业之后往往各自口径无法统一,难以将其综合到一起。
2.工作团队不稳定
根据统计法规定,需要有上级统计机构的准许才能通过下层人员的工作调动等申请。但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是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又难以留住出色的统计人员,间接导致基层统计队伍也不够稳定。结果是工作交接频繁,严重拉低工作效率,导致统计工作的质量也大受影响。
(四)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最直接因素。有关部门下发的统计任务逐年增加,统计内容中有不少工作渐渐延伸至一、二、三产业的每个细节部分,日渐细化的统计项目与数据指标容易使得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有些工作人员从业时间较长,也未能对现有工作要求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难以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求。
(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1.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县级及以上的统计工作人员会受编制的影响,往往难以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而县级以下的乡镇中,统计人员往往只是专职而非专业。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甚至没有设置处理统计工作的岗位,或是相应岗位上人员变动频繁,工作交接不完整。
2.社会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社会环境复杂,企业中的统计岗位更加不受重视,往往在岗位招聘时就状况频出。一些应聘者没有从业经验,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却能通过招聘,甚至无证上岗。还有的企业只关注学历,不注重实践能力,导致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不够高。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盲目上岗,仅凭过往生活经验来执行工作,将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
二、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1.改善办公环境
统计工作受到的重视小,尤其是基层的统计工作往往办公条件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投入感也较低。部分乡镇的办公设备已经老旧,计算机等设备也需要随现有科技的发展进行更新迭代,不能因物质条件不充足而影响工作效率。
2.确保经费落实
在分配统计经费时,需要国家、省、市都能下达指令,进行一些抽样调查,以确保分配的调查经费数额能与相应的调查项目配套,满足工作需求。同时在责任承担方面也应严格做到谁主持、谁调查、谁负责。相关部门也应遵照法律法规的形式,明文公示,设立明确的标准。
(二)完善统计方法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将其进一步完善、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指标数量多,意味着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工作时间延长,最终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要具备相应的可行性。若制度设置得过于烦琐,会导致其可操作性降低。统计方法的使用应当避免向上反馈结果与数据不及时的问题。
3.要保证其时效性。统计方法与制度应该常用常新,保证其跟随大环境的变动进行调整,避免一成不变,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代脱节。
(三)优化源头数据质量
1.加强对报表的利用
统计报表一般具有连续、全面等特征,在统计工作中,可以将其作为重要分析资料。
2.搜集相关部门信息
在企业与单位中,业务部门掌握的资料,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也更加详细,其中存在一些较为原始的信息,可以在收集资料时格外注意,加以利用,提高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实地调查工作
在统计分析工作中,实地调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统计人员可以亲自到访,提出一些问题,在谈话中确认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借此将已有的统计内容进行优化、补充以及完善[1]。
(四)加强统计科研投入
据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统计人员要应对的业务量增长幅度较大,工作中需要收集处理的信息量也随之增长。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统计办法的结合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數据采集、计算、汇总等,从而为更好地适应统计业务的不断增长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准备[2]。
(五)加强人员培训
1.业务能力培训
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既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的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求统计工作人员能够思维跟着时代走,对出现的新政策、新思想保持一定的敏感度。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内外优秀先进的统计技术方法,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综合素质培训
统计部门一定要挺直腰杆,不唯上、不唯财,统计工作人员也要做到说实话、报实数。每个统计工作人员都应当有较高的责任意识,深刻地理解统计工作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兼职人员和临时调派来的人员也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统计数据跟着计划跑、虚报数据的情况[3]。
(六)加大执法力度
1.学习法律知识
《统计法》第二十七条明文指出: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派出调查机构,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等任务[4]。基层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包括社会上的工厂企业等,相应统计部门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增强统计法制意识。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国家推出的新的条例、法规、管理办法等进行定期的系统学习与解读,以增强工作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
2.规范执法程序
在催收保单、查询书等工作必需的执法文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法人、统计负责人员、对应项目的统计员发放确认书,确保执法渠道得以理顺,执法环节能够被规范的同时具备其应有的合法性。
3.广泛宣传统计法
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对统计对象的各个层级都要进行统计法的科普与宣传。从基层领导,到基层统计人员,再到企业法人,企业的统计员工都要深入宣传统计法,为开展工作行便利,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创造一个良好的依法执行工作的统计环境。
4.严格执法
出现统计违法违纪案例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职责,严格执法绝不手软。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形式,实行专业执法责任制。坚决抵制和防范对统计数据弄虚造假的情况,对拒报、漏报、瞒报等违法行为追究其责任,将源头数据的审核和数据评估的审核一把抓共同治。
(七)统计信息化建设
1.加快信息化进程。要想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设,就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而加强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提升信息化水平。要提升基层人员对信息网络的掌握水平,先要向他们介绍现代网络技术,使其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2]。
3.改进统计方法。Excel程序在进行统计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在其帮助下能更好地对各项数据进行单独处理,同时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运算能力,能够大大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
(八)建立顺畅的统计工作体系
1.资料采集环节
统计结果要确保准确,需要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度。在进行基层统计工作时需要加强对信息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保证收集来的数据有效合理。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判断能力。除此之外,在基层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资料采集制度,保证资料的信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责任监督机制
基层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有些数据的存在对统计工作是一种干扰。它增加了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会降低工作效率,是以需要加强改制,对责任监督机制进行补充及完善,对数据信息也要做好整理与优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无误,促使单位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以人为本建设统计工作
(一)完善机构建设
基层统计单位的职责是收集源头数据,提供至上层统计单位。作为采集统计数据的源头单位,统计体制的完善与否会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机构建设方面应以“一站多点”为圆心展开,外延经贸、财税等基层工作机构的建设也亟待加强。
单位内,统计工作人员的稳定工作也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通过积极组织培训、加强业务能力考核与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各层级的优秀典型、增加考核激励机制等方法,做到统计人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优秀工作人员提出嘉奖与鼓励,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二)减少行政干预
多数基层政府仍处于通过管理来行使其经济职能的阶段。“下任务,考政绩”的发展办法有其存在的优越性,但同时问题也十分凸显。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对采集所得的数据进行“美颜处理”,使其显现出虚假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借此在表面上满足政府要求,使数据变得好看但也使统计数据失真。
四、结语
统计工作重在细心,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被统计的对象也应当知法守法,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源头数据的质量,共同建立和维护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大环境。有关负责人也要注重改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条件,提高工作者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的开展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强晓瑜.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会计,2020(12):85-86.
[2]殷园园.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素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10):56.
[3]王荣福.浅析统计数据与基层统计工作的完善[J].经济视野,2019(09):151.
[4]姬俊双.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工作创新优化探讨[J].纳税,2019(01):197.
[5]闫继军.基层统计工作中的网络应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0(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