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境德育的方法研究

2021-01-13 07:57梁兴堂
考试周刊 2021年99期
关键词:实践方法德育渗透情境教学

摘 要: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构建德育情境,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道德品质、思想价值,培养塑造学生健康行为,是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为切入点,分析渗透情境德育的意义,进而总结教学实践方法,即创设情境,渗透德育目标;引入情境,诱发学习动机;感受情境,强化情感体验;融入情境,引导学生互动;领悟情境,感悟道德品质;超越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德育渗透;实践方法

一、 引言

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积极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则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这对于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能仅停留在语言说教,而是应该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为学生构建德育情境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学效果。

二、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境德育的意义

情境德育是指教师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精选或创设蕴涵着、体现着教师意图的,以真实、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教育场景,进而渗透道德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说的情境集形、情、意、理于一身,真切、浓情、深刻且蕴含深刻的道理,因此,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且人文色彩浓厚,这为德育情境的构建提供了诸多便利。具体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境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元素可以构建生动直观的情境,这些情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例如,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可以利用作者所营造的意境构建情境,引导情感,调动体验,刺激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理解与情境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培育。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机。在情境德育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从而吸引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在探索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情境,这样可以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以及思想道德动机。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道德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例如诚实、自律、奉献这些道德品质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果教师脱离情境进行灌输讲解,很难让这些概念入脑、入心,更无法指导规范学生行为。基于此,情境可以为学生直观展示抽象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模仿中塑造自我行为。

第四,有利于启发思想道德智慧。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让德育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更加贴近生活,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样可以扩大和增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信息,激发学生思维,愉悦学生心理,进而增强记忆,引发想象,强化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智慧。

第五,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小学语文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人的行为构建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他人的宝贵品质,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语文学习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帮助别人,获得快乐;在情境中体会亲情的温暖,进而回想自己的生活,感受亲情无价等。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对于学生行为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境德育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渗透德育目标

情境德育的第一步便是创设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放在核心地位,深入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方面发展需要,重点确定德育目标,预设可能形成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并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心理共鸣为目的,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材是一切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开展的前提与依托。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渗透德育教育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首先教师根据教材中相关的内容与德育教育的目的进行高度统一,深度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学元素,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明确德育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教学渗透。在教学实践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并且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情境,把握德育教育的整体目标,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阅读指导中,教师确定德育目标为:独特理解周恩来读书的目的,结合自身实践,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收集整理各种历史资料,尽量还原周恩来少年时期中国社会的境况,激发学生对贫弱的近代中国的感受,进而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认知的来源,感受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二)引入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诱发探究学习的动机,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步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德育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因此,只有学生亲身参与情境之中,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实现内化吸收。在情境德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需要以情感人,以情感为纽带调动学生的心理动机。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德育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讲解有关德育方面的文章时,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拓展阅读素材,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教师所传输的德育教学内容提起学习兴趣。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課的情境设计中,教师利用历史照片、历史资料,为学生展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后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政府腐败无能,割让土地,以及外国人在租界内的肆意妄为。这些历史资料能够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之情和想要改变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导其进入情境,理解课文中传递出的情感价值观念。

(三)感受情境,强化情感体验

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激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并且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弘扬积极的价值理念。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中,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够得以体现。这种深刻的感受力集中表现为对人文情感的感受,具体来讲,对人类美好道德品质的体验和理解。小学生正處于认知发展、情感塑造的启蒙阶段,对于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的判断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标准。但是,单纯的说教很难让抽象的德育理论走进学生心中,因此,只有结合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情境去感受、去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体验,将这些认知内化为人文情感,用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四)融入情境,引导学生互动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并在情境中体验情感价值、道德品质,是情境德育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可以触动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促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验感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常接触到的就是文章与诗词,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可以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是让学生利用自身朴实的情感,去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诗词的每一句开始,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别董大》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构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作者与董大在离别时的情感。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根据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内容设计台词,并进行角色扮演,进而通过角色融入情境。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强化、迁移、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诗歌之间形成共鸣,实现情景交融的互动状态,最终理解诗歌中表现出的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五)领悟情境,感悟道德品质

领悟是在感受、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与理解。在情境德育中,学生对情境中包含的德育内容的领悟,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次智慧启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并通过直观的感受接受情感的驱动和熏陶,进而通过发散想象、通过生活经验去感悟人的价值归属,进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深化对道德品质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文章来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并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然后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全面展现花生的生长过程,并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盘花生,这样既可以还原课文语境,又方便学生直观地观察花生。接下来教师通过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进入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对话情境,并促使学生根据对话从花生的品质迁移到人的品质,进而在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中领悟到“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这一道理。

(六)超越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在情境德育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情境所展现的内容,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并将这种价值取向融入自己的个性之中、渗透到自己的行为之中。在小学语文情境德育中,教师不应该“就事论事”,而是应该在原有情境的基础上,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将情境中展示出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感,以及是否真正在正确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积极健康的行为。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也要重视教学评价,在实施课堂教育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分析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以此来检验情景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德育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的开展单纯依靠课堂指导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认真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分析学生在与人交往中的表现,在自我发展中的行为等,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超越情境、升华情感。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纽带,构建德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获得感悟。这样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元素的整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缑晓兰.小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31):95-97.

[2]芶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以统编版三四年级教材为例[J].现代交际,2020(22):104-106.

[3]李国林.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8):152-154.

作者简介:

梁兴堂,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大同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实践方法德育渗透情境教学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