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络环境下校园图书馆提供“活力”阅读服务的策略思考

2021-01-13 05:01丁华锋
考试周刊 2021年99期
关键词:物联网活力

摘 要:文章是基于物联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图书馆的新定位,提出新时代环境下校园智能图书馆的硬件建设、软件应用以及服务层面的关键要素,为提升师生“活力”阅读能力提供技术加持和保障。

关键词:物联网;校园智能图书馆;智能应用

一、 引言

“活力”阅读是一种主动式、浸入式的阅读过程。当前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作为师生创造新知识、提升新能力的推动者,只有跟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在提升师生图书服务功能、优化硬件环境、实施数据驱动、构建智防体系等方面进行新的定位和功能设计,全面转型升级,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校园智能图书馆,让师生“活力”阅读成为可能。

二、 物联网条件下的图书馆的新定位

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目前关于校园智能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与研究绝大部分都与物联网、互联网2.0及数字化等一些新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得益于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代表了校园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当前情形下,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智能化在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笔者认为,校园智能图书馆应该是在物联网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有着物联网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对目前绝大多数传统校园图书馆的迭代升级,学校师生与校园图书借阅设备之间的有效联通则是校园智能图书馆的核心基础,提供高效的图书资源服务则是建设校园智能图书馆的精髓。

在前期参加的一些学术讨论中,一直有人对校园智能图书馆的界定存在争议,那么究竟怎样的图书馆才能称之为“智能图书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校园智能图书馆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定位。

1. 校园智能图书馆的显性特征是物和人的联通,就是在物联网的条件下提供随时随地、跨越空间的图书借阅服务,打通传统的师生在校园图书馆中阅读的时空壁垒。

2. 其隐性特征是在提供传统图书借阅、信息服务、知识传播前提下,为校园师生提供可靠有效的智能化服务,满足校园师生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活化师生的阅读兴趣和层次。

由此可见,基于物联网条件下的校园智能图书馆是未来校园图书馆借阅水平优化、互联技术更新、应用水平提升的一场变革,是促进校园师生“活力”阅读的催化剂。

三、 构建物联设备,保障“活力”生成

校园智能图书馆设备构建是指中小学校园智能图书馆环境中各种硬件的配置和建设,是校园智能图书馆的基础与核心需求,保证学校每间教室、教师办公室与校园智能图书馆甚至朗读亭之间互连互通,并实现对外沟通交流,是切实提升校园师生阅读“活力”的必要保证。

(一)校园智能图书馆环境空间建设

1. 校园智能图书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师生集中阅读区域,还应包括智能班级图书角、智能图书漂流站、智能朗读亭等学生能随时随地无障碍阅读的相关服务设备。

2. 校园智能图书馆控制中心环境要求:校园智能图书馆中有专门的区域用于安置智能控制服务器、路由器等馆情控制和分析系统设备。

3. 校园智能图书馆中智能物联网能够控制门禁系统、健康照明系统(部分学校已经实施)、溫湿度传感器、消防传感器、语音唤醒以及交流系统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图书馆的智能“生态化”系统。

(二)校园智能图书馆装备技术参数

校园智能图书馆中装备技术参数的制定是校园智能图书馆是否“智能”的关键所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经过提升,步入所谓“信息化2.0”时代以及部分智能化的“智慧图书馆”时代。这些“信息化2.0”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体系都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的技术改良,笔者认为在装备技术标准或者技术参数上与智能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技术代差。“信息化2.0”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基于“信息化2.0”技术,主要利用无线射频、蓝牙、4G网络等,而校园智能图书馆则主要依靠现有的物联网技术,基于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全面提升,智能化图书馆比“信息化2.0”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具有更高精准度、更具人性化、更智能化交互的图书服务。

(三)数据传送技术标准

在5G信息传递的有力支撑下,目前,已经能够提供校园智能图书馆中视频数据实时传输、高无感信息响应等方面的需求,以往不能做到的技术行为已经成为可能。所以在规划和设计校园智能图书馆的布线系统时考虑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校园智能图书馆所需的带宽空间,做到适当冗余,为将来的升级提供空间。同时,校园智能图书馆数据传输布线不能等同于一般校园布线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校园智能图书馆当中海量视频资源、语音资源等大容量信息的高清甚至超高清阅读,适当考虑较强的兼容能力,根据学校实际科学设计有别于传统网络布线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四、 夯实物联应用,注入阅读“活力”

归根结底,校园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初心”是其具体应用。笔者认为,校园智能图书馆的具体应用可分为图书资源整合、不同师生之间的借阅互知和各类图书借阅终端的有效聚合三个阶段。校园智能图书馆应用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的差异性、开放性、融通性、集成性等特点。

在物联网条件下的校园智能图书馆应用过程中需要我们关注师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毕竟图书阅读已经从传统纸质借阅迈向了电子借阅与纸质借阅并存的新形态,因而通过融合各种图书资源以及网络平台,使师生能够跨越空间、时间的限制,从而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适配师生不断提升的阅读需要。

(一)应用主导原则

物联网技术、图书资源和借阅服务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归根到底,阅读图书的目的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在物联网条件下让图书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在校园门口的小广场中,学校设置了一台人脸识别借还书智能阅读柜,可以为师生上、放学时提供借阅服务,每天人头攒动的借阅队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物联网只是图书馆智能借阅服务体系的手段和方法,校园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唯技术论是有失偏颇的,而资源及其整合也只是校园智能书馆信息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最终的追求价值。没有资源,校园智能图书馆就会成为“无米之炊”,而失去应用则是失去了“灵魂”,应用是校园智能图书馆体系中的最终目标和存在价值,是师生阅读“活力”的精髓所在。

(二)图书资源集成原则

图书资源集成是校园智能图书馆借阅服务的核心需求,校园智能化图书馆需要在校园借阅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校园整体的图书资源。这里讲的图书资源包括传统纸质图书、音视频图书以及各类以网络为载体的资源。校园智能图书馆中所谈及的图书资源集成是指在各个图书资源提供商、各级各类图书信息资源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设备资源共享、跨网络转换互通、跨载体深度融合、跨校际速递的图书借阅模式。目前,校园中的图书信息类型越来越丰富,将其有效集成已经刻不容缓,并且意义也十分重大。

(三)以人为本原则

智能化的阅读推荐和在线互动交流是传统图书馆无法做到的,而恰恰阅读推荐和在线互动交流是阅读“活力”的推进剂。经过调查,目前从学生角度出发需求如下:友好的借阅界面;统一的身份认证;个性化的模块搭建;动态化的阅读(新书)推荐;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从图书管理员角度出发的需求如下:自动化的架位标识构造;直观的文献定位导航;自助式图书借还;实时化的巡架整架;简化的文献数据采集。目前,学校能够通过图书馆后台的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管理员、图书资源和在校师生之间的信息互联,用一块81英寸的实时显示投影大屏即时显示借阅的人数、借阅书目的数量以及阶段性借阅相互之间的多维对比,依靠物联网技术为师生注入阅读的“活力”。

五、 依托物联服务,提升阅读“活力”

众所周知,智能化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智能、精准地理解和把握以及解决事物的能力,在以往传统的图书借阅过程中,校园图书馆充其量达到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优质的人工服务,进而吸引更多的师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升师生阅读的广度,未必能够触及师生阅读的深度,“活力”度不足。

放眼当下,我们需要认识到,校园图书馆要能够帮助师生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图书馆要提供有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根据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图书借阅推荐,根据师生个体的借阅经历推荐相关阅读,从而极大地迎合师生的阅读心理,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2020年10月,笔者所在学校成为基于物联网条件下的校园智能图书馆试点学校,人脸识别自助式借阅、图书智能阅读推荐等物联网特征明显的新方式将图书借阅量同比增长150%。智能化图书馆便捷的阅读服务带来了显著的借阅量,而高阅读量是实现“活力”阅读的有效保障和前提。

六、 关注物联管理规范,促进阅读“活力”可持续

有效的管理带来的是高效和便捷,是切实提高校园师生阅读能力和“活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智能图书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与传统图书馆在管理上有着本质区别,而这一点是许多学校的管理者最容易忽视但却是最应该重视的。笔者认为,务必要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重新界定:1. 学校图书馆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充分保障“活力”阅读的可持续性;2. 建立新型的校园智能图书馆管理模式制度化,较之于传统图书馆,完善、配套的新型管理模式才能确保效能的提升;3. 无缝对接的各类系统接口,保障各终端的有效整合;4. 超前的科学规划,以新思维运用新科技,从而注入新理念;5. 切实可行的设备使用规范,必要的提示让师生易于使用;6. 全面的信息安全防控机制,确保师生信息安全。

七、 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阐述了校园智能图书馆有机构成的四个方面:设备方面、应用方面、服务方面和规范方面,其中设备方面是前提,应用方面是基础,规范方面是保障,而最能彰显智能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则是服務层面。以上四个方面互为依存,从而共同构建起校园智能图书馆的参天大树。毋庸置疑,校园智能图书馆是未来校园图书馆发展的高层级阶段,虽然目前还处在“幼儿”发展期,但是其带来的提升阅读“活力”的效能不容小觑。故此,借助物联网技术促进师生阅读的“活力”成为一个极有意义的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刻研究和长足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吴希,甘棱.迈向智能化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

[2]王正林.基于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7(9).

[3]薛耀锋,苏小兵,贺斌,等.智慧实验:教育信息化的新阵地[J].电化教育研究,2014(4).

作者简介:

丁华锋,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猜你喜欢
物联网活力
活力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